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陕西省环境污染事件的时空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2019年113起环境污染事件数据,使用 ArcGIS 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标准差椭圆揭示其空间演变规律,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3年环境污染事件频次最少,5~6次浮动,2014年增至23次达到10年间最大值,此后波动下降;春、夏为高发季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共占83 .2%;环境污染事件主要集中于关中地区,渭南、宝鸡最多,共占全省总频次的38 .4%,咸阳发生次数最少;环境污染事件的重心位于关中,总体向西南方向转移;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次数与城市人口数呈正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陕西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数总体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关中为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2.
钱琮晖    张永福      徐华君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381-390
探究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以喀什地区为例,采用网格分析、核密度估计等空间分析手段,研究喀什地区2009-2019年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人口密度、耕地面积、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距最近耕地距离、增减挂钩政策8个影响因子,进行地理探测和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集聚特征显著,主要集中在叶尔羌河冲积平原和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呈现集聚中部、西密东疏的分布特征,在2019年达到核密度峰值;2009-2019年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面积逐年增加,但农村居民点平均面积由0.011 0 km2减少至0.010 7 km2,10 a间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演变方式为自身扩展、新生/合并和消亡;坡度、地形起伏度、人口密度、耕地面积、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最近耕地距离是影响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增减挂钩政策对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不明显;各影响因子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均GDP变化过程可能不仅具有空间异质性还具有时间异质性。利用空间联系局域指标(LISA)和泰尔指数分别探测福建省2013至2016逐年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特征。综合利用县域的人均实际外商投资、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教育支出的逐年数据,对比分析地理加权回归(GWR)、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和时空加权回归(STWR)三种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性能,在2016年,STWR的平均决定系数(R2)为0.897,高于GWR的0.453和GTWR的0.444,STWR的估计的标准误差仅占GWR和GTWR估计误差的25.56%和25.84%。另外,STWR模型的AICc值为1846.51,分别比GWR和GTWR小81.21、80.81,其性能较GWR和GTWR显著提高。留一法交叉验证也表明STWR比GWR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利用STWR生成县域人均GDP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空间分布图,并进行显著性测试,结果表明:人均实际外商投资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在平和县和南靖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作用持续增大,而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在华安县与延平区负向影响显著,其回归系数在逐年减小。人均教育支出在延平区正向影响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运用全局Geary指数C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态势并不断增强.热点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分布为主,数量和范围呈现出缩小态势,次热点区显著减少但仅围绕在热点区周围,次冷点区由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向中游和下游地区移动趋势明显,冷点区范围呈现出显著扩张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上游仅甘孜州外其他地区都转变为冷点区.此外,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保持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距离为867 km,在此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状态.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最大影响因素,其次为经济发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产生的影响由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逐渐向部分上游地区扩展,交通运输状况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较大.结合各区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长江经济带更应注重联防联控基础上,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姚丽  谷国锋 《河南科学》2014,(9):1853-1859
在总结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县域经济的Moran’s I指数及其OLS估计残差值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性.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利用2000、2005、2012年相关数据,通过GWR的空间计量地理学方法,对河南省108个县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投资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作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逐步减小;第二产业劳动力比例因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大部分都具有正向作用,贡献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产业结构因素对于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消费水平因素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为正影响,影响重要程度从西到东逐渐转移;储蓄水平因素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在总结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下而上”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01—2020年山西省公路货运碳排放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山西省公路货运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其中2008年增幅最大,2020年增量最大;(2)山西省公路货运碳排放呈现正向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是主要的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2010年后高-高集聚类型减少,低-低集聚类型增加,表明山西省公路货运碳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3)整体上,人口规模和地形起伏度对公路货运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而国内生产总值和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数量对公路货运碳排放具有负向影响。人口稠密、地势平坦的山西省中南部地区应调整能源结构,人口稀疏、地势崎岖的西北部地区应通过调整运输结构来有效降低公路货运碳排放。  相似文献   

7.
