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重庆市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居民子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子弟存有较大差异,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大部分农民工子弟课外参加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活动成为一种奢望;与城市居民子弟相比,多数农民工子弟在课外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导致两者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分配上存有较大差异;家庭经济压力使农民工子弟在年均体育消费方面普遍低于城市居民子弟;而体育场地设施的不健全及巨大的升学压力,是影响两类学生不能参加运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城市居民体育生活现状与体育消费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宁夏城市居民参与体育生活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活动内容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个人锻炼和与家人一起锻炼是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宁夏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结构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但体育消费市场的前景很乐观,研究对宁夏城市居民健身工程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马军  王润平  任渊 《科技信息》2012,(4):27-27,3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兰州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做了调查与研究,对于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扩大体育市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且对于整个甘肃地区的体育消费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经营部门的经营项目、经营优势、经营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用以反映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经营部门的经营现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影响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经营部门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长三角主要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的态度、动机、余暇时间与生活方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促进江长三角主要城市休闲体育发展和促进居民扩大休闲体育消费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体部分。城市居民消费的符号价值倾向和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对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城市居民消费转型是必要和迫切的。城市居民消费转型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社会道德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及新型城市化建设均有重要价值。推动城市居民消费转型需要政府、企业、城市居民和国际力量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生态消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生态消费是人类消费模式变革的必然选择。城市居民是我国重要的特殊消费群体,其生态消费行为对我国其他居民生态消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对整个国家的生态消费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影响城市居民生态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城市居民生态消费行为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发放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合肥市社会不同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整体居民体育消费还处在上升阶段,合肥市各个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较为合理,居民的体育消费是一种中间高,两头小的现状;经济条件是左右居民选择体育项目、体育用品、体育锻炼方式等的主导因素,居民文化水平和体育项目文化价值也是影响合肥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合肥市民主动参与体育消费在逐渐增加,体育消费资金也随着阶层的提高而增加,这一趋势将成为我国主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体育消费作为当今的热门话题之一,理论界近几年来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概括近10年来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的几个问题,包括体育消费概念的界定及分类、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制约因素等内容的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总结,以供研究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时,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国居民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正在逐年增长,体育消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居民消费市场.运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重点探讨分析了大连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目的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为探索大连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模式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思路,并为大连市相关体育产业部门提供参考建议,促进大连体育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大连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影响农民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如何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找出主线才是采取有效措施的关键。通过调查问卷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影响农民工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子,主要包括体育意识缺乏、缺少相应的体育设施、社会保障不完善。基于这三种因子,对比分析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体育意识更为理性和科学,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受教育层次的限制。同时农民工体育运动方式较为单一,活动范围较小;此外,农民工在体育消费能力和工作稳定性也较差。因此政府需要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给他们提供较好的生活福利和社会保障,才是促进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不利因素。它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寿命,还会对人们的工作效率、情绪、户外活动频率、消费出行和社会互动意愿等多方面形成负面影响,进一步降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活力。该文以北京为例,利用大众点评网线上点评数据与环保部发布的PM2.5浓度数据,研究空气污染是否会影响人们外出就餐频率,以及空气污染对情绪的影响是否会影响人们对相同质量餐馆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空气污染会降低居民的外出就餐频率和满意度。该文的定量研究结果给出了城市居民规避空气污染的意愿强度,有助于准确评估污染对于社会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芜湖市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费现状,利用多元统计中的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芜湖市居民的住房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影响居民住房的主要因素:(1)不同类别或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住房消费行为;(2)购房决策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别消费者影响作用大小不同,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购买力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宁夏雾霾时间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资料,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和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宁夏全区及各区域雾霾时间的演变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2a来宁夏全区年雾霾时间总体呈增多的趋势,气候趋势系数均通过0.001信度检验;雾霾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为明显减少的阶段,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为波动增多、减少的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增多的阶段,全区和中部干旱区在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秋季是全区各地雾霾天气防治的主要季节,银川、固原—泾源一带是雾霾天气防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旅游消费,因此分析不同收入城市居民文化旅游需求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以长沙市居民对凤凰古城的需求为例研究不同收入城市居民的文化旅游需求差异,得出不同收入城市居民对文化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项目、住宿环境和场所需求差异不大,但在对旅游价格、季节、停留时间上具有较大差异:随着收入的增加,愿接受的旅游价格上限变宽,价格的敏感程度降低,同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停留时间希望延长,出游季节选择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15.
雾霾的频繁出现导致读者对雾霾相关文献的阅读与研究的针对性增强。分析了雾霾对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影响,提出了图书馆的抗霾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服装再利用中的困境,以城市居民为切入点,运用PROCESS程序(PROCESSModel 5)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我国城市居民可持续消费认知与服装再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可持续消费认知对行为意向、服装再利用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对服装再利用行为也同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在可持续消费认知和服装再利用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历在可持续消费认知和服装再利用行为之间起有条件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服装再利用困境的具体建议。研究结果对于寻求我国服装再利用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OLS回归模型对2007年至2014年河南省第一、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与烟尘排放量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对雾霾天气的影响,认为第二产业产值与雾霾污染成正相关,第一产业与雾霾污染成负相关,应该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从根本上缓解或消除雾霾天气污染。  相似文献   

18.
基于符号消费理论,通过构建符号性和功能性影响因素模型深入考察中国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方式选择的内在行为逻辑。结果显示:名誉、地位、品位、享乐等符号意义均会显著正向影响居民非绿色出行方式选择意向,作用强度依次为享乐、名誉、地位、品位。而个性符号意义对居民非绿色出行方式选择意向影响并不显著。名誉、个性等符号意义均会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绿色出行方式选择意向,而地位、品位、享乐等符号意义对居民绿色出行方式选择意向影响不显著。无论是非绿色出行方式还是绿色出行方式,其功能性因素均是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首要考量要素。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属性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方面,忽略了不同城市建成环境与出行方式的关联性分析问题。选取个人属性、交通供给属性和城市规模为外因变量,同时选取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偏好、出行距离和出行方式选择为内因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建立各影响因素与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关系结构;以3个不同规模的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构建的SEM进行辨识与修正,采用卡方自由度比、适配度、调整适配度和均方残差4个指标对构建的SEM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从而得到各因素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正负影响及程度。结果表明:4个评价指标的结果均符合适配标准或临界值要求,表明构建的SEM较好;性别、职业和收入水平3个外因观察变量对"个人属性"具有显著的正影响;目的地是否有停车场对交通供给属性具有显著的正影响,目的地停车设施越完善、停车供给越充足,城市居民选择小汽车出行的比例越大;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对城市规模有显著的正影响,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居民更偏爱公交车出行;个人属性、交通供给属性和城市规模3个外因潜在变量对出行方式有显著的正影响;出行偏好对出行方式有显著的正影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鼓励低碳出行是减少碳排放、构建低碳城市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470位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意愿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较低水平的价值观念对低碳出行意愿产生负向影响;较强的从众心理对低碳出行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低碳出行越便利,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意愿就越高;高年龄城市居民选择低碳出行的意愿更强;而收入水平越高的城市居民,其低碳出行意愿反而越低。因此,应不断强化低碳出行价值观念,提高低碳出行便利程度,努力营造众人低碳出行的社会氛围,关注低年龄城市居民的低碳出行选择,并引导高收入居民更多地选择低碳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