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自2003年9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研究阐发“科学发展观”的文章越来越多。但如何完整准确地认识“科学发展观”,仍然是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这个课题的紧要性就更显突出。邢贲思同志是著名的理论家,2004 年9月3日,邢贲思在《人民日报》第十四版上发表了题为《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文章,2005年4月18日,邢贲思又在《求是》杂志2005年第8期上发表《以人为本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文章, 梳理科学发展观的脉络,阐发科学发展观的内核,在理论界引起不小的反响。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邢贲思,希望了解邢贲思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认识,为读者切实理解、有效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
<正>邢晓平教授,1975年6月生,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199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09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盐城工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工程。邢晓平教授长期从事食品安全及天然产物的化学分析与应用等教学、科研工作,研发具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捷性的检测技术与设备。主持国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3.
苏联处在改革的浪潮中。现实生活的改革必然会推动理论的改革,而理论的改革反过来又推动现实的改革。有人说,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进展,可以用理论的变化来衡量。刚刚从苏联参加逻辑、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国际会议归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邢贲思,以及全国苏联哲学研究会会长贾泽林,应本刊之请同记者畅谈了苏联哲学界的变化。记者:邢贲思同志去年和今年两次访苏,所见所闻必很丰富。能否请您谈谈苏联哲学界在这两年来的动态,理论上有哪些突破,哪些发展? 邢:我两次到苏联,相当多的时间是用在国际会 相似文献
4.
姜振寰教授于1962年考入哈师院(现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因“文革”入牛棚,后来担任工厂厂长负责电焊机等机电设备的生产,1977年在黑龙江绥化师专讲授一年的《普通物理学》课程,1979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随关士续教授攻读自然辩证法硕士,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1998年任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1999年创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创办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1983-1990年被借调到北京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从事中国技术发展战略研究,1990年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姜教授从20世纪60年代,历经时代沧桑,求学始志不渝;自80年代初结缘技术史以来,在技术史和技术哲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16(4)
<正>武汉理工大学席龙飞教授已80高龄,是中国船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顾问.从事船舶设计、船型技术经济论证及造船史的教学与研究五十余年,在国家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研究中,1988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著作有《船舶设计原理》、《中国造船史》等.1993 相似文献
6.
黄一农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特聘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获选为人文学科之中央研究院院士.黄一农教授的研究领域从天文科学转为人文科学,成功地从理科跨越到文科.虽然他的研究领域转变了,但他的研究热情与探索精神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7.
金正耀先生1982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科学史专业,师从钱临照院士、李志超教授进行科技考古的学习和研究.期间在国内首次将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应用于上古青铜文明金属资源的研究,在分析商代青铜器的工作中发现地质与地球化学上罕见的高放射成因铅,并据此提出安阳前期青铜生产中大部金属原料产地的“西南说”.90年代他与美日学者合作,持续这一研究.2006年金正耀先生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科技考古实验室,将研究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金属资源考古和金属史研究以及现代释光技术的考古应用,在引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外,金正耀先生曾师从任继愈教授进行道教科技史的学习和研究,也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9.
<正>万辅彬(以下简称万):我很早就想做您的访谈,今天终于得此机会,能与您当面交流。2007年10月21-22日,在湖北省武当山举行的第六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上,我们都是特邀点评专家,相见甚欢。那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自那以后,我开始关注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6,(2)
周嘉华先生原籍浙江,随家人在广西长大,并毕业于广西大学.几乎每年都来广西看望家人,也顺便多次来广西民族大学讲学.是化学史和酿酒史家,曾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研处长和中国科技史学会秘书长,独著、合著40余种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他也是个很有故事的人,本刊早就想做他的访谈,他很谦虚,坚持往后排,终于在今年接受访谈.这篇访谈是一杯酿了很久的美酒,欢迎大家品尝. 相似文献
11.
孙淑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72年到北京钢铁学院工作;1974年开始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主要研究冶金与材料史;1987-1988年,在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冶金与材料系进行冶金考古合作研究;1992-2004年,历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该项目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参加者和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中国早期铜矿开采与冶炼技术的发展”、“铜镜’黑漆古’形成机理研究”、“冶金技术的社会功能研究”、“北京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金属器的科学研究”、“早期冶金技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作用”、“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并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中日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比较研究”和“中日古代文物产地来源研究”两项中日合作项目及“中国冶金起源与早期交流”的中美合作项目;发表“中国早期铜器的初步研究”、“甘肃早期铜器的发现与冶炼制作技术的研究”、“铜镜表面&#39;黑漆古&#39;中痕像的研究”、“广西、云南、贵州古代铜鼓锈蚀产物的研究”、“中国传统响铜器制作工艺考察”、“商代早、中、晚期青铜器的比较研究”、“黄铜表面着色研究”等学术论文一百二十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阐明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国古代独特的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著名数学史家,李兆华教授追忆了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求学经历,回顾了1978年以来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情况,讲述了在天津师范大学创办数学史学科的往事与中国数学史研究心得.这篇访谈录展现了一位数学史家在社会变迁中的成长历程与他的学术成就、治学思想,反映了他对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发展与数学史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古克礼为国际知名中国科技史学家。2018年4月在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进行的访谈中,他分享了结缘于中国科技史的历程,以及对古代中国与希腊天文学传统的理解。对中国历史上是否有科学等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西北大学曲安京教授,2010年当选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荣获教育部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现任西北大学数学系主任,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数学史研究,出版专著十余部,并以中文、英文、意大利文和日文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大多数发表在日本、丹麦、韩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新加坡与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地著名的国际科学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裴元吉教授的访谈,展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创建前后加速器专业的教学、科研基础,同步辐射加速器的预研制,以及实验室工程的选址、布局、建设过程的几个侧面,凸显出科大"加速器人"白手起家建立起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艰难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16.
1964年陈久金先生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天文学史的研究工作.到了1976年,陈先生转向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研究,开辟了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其中<回回天文学史研究>填补了回回天文学史研究空白.陈先生还参与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编撰中国古代科技典籍通汇"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陈先生在天文学与天文学史的科学普及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多部科普著作,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先甲教授于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并留校任教.受时任系主任孙念台先生的直接影响,从1978年起他开始从事物理学史的教学与研究.申先甲教授积极耕耘,努力创新.他建设硕士点,创造“潜科学”学,创办《潜科学》杂志,编著出版学术丛书及著作二十余部,为物理学史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师范大学罗见今教授于1963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俄语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杭锦后旗中学任教;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自然科学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时年40岁;1987年,破格评为副教授,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晋升教授;1996年,任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994-200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主任,现为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数学学会理事,国际东亚科技史学会会员.1989-1990年赴前苏联敖德萨大学力学数学系跟随伽夫利洛夫教授进修,并到莫斯科大学数学史研究室、列宁格勒师范学院数学系、前苏联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访学,参加了全苏第43届科学哲学与科学史大会.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名录,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史专家.主要研究科学史、数学史、组合数学和考古年代学.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文章两百余篇.罗见今教授在科学史研究中,坚定“地方研究”,即“内蒙古的科学史研究”.三十多年来他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包头九中组合数学家陆家羲、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额济纳居延汉简年代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