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自我     
正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自己,你可能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了解。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认识真正的自我,并了解在别人眼里的你会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谁?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但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你也许是其中之一。那么,你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了解自己呢?"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我们都知道。但事实上,我们都缺乏洞察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建设性拖延     
拖延是人类极普遍的习性之一,并普遍认为这是不好的行为,需要别人原谅或者向人道歉。但我相信,如今是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建设性拖延作辩护的时候了。我们面对必须做而又不喜欢做的事时,总是想办法拖延。如果想出逃避责任的办法是去做其他有用的事,那这种拖延便成了建设性拖延。这种拖延者会把讨厌的任务押后,而去做其  相似文献   

3.
认识你自己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为什么要生活?我刻苦学习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也许你常常这样问自己,也许你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你同意吗?生活中我们常常评价别人,但是,我们却说不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的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充实而有意义。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认识,就会产生一种角色混淆的感觉。他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属于谁…  相似文献   

4.
平山丽子 《世界科学》2000,(9):15-16,33
所有的人都难逃年迈、衰老而死亡的命运。我们为什么衰落?不老不死是不可能的吗?袁老的真面目还几乎会不明了。最近发现存在着使细胞变老的基因成为议论纷纷的话题。不久的将来,也许能解明老化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正>春夏之际,空气中都弥漫着馥郁的气息。在姹紫嫣红之间,辛勤的工蜂在不知疲惫地忙碌着。面对繁花似锦的大地,唾手可得的花粉花蜜,蜜蜂们当然是忙得不亦乐乎,似乎要把所有的食物都搬回家,但是事情似乎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一只蜜蜂的活动,就会发现,如果碰到柑橘和咖啡花朵,它们就会对其他植物的花朵熟视无睹,仿佛着魔一般,这又  相似文献   

6.
向机器寻求灵感 玛雅?阿克曼想写一首歌,她写了好久,一首又一首,最终还是对自己所写的曲子都不满意.她情绪低落地说:"我没有这个天赋,所有进入我脑海的旋律都很无趣,我无法想象谁会浪费时间去演奏它们."  相似文献   

7.
宠物大擂台     
正在我们身边,常常可以见到家养小动物的身影。这些可爱的小宠物们与人相伴,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不过,你知道在种类各异的宠物当中,谁最聪明?谁最关心主人呢?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所做的研究吧!论智力——谁是最聪明的?动物到底聪明不聪明,只要我们与动物相处的时间越长,它们的智慧便会慢慢地显现出来。就拿一只名叫"摩西"的红腿象龟来说吧。当英国动物认知学家安娜·威尔金森把"摩西"放进实验用的迷宫中后,大家都被这只平时迟缓得让人着急的家伙惊呆了。在  相似文献   

8.
吕斌 《科学之友》2006,(10):69-70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的恐惧感会让你不敢再参加什么芭蕾舞课。而作为成人,担心失败的恐惧则会使你没有勇气去接受新的挑战。30岁的执行文秘朱小姐的经历是,当单位里的女孩们要组织一次溜冰活动的时候,她会选择退出,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不会溜冰,朱小姐更担心的是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出洋相。这种心理状况的根源在于我们都希望自己受人欢迎,而且相信当我们在别人面前丢人现眼的时候,自己肯定是不会被人接受的了。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担心出丑,我们就永远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了。我们中又有谁天生就会溜冰或是滑雪呢?如果我们不摔上几…  相似文献   

9.
正视死亡     
李宇 《大自然探索》2006,(12):12-13
对于死亡,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经常面对它并与之熟稔,时刻准备迎接它的到来。作为临终关怀医疗专家,澳大利亚悉尼皇家阿尔佛雷德王子医院的凯瑟琳博士知道所有躺在床上等死的患者的常见症状。她说,“当然,每个人的死亡症状各不相同,你可能只看到这些症状中的一部分或完全就看不到症状。”凯瑟琳说:“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通常睡得更多,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鼓励其所爱的人不断与他们说话。”一项有关濒死者脑电图的研究表明,听觉是人死亡时最后丧失的感觉。呼吸模式也会发生改变,濒死者可能进行浅快呼吸或深慢呼吸,也许还会发出“汩汩”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被称作“死亡鸣音”。事实上,这种声音是空气穿过积聚于濒死者咽部不能被他们咳出的黏液而形成的。另一种死亡前的呼吸同样令旁观者伤感:长达45秒以上的呼吸停顿,接着是更深更频繁的呼吸。这种呼吸是由于重要器官缺氧和废物堆积所致。当进入大脑的氧气减少时,重要器官开始衰竭,肌肉松弛,末梢血流减少,并发生谵妄、兴奋及肠、膀胱功能、皮肤温度和颜色的改变,此刻便是死亡来临的时刻。心跳和呼吸停止曾经被作为确定死亡的标准。然而,随着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的应用,死亡需要重新定义。现在,医生们倾向于使用“脑死亡”作为死亡的...  相似文献   

10.
来到埃及,你立即会被一种金字塔文化包围。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埃及人都在不停地向你介绍金字塔,介绍它的历史、现状,它的价值、影响,仿佛埃及只有金字塔。或许是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到埃及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金字塔之旅”。6月的撒哈拉大沙漠,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滚烫的沙子,身边偶尔会走过几只骆驼驮着几  相似文献   

