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系统分析了贝尔凹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贝尔凹陷自下而上划分为断陷构造层、断-坳转化构造层和凹陷构造层。根据断裂与构造层关系及断裂运动学特征,将贝尔凹陷发育的断层划分为上部断层系、下部断层系和长期发育的断层系断裂3种类型。各个历史演化时期控制着不同成因的断裂发育,贝尔凹陷早期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时期的伸展变形控制断陷盆地的发生、发展、消亡的演化过程,伊敏组时期的走滑变形主要形成一系列断裂密集带,同时形成大量次级盖层断层,青元岗组时期的反转构造变形形成了断层型构造反转和局部的背斜型构造反转。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层的斜坡带和由长期继承性活动断裂与上部断层系构成的密集带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指向区,控制着贝尔凹陷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2.
汶西凹陷是鲁西隆起背景上发育而成的断陷盆地.凹陷北界断裂在早第三纪期间多次强烈活动,不仅控制了凹陷内不同时期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而且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类型和分布.为了揭示凹陷内下第三纪构造演化与沉积相带分布的内在联系,将露头区与覆盖区研究相结合,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开展了凹陷的构造和沉积研究,建立了构造岩相模式,为汶西凹陷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上地震、钻井资料,从关键控制因素——构造应力场及转变出发,运用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方法,重新分析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构造样式和断裂系统,探讨凹陷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迈陈凹陷经历了两期构造应力场的重要转变:①早渐新世,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早期断陷NW-SE向伸展顺时针旋转为近S-N向伸展,凹陷区由简单伸展变形转变为斜向伸展变形;②中新世以来,凹陷由断拗转变为拗陷。根据构造应力场的转变,将迈陈凹陷新生代由早而晚划分为早期断陷、中期断拗过渡和晚期拗陷三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地层展示了构造样式和断裂体系的差异性与规律性,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控制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配置条件,中期断拗过渡阶段的渐新统涠洲组具有最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4.
沾化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二级构造单元,多期构造演化,形成了新生代“多凸多洼”、“洼凸相间”的复杂构造格局。众多学者认为断陷盆地早期构造体系转换期为沙四段和沙三段之间,本文通过对沾化凹陷断裂活动、断裂发育及组合等综合研究,认为构造转换的时间应该是沙四上、下亚段之间。并指出其构造演化对沙四段成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泌阳凹陷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泌阳断陷湖盆的构造演化 ,以及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及沉积、沉降中心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并利用凹陷中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变化特征来确定边界断裂的活动时间 ,恢复湖盆的演化历史 .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运动的拉分作用、燕山运动之后的盆地边界断裂活动及喜山运动后的拗陷沉积作用形成了本区 3个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层序 ;除了盆地形成、沉积充填序列受构造活动控制外 ,沉积层序的发育也受控于断层幕式活动引起的可容空间及沉积物供给变化的控制 .另外 ,对核二段沉积时期沉积、沉降中心研究可知 ,该时期凹陷内构造格局一直发生变化 ,至核二段一砂组沉积时期 ,两边界断层的活动都大大减弱或基本停止 ,凹陷内沉积格局稳定 ,沉降、沉积中心基本统一 ,断陷盆地真正进入萎缩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运用构造解析原理对断裂演化与油气成藏要素耦合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老爷庙地区断裂系统分为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两大类,垂向发育的火成岩是深、浅两套断裂系统的韧性传递带。始新世正向伸展断陷形成的NNE、NE向基底断裂系统呈多期铲式扇样式;渐新世斜向伸展断陷形成的NEE走向的盖层断裂系统,以地垒-地堑和多米诺样式为主;新近纪,在热沉降背景下受深部断裂走滑变形影响,盖层中沿主干断层发育花状和复"Y"字样式。老爷庙地区主干断层的多期断陷作用利于烃源岩的沉积和成熟,也是油气埀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背斜主体带和侧斜坡带是有利成藏区。  相似文献   

7.
汶西凹陷是鲁西隆起背影上发育而成的断陷舅地,凹陷北界断裂在早第三纪期间多次强烈活动不仅控制了凹陷内不同的时期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经,而且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类型和分而。为揭示凹陷内下第三纪构造演化与沉积相带分布的同在联系,将露头区与覆盖区研究相结合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开展了凹陷的构造和沉积研究,建立了构造财相模式,为汶西凹陷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断层落差法,对惠民凹陷沙河街—东营期的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惠民凹陷古近纪经历强烈的伸展活动,断层活动强烈.凹陷内部的断层主要以北东向为主,断层活动具有分段性的特点,惠民凹陷断层活动形成了多种断裂几何形态.盆地边缘断层和内部断层的活动形成了半地堑、半地垒和地堑—地垒形式的断块体,其断块体组合的分布使整个惠民凹陷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分区块断的构造特征.沙三—沙二早期,惠民凹陷处于快速伸展断陷期,中央背斜带隆起,临商断裂带和夏口断裂带活动较强;沙二上—东营组沉积期伸展裂陷活动减弱.经过古近纪断陷期的构造演化,基本确定了惠民凹陷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9.