引用“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系数”这一概念,根据山东省1953 ~2010年数据分析了全省范围内响应强度的时序变化规律,并以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山东省17地市的响应系数为基础,研究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的时空分异规律并划分类型.结果表明: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呈增长趋势;空间分异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济青沿线高等特点;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基本呈协调态势,但也存在较大波动,仍需通过城市化继续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武汉是武汉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臭氧污染日趋加重.为探究武汉市臭氧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以该市21个环境监测站点2016年至2018年臭氧观测数据及环境协变量数据为基础,使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该区域臭氧浓度时空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夏半年臭氧平均浓度高于冬半年,而且6月和9月出现两个峰值,年变化呈"M"型;武汉市主城区臭氧浓度普遍低于远城区,并且逐渐形成远城区浓度高主城区浓度低的环状包围结构;气温、边界层高度、总云量、地表压强与臭氧分布有较强影响,因为环境变量的周期性变化导致臭氧浓度亦表现出年际周期性.夏季是武汉臭氧污染高发期,更应加强监管注意防护,尤其是远城区浓度高且污染高发区.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核算2005—2019年中国省域建筑业碳排放;利用重心模型探究中国建筑业碳排放重心迁移轨迹及空间集聚特征,发现中国建筑业碳排放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迁移,后向东北方向迁移,建筑业碳排放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利用GTWR模型探究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发现人口数量的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建筑业碳排放,而降低能源强度与调整能源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建筑业碳排放。  相似文献   

10.
绿色发展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至关重要.该文从绿色社会、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态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ESDA、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深入分析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变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直线”上升趋势,呈现出武汉市最高、天门市最低的格局,区域内部差异显著.2)从空间演变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格局相对稳定,2010年到2020年间逐渐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从空间相关性来看,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呈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以L-H集聚区为主,具有“离散”和“分化”的现象.4)从影响因素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分异是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政府调控、产业结构、对外开放与环境规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对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程度最深.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环境污染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我国环境污染的时空演变和时空分异特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影响我国环境污染强度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不断上升,从0.482增加到0.586,环境污染状况总体呈加重趋势;空间格局上,环境污染程度由重到轻的分布规律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等因素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治理不力、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不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以长江中上游89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市场化测算模型测算2005—2019年各市(州)的土地市场化水平,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来揭示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9年,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呈现出“中游高、上游低”的空间格局;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土地市场化水平呈现明显的高-低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域由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逐渐向湖北的态势演变;低-低集聚区域沿着云南—四川、贵州—云南演变;土地市场化水平受到多因素的共同驱动,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业结构都是影响长江中上游土地市场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推移,各因素影响程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出租车供需失衡、运营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寻客空载与相邻载客状态的优质客源量化评价模型,利用数理统计、地理统计等时空分析方法探究其时空特征,并结合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构建多时段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2019年“五一”假期4 d与后6 d工作日出租车轨迹数据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节假日优质客源整体较多于工作日,呈节假日首日和工作日末日较多的“U”形分布;23:00—次日5:00优质客源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5:00—9:00逐渐增加,此后呈波动趋势并于21:00—23:00达到峰值;优质客源在6:00—10:00聚集情况最差,其余时段主要围绕重庆市中心城区“1主、6副、21组团”的商业、娱乐及交通枢纽等区域聚集,并呈现粘连趋势;交通设施、医疗机构、休闲娱乐及宾馆酒店等是影响优质客源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节假日相比于工作日,工作、服务较规律的设施其影响强度明显降低,而提供娱乐、交通出行的设施其影响强度及时间都有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提高出租车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晓琴    王宏卫    谈波    周璟    代芯妍    马晨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6):777-789
