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浪  毕世敏 《遵义科技》2005,33(3):29-30,32
应用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选择2004年西南地区国家玉米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的11个玉米杂交品种,对其产量性状及子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良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百粒重〉生育期〉穗长〉穗行数〉株高〉穗位〉倒伏率。目的是为西南地区优良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西辽河平原主推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金山27和伟科702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农艺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增加,4个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均先升后降,在密度9.0万株/hm2时达到最大.株高以先玉335最高,其它3个品种差异不大.穗位高金山27最高,伟科702最低.穗位节节间先玉335最长,其它3个品种相差甚微.各品种茎粗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西昌地区玉米杂交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0个玉米杂交种的株高、百粒重、穗行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重、行粒数、穗粗、百粒重、穗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3、0.70197、0.70007、0.65396、0.52793;而穗重与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长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穗重>穗长>行粒数>穗轴粗>穗行数>穗位高>百粒重>穗粗>穗位叶宽。因此,在西昌地区玉米育种工作中,增大穗长和行粒数,提高穗位高和穗位叶宽,并注重其他性状的选择,是获得玉米高产的科学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将科多8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按1:1、1:2、1:3的比例进行同行和间行混播,以单作玉米为对照,研究了混播群体中玉米的农艺性状。研究发现,玉米的农艺性状受混播方式和比例影响明显,混播使玉米株高、茎粗和穗位均有增加,其中株高和穗位以A1B2(同行混播1:2比例)最高,而茎粗则以A2B2(间行混播1:2比例)的最高,但与A1B2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A1B2是较有利于玉米生长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同等施肥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农大108、哲单14等14个玉米品种之间在不同生育期内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等农艺性状的特征,通过LSD和SSR分析法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测验,根据不同品种间在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确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大田试验研究配方肥对大豆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分析。论述了化肥配施有机肥能促进大豆的生长,适当促进物候期的提前,增加株高和茎粗,显著改善大豆的产量构成,降低空秕率,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世界范围内具有经济重要性的作物之一.株高和穗位高是玉米育种过程中需考虑的2个重要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抗倒伏性及株型等都有较大影响.为进一步明确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机制,本研究以B73×Zheng58的含有165个株系的F3∶4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189个SSR标记对株高和穗位高进行QTL定位分析.总共定位到5个株高QTL和6个穗位高QTL;这11个QTL分布在除2号和6号之外的其他8条染色体上.单个QTL表型变异贡献率的变幅为4.3%~14.2%.其中10个QTL与以前报道过的QTL的位置相近或重叠,而株高QTL(qPH04-01)是新发现的群体专一性的QTL,最靠近标记umc0371,表型变异贡献率为8.8%,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位点.  相似文献   

8.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选取平展型长玉13、半紧凑型东单60和紧凑型郑单958等3种株型玉米为试材,分别在39 000,48 000,57 000株/hm2等3个密度下种植,分析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籽粒产量、穗粒性状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半紧凑型东单60产量最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行粒数、穗长、穗粗、轴粗、穗位叶面积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株高、穗位高和雄穗分枝数呈上升趋势;各性状受株型与密度的互作影响不大.因此,在重庆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是选取优良的丰产品种,并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世界范围内具有经济重要性的作物之一.株高和穗位高是玉米育种过程中需考虑的2个重要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抗倒伏性及株型等都有较大影响.为进一步明确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机制,本研究以B73×Zheng58的含有165个株系的F3:4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189个SSR标记对株高和穗位高进行QTL定位分析.总共定位到5个株高QTL和6个穗位高QTL;这11个QTL分布在除2号和6号之外的其他8条染色体上.单个QTL表型变异贡献率的变幅为4.3%~14.2%.其中10个QTL与以前报道过的QTL的位置相近或重叠,而株高QTL(qPH04-01)是新发现的群体专一性的QTL,最靠近标记umc0371,表型变异贡献率为8.8%,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位点.  相似文献   

