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于娜 《科技资讯》2023,(1):118-121
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侵占,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湖南省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衡阳市首创了“雁城模式”,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文从社区教育视角下,研究衡阳市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管理,旨在树立衡阳人民保护衡阳生态环境意识,实现全民共治、源头减量、全程分类、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  相似文献   

2.
2019年开始,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展开,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刻不容缓。然而餐饮企业进行垃圾分类后会增加成本,降低收益,导致工作很难落实,是否进行垃圾分类,餐饮企业间陷入“囚徒困境”。本文通过建立混合策略博弈模型,依次引入不同变量,探究执法部门对餐饮企业垃圾分类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将垃圾分类考核挂钩执法部门绩效工资,对餐饮企业征收保证金,同时给予餐饮企业和执法部门精神奖励,能够有效提高执法部门监察积极性,并且增加餐饮企业期望收益。有利于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
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避免“垃圾围城”的有效途径。自2017年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泉州市相关政策和机制框架逐步完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厨余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在相对薄弱。该文通过调研分析,指出厨余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在泉州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并通过技术对比分析,提出进一步推动泉州厨余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我国城乡环境治理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新阶段垃圾分类推行和“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攻坚方向。堆肥则是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处理的主要应用技术。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应用现状,结合典型案例调研,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在堆肥技术应用、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试用推广条件方面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应用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情况,采用S-CAD方法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包括其内在逻辑性、充要性、经济性、可行性等方面,以便总结经验,为其它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提供参考借鉴。强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且生态风险大,其处理处置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基于大量文献分析,综述了中转站、焚烧厂、填埋场等各类垃圾渗滤液的产量及污染特性;结合当前固废处理政策展望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发展。研究表明,随着“无废城市”建设,垃圾分类以及原生垃圾零填埋等政策的实施可从“量与质”双方面缓解渗滤液处理难题,未来中国垃圾渗滤液的主要处理对象是中老龄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技术模式是处理渗滤液的有效手段。垃圾分类背景下,未来前处理阶段主要关注各工艺的局部优化;生物处理阶段,开发低碳源和无碳源脱氮工艺对增效降耗具有积极意义;深度处理阶段,关注非膜法全量化处理工艺可解决浓缩液问题并去除痕量有机物,有助于更全面地管控渗滤液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城市产生的固体垃圾数量逐年上升,使得垃圾渗滤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亟待解决。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将生物质经高温热解制备富碳的生物炭并用于污水处理,是“以废治废”思路的重要实践。生物炭主要是来源于农作物废弃物、城市垃圾等低成本原料,在农业和环境领域内应用范围广。我国幅员辽阔,各类生物质资源丰富多样,但现阶段生物质资源的不合理处置,也造成大量浪费和环境问题。基础研究表明,将生物质废弃物的治理与渗滤液的处理相结合可实现以废治废。该文首先简要介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然后阐述生物炭材料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8.
声音     
《华东科技》2010,(9):9-9
“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将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模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 城市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带来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废弃物,人们生活的环境面临恶化的趋势。目前中国城市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90%的城镇水域和65%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2004年10月.鼓浪屿被确定为福建省级循环经济实验区.其目标是把鼓浪屿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循环型”岛屿。  相似文献   

10.
颜虹 《海峡科学》2006,(7):8-10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环境文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社会文化的核心中坚力量,环保文化也成为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本文以长沙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生活垃圾填埋区的封场改造规划为例,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研究与借鉴了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对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区进行生态修复,并结合固废处理场先进的垃圾、污泥处理技术与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将长沙市固废处理场改造成为具备固体废弃物生态循环处理功能的环保教育公园.该改造规划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文化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基础设施的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规划方法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建设方法及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以其低成本和裂变活性的优势适合在农村采用。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建设方法,包括确定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和优化垃圾收集容器及收集点位两个方面,并研究了各类垃圾分类收集的运行模式,为农村生活垃圾的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国已经正式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时代。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善且成熟的垃圾分类模式,面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和资源循环型社会迫在眉睫。深入探究中国、日本和德国的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对国内外9个典型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演变趋势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日本、德国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已经趋于细化;东京、京都、柏林、汉堡、慕尼黑和新加坡的生活垃圾产生总量逐渐稳定甚至出现下降趋势,而香港、上海和北京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大件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的大件垃圾一般包含大件废家具、大件废家用电器、大件废电子产品等,而狭义上的大件垃圾,特指重量超过5kg或体积超过0.2m3或长度超过1m,且整体性强需要单独分类收集处理的废家具.本文所指大件垃圾,特指需要单独分类收集处理的大件废家具.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沈阳市固废现状的科学分析和评估,提出构建"一园两区、南北互补"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此探讨了该模式的基本构思,提出了适用于沈阳市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布局方案。该模式打破传统生活垃圾单一处理模式,探索以园区形式将各类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可服务于沈阳市的垃圾处理系统,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同时提升沈阳市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减量化处理效果和无害化处理水平,为沈阳市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大量PET材料回收难的问题,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本文介绍了有色废弃PET聚酯材料的来源及分类,并详细探讨了废PET聚酯的物理和化学循环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垃圾分类回收为背景,基于设施布局现状及运作能力对垃圾收运物流网络进行优化。【方法】建立了以最大化系统总收益为优化目标的“垃圾收运—多级转运”模型,提出了两阶段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采用不同规模的算例对建立的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为验证模型的先进性,对采用“多级转运”及“就近转运”两种不同转运模式进行收益和成本方面的对比分析,并对部分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多级转运”模式在垃圾分类回收及处理需求下,相较于“就近转运”而言,可以提高8.59%至57.44%的系统总收益,更具经济效益。【结论】所得的结果对垃圾收运企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正引领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有色冶金产业作为“三高一资”行业,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探索新的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阐释网络协同制造模式与“双碳”目标之间的作用机理,然后分析甘肃省有色冶金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双碳”目标的资源循环产业链企业群共生耦合网络协同制造模式和短流程跨企业共生耦合网络协同制造模式。通过运用新型信息网络技术,加强产业链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互通,提升有色冶金产业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10,19(5):67-67
近期,由惠州市富康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完成的“JN型城市生活垃圾无剩余处理再利用技术与设备研制”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的应用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剩余再利用,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该项目研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设备,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破碎、烘干、震动筛选,将分离的有机物质进行炭化制成可燃碳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