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1980-2020年土地利用的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生境质量模型分析不同景观的结构特征和时空格局的变化、生境质量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阿克苏地区生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0-2020年,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优势景观类型对整体景观的主导力逐渐下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也呈现出差异化的景观格局变化;阿克苏地区生境质量处于偏低水平,除乌什县外,其他县、市平均生境质量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斑块面积、景观分裂指数、人口密度对阿克苏地区生境质量的变化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政策宏观调控因素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及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逐渐加强,尤其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1—2017年矿产资源开采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采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模型探究矿产资源开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采数量呈增长趋势,且开采以非金属矿产为主;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采空间差异逐渐增大,主要集聚区分布在上、中游地区,形成以贵州和江西为主要密度核心的连绵状空间分布;研究期内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主要在上、中游地区开展,开采重心位于贵州;矿产资源开采受到海拔高度、路网密度、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的影响显著,其效应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矿产资源管理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取山东省为研究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研究了1990年~2014年全省旅游节庆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旅游节庆按其发展的差异程度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腾飞期3个阶段.2)节庆活动的多发频段是4~10月,其中,秋季最多,春夏之交居其次,两者比重合计超过全年的75%.年内季节性分布从萌芽期的“三峰三谷”型逐渐演变为发展期、腾飞期的“双峰双谷”型.3)旅游节庆持续时间的峰值多达8个,其长度在1周之内的节庆比重约为55%.4)旅游节庆持续时间及数量的空间格局均呈现“西弱东强”的特点,从西到东呈低、中、高 “三级阶梯状”.5)造成山东省旅游节庆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节庆资源禀赋、区域交通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河北省服务区驶入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揭示了服务区规模、服务区地理区位、关联地区土地利用、高速公路类型等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服务区不同车型驶入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显著优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断面交通量对三种车型均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地区服务区对于小型车驶入量促进作用显著;2~4h车程范围内,风景名胜密度对小型车驶入量具有促进作用,且在旅游旺季及位于旅游业发达城市的服务区影响最显著;2~4h车程范围内工商业型信息点(point of information,POI)密度对大中型车驶入量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货运高峰期及位于商贸发达城市的服务区促进作用显著;所属高速公路沿途资源型城市数量对服务区大型车驶入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供暖季节。  相似文献   

18.
采用遥感影像、统计资料等数据,运用Arcgis、Fragstats3.3、SPSS19.0等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对2000~2010年贵阳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动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贵阳市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减少了8 153.8hm2,减少面积占原湿地面积的8.8%;主城区湿地面积减少幅度更为明显,减少了5 141.92hm2,减少湿地面积占主城区原湿地面积的43.08%;人工湿地减少幅度大于自然湿地,水田湿地减少规模最大;景观斑块密度降低,聚集度降低,破碎度增加等一系列变化对景观连通度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湿地景观多样性的增强;随着贵阳市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扩张占用了大量湿地,城市湿地正面临生态退化的威胁,政府应科学划定湿地保护红线,促进贵阳市湿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人口、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3年、2009年和2014年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西部差异大于中部大于东部;2)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从东西方向上看,东部发展水平较稳定,中西部发展水平波动明显;3)新型城镇化中高、中等、中低和低水平区都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状态,但低水平区的连续分布状态有逐渐被“冲散”且面积减小的趋势;4)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五个类型区的影响因素各异,总体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绿色空间是城市的基础要素之一,对城市环境问题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对福建省整体绿色空间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有助于福建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以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福建省地表覆盖数据和社会经济及自然数据为基础,运用动态度计算、转移矩阵,结合PLSR模型分析福建省不同尺度的绿色空间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间,福建省整体绿色空间面积呈下降走向,非绿色空间面积增加,耕地、林地、草地3类绿色空间分别与建设用地之间存在较大面积的转换,转出的位置主要位于福建省沿海地区;(2) 9个地区的绿色空间面积变化趋势与福建省域总体绿色空间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绿色空间面积减少,非绿色空间面积增加,绿色空间面积减少的区域大部分位于福建省沿海地区,但各地存在差异;(3)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省域的国民经济、人口增长对各类绿色空间面积均有重要的影响(VIP值均大于1),而其他影响因素作用力大小存在一定差异。社会经济因素对于沿海地区的绿色空间面积具有较重要的影响;自然因素对不同类型的绿色空间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对不同地区绿色空间面积的影响有差异。分析揭示了经济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