10.
以金山27为试材,以普通农户栽培为对照,研究高产栽培下春玉米农艺性状及冠层结构.结果表明,高产春玉米产量极显著的高于普通农户栽培,有效穗数极显著高于普通农户栽培,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普通农户低,千粒重未达显著水平.高产春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均小于普通农户,粒深和秃尖高于普通农户栽培.高产春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都高于普通农户栽培,茎粗、双穗率和空杆率小于普通农户栽培,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LAI全生育期都大于普通农户,在峰值时差异最大,且棒三叶以下叶片的LAI差异最大,尤以乳熟期明显.高产栽培春玉米LOV在吐丝期和乳熟期均大于普通农户,乳熟期棒三叶以上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柴达木枸杞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柴达木盆地的应用效果,以柴达木特色作物枸杞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了3个灌水下限W1(70%θ),W2(55%θ),W3(40%θ)和3个施肥水平F1(低肥)、F2(中肥)、F3(高肥),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和施肥量对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灌水条件下,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显著提高枸杞株高、茎粗和产量,但过高的施肥量不利于枸杞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在同一施肥条件下,提高灌水下限可以显著提高枸杞株高、茎粗和产量。在试验中水肥组合为W1F2时,节水节肥效果显著且最有利于枸杞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华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夏谷品种为试材,对单株粒重、穗长、单穗重、穗码数、穗粗、茎节数、干草重、株高和千粒重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力及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单穗重在早代间接选择单株产量可达到对单株产量进行直接选择的效率;通过株高在早代选择单株产量也可获得理想效果。在选择强度相同时,通过其它性状间接选择的效率均比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选择效率低。  相似文献   

13.
论3414田间试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前萍  王俊玲 《山西科技》2010,25(2):162-163
在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运用"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获得玉米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提出了取得玉米最多产量及获得最大效益的施肥量,为建立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遗传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110个玉米自交系的14个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重、行粒数、穗组、百粒重、株高、穗位高、出籽率占优势的自交系一般单株籽粒产最也高;穗行数、茎粗、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生育期等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不大,这些性状要根据生产或育种实践的需要进行选择,并以主成分值作为选择指数,在110个自交系中筛选出产量较高的一些自交系。  相似文献   

15.
对旱地玉米进行氮肥不同施肥量试验,根据土测值及目标产量,确定亩施肥量,以亩施农家肥1500kg,磷酸二铵6kg、硫酸钾4kg为等量标准.亩施尿素5kg、10kg、15kg为变量标准,亩施尿素12kg为习惯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旱地玉米亩施优质有机肥1500kg、磷酸二铵6kg、硫酸钾4kg的条件下,亩施尿素15kg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明显,可作为节肥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6.
几个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4对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新选育的7个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穗长,穗重,穗粗,穗位高,株高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SD是一种医用西药,用SD处理唐育一号玉米,可以明显的降低前期,后期的株高和结棒部位,茎粗加粗,产量有所提高,试验证明,SD是玉米生长发育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有机肥对水稻产质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锦优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分别为T1:春果肥(有机肥)施160kg/667m2;T2:厌氧堆肥(有机肥)施200 kg / 667 m2 ;T3:化肥施用量为(复合肥60kg+尿素25kg)/667m2;T4:不 施用任何肥料,作为对照, 结果表明:(1)3 种不同肥料的施用(T1、T2、T3)对锦优8号在田间农艺性状方面有着较大影响,但在碾米品质方面无较大影响。施用化学肥料(T3)在株高和分蘖上显著高于2种有机肥,但却在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和千粒重上低于2种有机肥(2)在产量上施用肥春果肥(T1) 和厌氧堆(T2) 与化肥(T3) 相比,虽然产量分别降低了 3.95%和 7.8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由于有机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友好性,因而使用春果肥和厌氧堆肥这2种有机肥,特别是产量更高的春果肥在水稻生产中代替化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玉米SC704密度从550株/亩依次增加到7000株/亩后,其株高、稳节位、果稳数、茎粗、成穗率、穗长、穗粗等值有规律的变化。穗粒数,百粒重变化幅度不大,增密后都比5000株/亩增产:7000株/亩增产11.86%,6000株/亩增产5.37%。但是综合分析种植密度以6000株/亩最佳。  相似文献   

20.
针对西辽河平原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等问题,以郑单958和北育288为试材,研究4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提高了玉米株高、茎粗、穗长和穗粗,百粒重增加,进而提高产量.郑单958和北育288全膜覆盖处理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分别增产22.77%和17.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