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能够全面把握广西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规律,从而对广西少数民族人口的合理布局,以及广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该文使用广西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GIS的空间数据可视化与空间统计学方法,对广西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广西少数民族人口在县级行政区域上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且超过50%的人口分布在丘陵和小起伏山地地区。广西的少数民族人口在空间上具有聚集特征,高值聚集区主要在桂中和桂西的南宁市辖区,崇左市北部,来宾市辖区,百色市东部,河池市南部等地区。广西少数民族除壮侗语族外大多属于后迁入到广西,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历史上战乱的影响,逐步迁移,形成了如今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内发生的移动,即人口在国与国之间、国内省区间、省内地区间、城乡间以及城市间,乡村间的迁移迁居现象。人口的迁入与迁出跟人口的出生、死亡一样,都是制约人口变动的基本因素,涉及人口的再分布,改变人口的构成,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要做到合理地有计划地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运动,不仅要研究人口在生育、死亡问题上的自然变动,而且还要研究人口迁移这种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机械变动。关于建国以来广西人口迁移问题的文章,目前还很少见;本文着重从广西人口的(省)区际迁移、区内迁移,以及与港澳台、国外之间的人口迁移三部分进行初步的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重心计算方法,利用福州各县市1988-2009年年末人口、经济等数据,计算出福州市各年人口、GDP、产业重心坐标、迁移方向及移动距离,定量地表示这一时期人口、经济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性,人口重心总体向东南缓慢移动,经济重心有明显向东南方向迁移的趋势,且经济重心迁移的幅度远远大于人口重心.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第二、第三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与经济重心相近,第一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则表现为较不规则.  相似文献   

4.
随着女性迁移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我国女性人口迁移获得了大发展. 由于在全国特殊的地理和经济地位,女性人口迁移在广东省的表现比全国其他省市要更突出,迁移女性在来源地、迁移原因、空间分布、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方面呈现自身特点. 本文探讨了广东省迁移女性人口的特点,并从思想、经济、女性自身特点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组织模型的城市人口分布动态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建模原理,在费尔哈斯模型(Verhulst model)的基础上,以城市区域的人口为状态变量,考虑城市区域人口的相互迁移作用和环境竞争约束因素,尝试建立城市人口区域分布演化模型来进行城市系统演化的讨论.在广州市历史人口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自组织原理的城市人口区域分布动态模型,模拟预测了广州市未来50年4个区域人口动态演化趋势,其结论可以为现实的广州市人口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人口空间分布的自组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和我国人口分布、演化的特点,建立了描述我国各省(海南省、台湾省除外)城镇人口演化的自组织模型,对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特点进行了讨论,拟合了1980~1984年的人口空间分布,并预测了未来城镇人口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形理论以街道(乡镇)为单元,对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1994-2002年的人口资料进行研究,测算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人口分布的盒子维值(D0)和相关维值(D2)以及相应的相关系数,发现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人口分布分形性态明显,不同地域层次的人口分布分维值呈现不同的时间演化趋势,利用分形很好地解释了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当前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同时本研究也涉及人口分布数据分形处理的误差和及其影响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安慧  王利  曹昊天 《河南科学》2013,(11):2004-2008
以山西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82-1985,1985-1991,1991-1995,1995-2000,2000-2005和2005-2010年6个时段年均人口增长率作为研究指标,采用ESDA方法,对全省人口分布空间变化格局进行研究,以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人口分布演化的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以前山西省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县域单元在西部偏南地区形成人口增长率高的空间集聚分布,而在中东部地区形成了人口增长率低的空间集聚分布.2005-2010年这种空间集聚程度正在不断降低,各县域的空间关系呈现随机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男同性恋网络社交数据和中国大陆地区城市人口数据,利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迁移、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城市人口与男同性恋人口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解释了影响男同性恋人口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同性恋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男同性恋人口重心向南移动,主要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空间聚集模式以分布于中国大陆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低-低聚集模式为主,其他聚集模式零星分布;交通、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是影响男同性恋人口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各因素相互作用增强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运用ESDA和自相关指数方法,结合山东省十七城市2004-2013年人口和GDP数据,探索山东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化规律,分析人口、经济空间集聚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山东省十七地市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人口空间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差异性,说明山东各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加剧,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度减弱,山东沿海区域与内陆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内陆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不同步.山东省应该采取适当措施,缩小经济空间分布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鞍山市"三普""四普""五普"及历年的统计年鉴数据的开发利用,使用Excel软件,对鞍山市区,即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和千山区的人口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鞍山市区人口数量增长趋于平稳,劳动适龄人口男性比重下降,女性比重上升等若干结论,以期为科学发展鞍山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重庆市人口现状分析,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分高、中、低3个方案对重庆市到2050年户籍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对未来重庆市人口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人口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人口城市化存在着城镇设置的条件与标准过于单一、城市发展模式缺乏渐进性、城市化的质量较低、城镇职能体系不够协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舒尔茨的人口质量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尔茨的人口质量经济学建立在知识和技能进步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两个重要结论:土地是可以被技能所替代,孩子的数量可以被孩子的质量所替代.人口与土地的食物生产能力的比例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而是随知识和技能的进步而变化.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进步,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与马尔萨斯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主张不同,舒尔茨强调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的不期而至,给我国的养老带来了巨大的难题。现行生育政策的积极调整,将极大完善人口的年龄结构;而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必将有效地解决老龄化带给我们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人口质量(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的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等方面的状况。人口质量反映了人口群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并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分析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基础,提出了大力提高人口质量的必要性和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莆田市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的调查分析表明:体育人口比例低,年龄结构成"L"型,与文化程度成正比,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的闲暇活动和增进健康方式选择上存在差异。准体育人口存在锻炼的强度、次数、时间等不足,参与项目、形式、动机与体育人口无显著差异。影响非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是缺乏余暇、工作负担重和没兴趣等。  相似文献   

18.
提出头胎生育基数概念,据此建立了一种受生育政策控制的人口动态模型.提出了预测人口的空间分布的分级漏斗模型.用这两个模型对南部县未来25年的人口时空分布做出的预测,已被政府采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容县四十多年来人口的发展变化趋势及现状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用自然平均增长法、回归预测法、灰色系统GM(1.1)模型、中国人口模型及逻吉斯蒂模型等方法对该县未来人口的发展作了预测,经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选取了中国人口模型的预测结果.此结果可为容县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植物种群个体分布格局在时空系列上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植物种群结构的演变特点。种群分布格局与种群数量动态密切相关,种群数量的消长造成了种群分布格局类型(typc),格局规模(scale)、格局强度(intensity)、格局纹理(grain)的相应变化。在时间,空间梯度系列上,随着环境旱化程度的加强。旱中、中旱生类型的种群或消失,或种群分布格局的规模逐浙缩小,格局强度加强,格局纹理变粗;早生类型的种群分布格局观模则有扩大的趋势,格局强度减弱,格局纹理变细,可见,环境因子的改变,特别是水分状况的改变,是种群分布格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