红旗凹陷是经历了多期建造与改造的叠合盆地,现今难以见到原型盆地的面貌,导致断裂体系的形成机制复杂,在建造期、改造期断裂系统的发育机制,断裂系统之间的迁就、利用、切割改造关系尚不清楚。因此其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基于相似性原理,首次在研究区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凹陷北西边界红西断层控制作用下的伸展和挤压形成的构造样式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以再现动力学演化过程,并取得了与实际地质情况较高的吻合度。结果表明,凹陷受到间歇性的伸展和挤压力的影响,共经历了断陷期(塔木兰沟组-南屯组一段)、断坳转换期(南屯组二段-伊敏组)和坳陷期(青元岗组)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在变形过程中,内部形成的调节断层发育具有期次性,断陷期的发育的断层终止在南屯组一段顶面,断坳转换期发育的断层终止在伊敏组顶面。可见凹陷的构造样式主要受犁式控陷断层和区域伸展、挤压作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莘县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的发育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凹陷内下第三系生油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沙三中下段是本区主力生油层,其有机质的丰度和类型.可与好生油凹陷相媲美.但由于生油层埋藏较浅,地温梯度偏低,致使各生油层有机质的成熟度明显比好生油凹陷低,主要生油层目前仍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主要油源区集中在禹城、梁水镇等深洼陷区,它们控制着下第三系油气最有远景地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区新生代构造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是在岩石圈裂陷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裂陷作用控制着盆地区构造样式和沉积样式的形成与演化,从而影响着烃源岩、储集层的发育与分布,并制约着生油岩成热度和生烃过程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主干断层角度较陡、拆离面较深的伸展凹陷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而构造样式从由平面式正断层控制的地堑或简单半地堑演变成为由铲式正断层或坡坪式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半地堑,有利于油气圈闭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包心菜"构造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探讨其形成和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方法运用歧口凹陷地震资料,采取平衡剖面及地震地层界面拉平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包心菜"构造为具有"凹中隆"结构的新型构造类型,一般出现于凹陷断层交汇或拐弯处;歧口凹陷内典型的"包心菜"构造为滨海1号,另外,港东断层东北端和歧东断层下降盘的"包心菜"构造也较为典型;凹陷内的"包心菜"构造在东营末期出现隆升,东营组遭受剥蚀,随后区域沉降接受沉积,在新近纪出现隆起塌陷形成"包心菜"构造。结论 "包心菜"构造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深部热作用,其形成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在区域挤压背景下形成隆升→隆升处地层遭受剥蚀夷平→区域沉降接受沉积→应力撤出,隆起塌陷,形成"包心菜"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利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并根据断层组合样式及活动速率分析,对陵水凹陷古近系开展同沉积断裂对层序构成样式的控制性研究。结果表明:陵水凹陷西部、中部及东部识别出非对称地堑型、对称地堑型、半地堑型3种构造地层格架;由于断层活动性变化,陵水凹陷古近系发育上倾坡脚型断坡带、下倾坡脚型断坡带与弯折带3种构造古地貌背景,并分别控制3种沉积充填样式的发育;不同的沉积充填配置在不同的构造地层格架中组成了对储集体展布具有重要预测作用的层序构成样式,为深水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盆地模拟方法对勘探程度较低的莘县凹陷进行了油气生成和排出的定量模拟研究.讨论了模拟所需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着重分析了主力生油层系的埋藏受热史、成熟度史及生、排油量史,初步划分了供油单元.研究指出,本区主力生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三中下段,其次为沙四段.与相邻地区比,它们埋藏较浅,经受的最高地温及目前有机质的成熟度均偏低,总体上尚处于主要生油阶段的早中期.因主要排油期发生较晚,致使油气近距离运移为主,禹城洼陷和梁水镇洼陷两个主要油源区控制着凹陷中最有远景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惠民凹陷的地层层序、构造一岩石组合、基底和盖层构造特征、成因和演化历史及其与油气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惠民凹陷的演化划分为断陷期(E)和坳陷期(N—Q).前者包括断陷早期(E_k。)、断陷早中期(Es_4)、断陷中晚期(Es_(2 3))和断陷晚期(Es_1—Ed).计算结果表明,凹陷的最大拉张量为24.1%.根据区域地质研究结果预测,阳信洼陷北部和南部,临南洼陷和南缘斜坡具备潜在油气圈闭条件,可作为新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文昌组和恩平组层序细分的基础上,对西江主洼主干断层的古近纪活动强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洼陷的主干剖面进行了构造演化恢复。认为:1 NE向的F1号断层是区域性的控洼断层,对沉积充填及构造演化有重要作用;2多数主干断层在文昌期活动性较强,在恩平期活动较弱;3西江主洼构造演化阶段可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拗过渡期和热沉降期,其中初始断陷期和强烈断陷期对于洼陷的形成、扩张以及沉积充填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连盆地是在海面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湖盆群,共发育大小不等的50个凹陷。本项研究工作旨在通过对已出油凹陷构造模型的研究,指导新区勘探。研究中,从已出油的老凹陷出发,以断陷结构、构造发育、构造样式和构造环境为依据,划分了四种构造模型,研究了各类断陷的石油地质和油气聚集特点,指出,双断地堑式凹陷对油气聚集最为有利,单断断槽式凹陷次之,而单断断超式和单断反转式凹陷油气聚集条件较差。并指出断陷构造模型研究在新区勘探的凹陷评价优选和定凹选带方面的应用。特别地将断陷构造模型的研究成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盆地(凹陷)排队优选标准”相结合,对二连盆地新区凹陷进行了优选评价,直接指导了二连探区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井震结合烃源岩预测技术、盆地模拟技术和油源对比、原油运移示踪技术,对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与烃源岩(灶)生烃演化规律、石炭系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运移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烃源岩主要有正常沉积型和火山碎屑沉积型两种赋存型式,烃源岩与火山岩具有4类共生关系;马中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为高成熟度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成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马朗凹陷北斜坡带牛东本地成熟烃源岩所生,于白垩纪中晚期开始大量生烃,自东向西运移成藏;马中构造带油气来自凹陷中心高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