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历史小说《剑胆诗魂——辛弃疾》将传统的历史叙事纳入到文化的视域中加以人性化的和审美的把握。作者别具匠心地通过主人公辛弃疾“战士性格”与“诗人气质”的融合互渗来建构其丰满光辉的性格特质,成功塑造了一个人格内涵丰富的著名爱国将领和爱国词人形象。 相似文献
2.
谢廷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1-114
历史如何与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否既具有自觉的历史意识,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和丰厚的审美意识,《大清血地》从正面给我们阐释了历史小说作为跨越在艺术和历史学这两个门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短篇小说《真主的天下》以埃及政府部门职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为切入点,以普通清洁工易卜拉欣大叔窃取职员钱款潜逃为主要剧情,记录了当时埃及民众在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内心的迷茫和不安,同时批判了社会普遍存在的腐败与冷漠。同时,该小说也充分体现了马哈福兹丰富多元的短片小说创作技巧。本文试以小说文本为基础,对《真主的天下》中的社会思想、哲学思想以及艺术技巧进行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承担了阐释新中国形成的“历史规律”的任务,而《红旗谱》讲述乡村革命历史故事,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纷争融进国共斗争的历史格局中,加以史诗的笔法,成为“红色经典”。八、九十年代的“新历史小说”则将历史加以“故事新编”,《故乡天下黄花》、《白鹿原》仍以史诗讲述乡村革命历史,但以新的叙事技巧,解构了自《红旗谱》建立起来的“红色神话”,显示了民间的历史眼光和新的意识形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电影异军突起,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冷峻的问题意识,专业的娱乐元素和俊美的影星而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韩国电影的健康发展得益于韩国政府提供的宽松的生产制作和放映环境以及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得益于韩国电影人面对好莱坞商业巨片的强大冲击而保持的清醒认识。韩国电影锐不可当,然而阵阵"韩流"会给处在重重困境中的国产电影带来怎样的思考呢?为此,我们这期开设了关于韩国电影研究的专栏。 相似文献
6.
俞洁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117-118,120
中国自古就有“文史一家”之说,悠久的史官文化与多样的民间奇闻逸事,都为历史题材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写作资源。即以当代历史小说而言,自1976年姚雪垠《李自成》的前两卷问世伊始,到20世纪90年代凌力、刘斯奋、唐浩明、二月河、熊召政等一批中年作家运用较为传统的历史还原手法,创作出诸如《梦断关河》《白门柳》《曾国藩》《雍正皇帝》《张居正》等一大批优秀的长篇作品,再到以苏童、叶兆言、刘震云、格非、莫言等青年作家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创作的异军突起,中国当代长篇历史题材小说一直都保持着稳健的写作或发展态势,并在当代小说创作中占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分析当今艺术的审美拯救功能和市场化与麦田守望者的矛盾两个方面的问题,将《天下无贼》与冯小刚其它电影进行纵向比较,与同时期的电影进行横向比较,讨论冯小刚在该片中一种富于宗教色彩的精神拯救方式,一种自觉的救赎仪式,进而指出《天下无贼》对于当下中国电影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晗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5):61-64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解读当代作家王新军的新作《八个家》,以此来审视和探究当下文学创作的最新进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林贻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3,(2)
老含的短篇小说《月牙几》,写于三十年代,它是从十多万字的长篇《大明湖》中抽出来加以修改的。《大明湖》被一九三二年“一·二八”的战火焚烧后,作者“把其他的情节都毫不可惜的忘弃,可是忘不了这一段。”它是《大明湖》中的精华,是最有意思、最感人肺腑的一个片断。老舍很重视这篇小说,在《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一书 相似文献
11.
周铭文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4-96
本文试从社会生存、作者主体精神和启蒙知识分子的现代命运的三个层面对鲁迅小说《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形象进行解读。“魏连殳”的形象是鲁迅先生的自画像。他的悲剧不仅是一场大众对先知者不理解的悲剧 ,而且也是一场“五四”现代启蒙知识分子自身命运永远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西门庆依靠商业经营和利用封建官场的腐败敛取了大量钱财,并以此作为政治资本和商业资本,因此,他成了中国十六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兴商人的典型。而西门家族的迅速衰亡,则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矢折。因之,西门庆的悲剧,从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新兴商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张洪友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2,(6):19-24
文章结合神话学家坎贝尔的相关思想对电影《赛德克·巴莱》进行解读。《赛德克·巴莱》是一曲赛德克族誓死守护赖以生存的神话的悲歌。雾社事件是他们捍卫赖以生存的神话的举动。电影围绕雾社事件揭示了日本和赛德克族所分别代表的两种实力相差悬殊的文明间冲突,以及赛德克族不同部落之间根深蒂固的世仇。如何在这些相互纠缠的矛盾漩涡中走出,是今天的赛德克人必缅而奸确闻靳 相似文献
14.