11.
正据报道:Anjan Chatterjee(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神经学专家)的新著《神经美学,探讨大脑活动与艺术偏爱之间的联系》一书已经问世。谁是你最喜欢的艺术家?你也许像我一样,发现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的最爱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我喜欢不同的艺术家,如保罗·克利、安尼施·卡普尔、梵高、莫奈……都有着自己的不一样的理由。无论你自己的答案如何,每个人的意见都会不尽相同。这对艺术来说是件好事——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5,(3):26-27
##正##今天,也许我们不得不面对大量物种正在灭绝或濒临灭绝的残酷现实,试图拯救所有的濒危物种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那么,我们应该先选择谁呢?科学家认为:我们不能仅仅依照人们的喜好来取舍,而是应科学地进行抉择。1"优先权",该给谁?面对长长的濒危物种名单,在当前我们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实在令人难以抉择。体型庞大或长相可爱的动物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新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泽泽 《科学之友》2004,(4):84-84
仔细分析热衷洋节日的中国人构成会发现,90%过洋节日的人为38岁以下的年轻人,而他们中的一半都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用北京王府井某商家的话来说,“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洋节日就是专门策划给有钱的年轻人的,中老年人对此不感兴趣。”面对“洋节”现象,有些人深感忧虑地说:“这是值得警惕的文化侵略”。对此,专家们却不以为然:“这不过是一种快乐的借口,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讲的是家人团聚,而洋节日的狂欢色彩使它更像是为自己而过。我们不过是喜欢朋友间聚会时的狂欢,喜欢舞会中暂时抛开所有烦恼的轻松感觉而已。”当然,热衷洋节日的年…  相似文献   

14.
每年的10月中旬,从斯德哥尔摩传出的重要决定将令全世界瞩目,此刻全球的新闻媒介都在传递一个重大新闻:谁将成为又一颗科学新星.诺贝尔物理、化学和医学奖的得主属谁.有些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荣誉颇感意外,有些人则暗示,这殊荣他早有预测.其后电视台还会转播颁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人们常用智商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人类从石器时代靠进化得来的另一真正能力——交际能力。从事新兴科学"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理解人类大脑智力的关键,就是要理解人的大脑并不是某种多用途计算机。确切地说,在人类进化的亿万年中,人的大脑得以进化是为了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这些任务对我们的祖先——古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人类从古人类那里继承来的这一遗产,仍存在于我们现代人的头盖骨里,并且影响着我们从选择谁做自己的伴侣,到诉诸暴力去解决问题;从我们如何讲一种语言,到人的道德观念和推理能力等几乎所有方面。在人类继承来的全部智慧中,"交际能力"是进化心理学家研究的最关键部分。在古代的热带大草原上,对古人类的最大挑战不是觅食和躲避猛兽,而是  相似文献   

16.
何谓耐心?有人办事粗糙,听话听一半就不耐烦了,却可以坐下来几个小时地摆弄一只小闹钟. 何谓耐心?耐心是一种精神,一种性格,同时也是可以培养的. 事无大小之分,有的值得我们耐心对待,有时则需"快刀斩乱麻",不拖延.面对那些值得去用心对待的事情,如果不学会耐心,会丧失许多机会,这时就需定下心来,试着培养耐心.  相似文献   

17.
<正>AI会带来许多奇迹,它也可能打破从核缓和到人类友谊的所有一切的稳定。我们需要更用心思考如何适应AI时代。人类濒临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革命。它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重大和深远的革命之一,但其发展是人类为解决具体实际难题的不同努力,而不是出自于周详的计划。讽刺的是,这种逐个解决问题的终极努力也许是人类推理和决策的转变。这场革命不可阻挡。企图停止这场革命意味着:把未来交给面对革命的创造性的意义时更勇敢的人。相反,我们应该接受:AI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普遍,并且我们应该自问:AI的进化会如何影响人  相似文献   

18.
在宇宙天体家族中,说起谁最"厉害",那么非黑洞莫属.它有着强大的引力,可以把任何身边的物质都抢夺过来,收归自己所有.它的物理性质,每一项都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若是问起谁是"厉害"程度仅次于黑洞的天体,人们似乎还摸不着头脑,但会想到密度这个问题,黑洞无限大的引力就是因为它有着无限大的密度.从这个角度看,密度次之的中子星应该是第二"厉害"的天体.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面对的威胁以及采取的做法,定义了我们的时代。为什么我们在面对潜在危机时,仍然如此目中无人呢?现在,全世界正经历着近100年来最致命的一次传染病大流行。中国已经有数千人死亡;韩国、伊朗和意大利大规模暴发;其他国家也正准备面对疾病的冲击。我们无法预估死亡人数,或许以千计,或许会过万。在人类自认先进的医疗水平下,我们这个物种依旧如此  相似文献   

20.
神奇的激素     
人生在世,谁不想有一副强健的身体和健美的体型呢?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体型:有的人长得过高,有的却十分矮小;有的人胖得出奇,有的却又黑又瘦;有的人脖子前面坠个大瘤子,有的女子长着胡子……是谁在恶作剧,影响了他(她)们体形的健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