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到韶关实力派作家李锋的长篇小说《残血》,十分欣喜。以“文革”为题材的小说在当代不在少数,但各有特色。《残血》以湖南某地发生的真人真事为原型,以近乎夸张的手法、浪漫的想象、浓郁的地方色彩描绘了一幅魑魅人生、魍魉世界图景,表达了作者对文革的本质的思考。小说有几个特点:一、情节离奇。小说的情节近乎民间传奇,很多情节的发展与转折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整部小说充满了情节上的张力,引人人胜。二、手法多样。夸张的情节、浪漫的想象、魔幻般的情境。如果把小说比音乐,  相似文献   

2.
浅议文化大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对当代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战辉 《科技信息》2010,(7):219-219,416
文化大革命运动(以下简称“文革”)是迄今为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最严重的一场灾难。现在虽已时过境迁,但对于文革的研究和争议一直在延续,某种程度上,这种争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文化大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评价和反思,以史为镜,希望能够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有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李晨阳 《世界知识》2008,(12):60-61
去年,缅甸发生了一场带有明显政治诉求的民主运动。游行队伍中身穿袈裟的僧侣方阵静静地走在队伍前面,尤为引人注目。就是在国外,也出现很多缅甸僧侣抗议的身影。甚至有西方媒体将这次运动比喻为“藏红花革命”或“袈裟革命”。按说,按佛教教义,特别是小乘教教义,僧侣应该“出世”和“独善自我”,但缅甸僧侣为何如此热衷于政治?佛教和僧侣在缅甸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4.
西方经济在长期“滞胀”后又陷入了新的危机。能否指望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会给它带来生机呢? 资本主义历史上发生过三次技术革命,每次都推动了生产力飞速发展。战后的科技革命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其广度、深度和速度以及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都超过了前两次。同时,它也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使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进一步深化。目前可能推动西方经济发生变化的科技突破主要有四大项:电子技术、海底资源的开发利用、新能源、生物工业。但由于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障碍和科技发展本身的规律,新的科技革命何时发生和规模多大,在八十年代还不可能找到肯定答案。  相似文献   

5.
当今,改革已成为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十四年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它将引导中国人民走上共  相似文献   

6.
1971年9月,九一三事件的发生,不啻在中国的政治天空中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如此的剧变,使不少干部和知识分子由“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政治狂热转向了冷静的沉思。而像胡愈之这样一些勤于思考的代表人物,则更站在历史的高度思考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虽然提出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尽快结束“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混乱局面。而要结束这一局面,最有效的希望就是向“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同志上书言事、申述意见。这样的申述,不仅要有过人的勇气和胆略,更要有合适的机缘和人选。1972年7月,机缘来了,创造这一机缘的关…  相似文献   

7.
“文革”时期,政治以其极端的高压剥夺了文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迫使文学产生严重畸变,文革“老三篇”就是想象力极度匮乏、走向极端的政治小说,无论是它的英雄塑造、情节设置,还是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无一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复制。解读这种受政治利益驱动的“机械复制”,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世俗化文学大潮中受经济利益驱动的“机械复制”大有启发,从而获得一种关照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8.
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它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直到现在,这场革命还在继续发展,不断掀起新的高潮。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引起了生产力的革命,它不仅表现为实体性生产力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更新,而且表现为结构性生产力要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产业结构)的更新。在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基础上,社会的阶级结构、政治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亦处于艰难的嬗变之中。所有这一  相似文献   

9.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隆重召开,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它在关键的时候挽救了中华民族、挽救了党,明确了我们是继续坚持两个“凡是”,还是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反思我们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下的错误,解决了我们将向何处去的问题,标志着我们的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末,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为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最佳载体。1902年,梁启超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并通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把小说视为"文学之最上乘"。《新小说》颠覆了历史上鄙视小说的陈腐观念,由它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很快在文坛上发生影响,并迅速生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小说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1.
按语:30年前,一场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序幕,在促使中国重新踏上现代化之路的同时,也使中国走在追求社会发展真理的途中。“走在追求真理的途中”,我们之所以借用海德格尔的这种说法,主要是要表达以下两个方面的想法:第一,“真理标准大讨论”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不仅把真理的话语权交还给了理论本身,而且还延伸并深入到实践之中,改革开放因此就成了真理的自我呈现过程;第二,正是因为真理向社会生活的回归,“真理标准大讨论”就只能是一场没有终局的思想竞技,其象征性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结构性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下,追求真理是一种历史责任。我们评价“真理标准大讨论”,一方面要把握实践观念的历史维度与政治向度,另一方面要把握当真理随实践的展开日益向我们的生活世界融入的时候,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所映现出来的历史真理的真相。  相似文献   

12.
五月运动首先是一场彻底否定发达国家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体制的革命,其中有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模仿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现代工业、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它为我国上世纪90年代乡村小说带来新的创作资源和新的创作格调。它在三个方面促进了乡村小说的变化:城市化所致的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城市文化对乡村的进逼使部分作家拒斥城市、皈依乡土;城市化使乡村的人文状况受到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传统价值观的处境、乡村在经济、政治方面显现出来的文化劣势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化带来了近年乡村小说审美格调的变化,如城市生活描写成为乡村小说的有机构成部分、乡土色彩淡化、文风趋向质朴平实等。我国乡村小说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文革电影”给历史留下了充满争议的文化背影.作为特定时代语境下诠释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文革电影”不幸成为被“极左”政治扭曲和异化的艺术个案,在历史坐标中留下一抹悲情的色彩,它又在新中国电影美学的流变中演绎出一段耐人寻味的变奏,对其进行历史视野下的反思应能对当下电影创作提供某种积极的警醒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是辛亥革命发展到最高峰的标志。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变。辛亥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列宁所指出:在辛亥革命中,“数万万人民正在觉醒起来,追求生活,追求光明和自由”,“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提出的崭新的政治理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它的提出是从我国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的,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形势下对马列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一、“一国两制”构想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七十年代后期我国的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7.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現在欢度它的四十周年了。“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轉折点;我国人民特別是广大青年在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建国第十个年头的今日来纪念这一节日是有重大意义的。“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运动,这个运动的一个重要表現形式就是文化革命。“五四”运动之所以伟大,就在干它不仅具有重大政治意义,而且是一个伟大的  相似文献   

18.
<正> 长篇小说《人啊,人!》是一部思想政治倾向不好的作品。它集中宣扬了作为世界观、历史观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小说以鼓吹人道主义的大学生(后来的教师)何荆夫同反人道主义的 C 城大学党委书记奚流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人性的沦亡和复苏为主题,展开了故事情节。它反映的历史背景很广泛:五十年代的整风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六十年代的生活困难、“文化大革命”,七十年代的粉碎“四人帮”、清查运动和不正之风,所有这些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作者都进行了描写、概括,可以说它的故事情节是在一九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同时发生”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在他们看来,由于世界市场的建立,不仅在无产阶级的政治革命中,而且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造中,各文明国家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因此在一个国家内要完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变革是不可能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发生”原理不仅至今仍然有效,而且意义更为重大。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能否赢得消灭资本主义的光荣也将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带有战略性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君华同志创作的《芙蓉风》这部长达120回,洋洋洒洒百万余字的长篇章回小说。从60年代写到90年代,时间跨度前后30余年,篇幅巨大,人物众多,千头万绪,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它历史地真实地写出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生活特点,它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少见的,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价值、美学价值和珍贵的文献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长篇历史画卷。一、60至70年代,在极左路线下,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重大的苦难历程。书中柳萼之死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某些领导人打着“科学种田”的旗号,在农村强制搞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