以往关于《魔道》、《夜叉》这类怪诞的小说分析极少。只是指出它们对于人物的变态和病态心理作了一定程度的解剖和表现。这样的结论对文本主题的开掘还远远不够。《魔道》是一篇极度寓言化了的小说,文本中种种隐喻符号传达了丰富的性文化的含义。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施蛰存的《魔道》,时代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令男性人物感到恐怖的已不是"大哥"式的家长,而是"妖妇"城市情欲世界的征服者,她们令男性陷入一种人格与精神分裂的状态中。文本中这几个令"我"神魂颠倒、恐惧害怕的女性形象,有着从陈夫人、巫婆到埃及艳后的僵尸的流变,即从年轻、衰老到死亡的变化过程。这其中蕴含着作家及小说中的"我"对美人迟暮的恐惧。 相似文献
15.
余再山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1,24(4)
<西洲曲>自诞生以来,其艺术成就无庸置疑,但关于作者、叙述主体、故事发生地和诗中某些词句的解释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主张研读作品必须将其还原至它产生的时代,不能生硬地用现当代的某些文学创作理念和方法强加于千百年前的文学作品.通过<西洲曲>之争的分析,理清了诗中的故事发生地和某些词句的解释,认为<西洲曲>是一首通过季节和空间变换的描写,表达一位女子对情侣深长思念的经过文人加工过的南朝民歌. 相似文献
16.
《孝治天下:〈孝经〉与近世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是一部探察晚明至民国初年《孝经》学与孝文化的文化史力著。该著深入洞见此时期围绕"《孝经》与孝"集结而成的文化脉络与实践形式,勾勒出"孝治天下"的种种面向。孝治散播管道的视像,孝治天下蓝图的铺展,孝治神秘意蕴的充沛,这三个层面最能彰显近世中国社会里存在的弘德崇孝的种种努力,也最能还原孝治天下的宏阔画卷。 相似文献
17.
涂怡弘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4):76-79
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台湾社会的主体,其身份地位的提高也带来文化领域话语权的提升。大众媒介作为现代大众文化,也在日渐靠近中产阶级的消费兴趣和文化指向。运用内容分析法及话语分析的整合性观点,针对台湾《天下》杂志2010—2013年共80多期封面故事,分析其内容意涵和表达模式。观察发现,由《天下》杂志文本内容可看出中产阶级身份特征和社会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徐润润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6,(1)
短篇小说《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载《人民文学》85年第6期)写的是五个正当青春年华的山村姑娘在出嫁的前夕,由于对即将到来的婚后生活痛苦的恐惧,为了追求“花园”的幸福,在一根绳索上同时自尽的故事。小说通过艺术画面揭露了当前我国农村某些落后地区,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愚昧野蛮的封建意识、陈规陋习仍然在恣意为害人们的事实,表现了农村妇女在生活中承受的难以忍耐的苦难,展示了人与人之间那种冷酷的关系。称得上是一曲充满田园气息的悲歌,在某种意义上,这部作品可以划入新时期“问题小说”的行列之中。作为一个作家,出自崇高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惑,认真探索新时期某些山村妇女的心灵和命运,通过文学作品“干预”生活,揭露生活中的某些阴暗面,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样严肃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鬼子长篇新作《一根水做的绳子》这样一部爱情受难记解析,揭开了残酷的现实对人的欲望的摧残和人生价值的摧毁,也揭示了鬼子一向关注处于社会底层黑暗隧道中的小人物,关注他们在苦难中无望的挣扎所带给我们的沉思。 相似文献
20.
1935至1936年问,林语堂在英文《天下月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英文作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连载的英译《浮生六记》。作为英文期刊作家,林语堂并不停留于单纯的文学译介,更热衷于通过文化译介、借助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独特思考、对海外学者汉学成果的积极关注和以比较文学的眼光对当时中国文学发展的审视,向西方世界解释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