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补料方式、补料速度等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以及产酸率、转化率、发酵周期等的影响和补料分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L-亮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优条件。在最优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10L罐L-亮氨酸产量达29.47g/L,糖酸转化率达21.47%,结果明显优于分批发酵。  相似文献   

2.
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初糖浓度、葡萄糖及氮的补加方式、补加玉米浆和溶氧对L-缬氨酸发酵过程中产酸率、转化率、发酵周期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佳条件,在最佳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L-缬氨酸产量达52.71g/L,糖酸转化率迭26.8%。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初糖浓度、葡萄糖及氮的补加方式在L-异亮氨酸发酵过程中对其产酸率、转化率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L-异亮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佳条件,在最佳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L-异亮氨酸产量达21.96g/L,糖酸转化率达15.34%.  相似文献   

4.
在摇瓶条件下对基因工程菌Pichia pastoris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实验,并根据摇瓶发酵的优化结果进行了补料分批高密度发酵。在分批发酵时,接种量为10%且种子细胞光密度(OD600)为20左右时,细胞生长的延迟期约为2.11h,细胞生长光密度与培养时间的关系模型为:y=0.7841e^0.2319t(线性相关系数r=0.9936);在补料发酵时细胞浓度可达115g/L-160g/L(干重),在120h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表达量达3.6g/L。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B12分批与补料分批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维生素B12产生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在7L发酵罐内分批发酵下的菌体生长及产维生素B12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批发酵的结果表明,虽然提高葡萄糖的浓度可以提高产量,但是存在着菌体生长受抑制,耗糖缓慢,发酵周期长的缺陷。继而进行了间歇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的研究,确定了初糖浓度及补糖策略。发酵最终菌体干重达16.96g/L,较分批发酵提高50%;维生素B12的产量达38.55mg/L,较分批发酵提高16%;有效缩短了发酵周期,较分批发酵缩短24h。  相似文献   

6.
回用酵母发酵生产甘油的发酵周期比一次性菌种发酵短40-60h,平均产甘油率(8.46%),转化率(41.6%)与一次性菌种发酵相当,采用回用酵母、高营养、低初始糖浓度、分批补料的工艺,不仅发酵周期短,而且平均产甘油率达10.02%,转化率达46%,残糖较低,因此,此工艺对目前许多甘油发酵厂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发酵时间、接种量、pH值、诱导剂量等方面对重组基因工程(毕赤酵母甲醇利用缓慢型)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探索了酵母菌表达猪IFNα的发酵工艺,包括种细胞密度对初始发酵期的影响,补加甘油、甲醇速率条件的控制等.结果表明,摇瓶发酵时,诱导最佳时间为96h,甲醇最适浓度为8g/L,发酵pH范围为6.4~9.0.最适接种量2:1.在分批发酵、接种量为10%且种子细胞光密度(OD600)为5~6时,最有利于细胞的高密度培养,在补料发酵时,根据溶氧控制甘油流加速率与时机,细胞干重达到118.75g/L,在48h重组猪IFNα表达量达到1。304g/L.  相似文献   

8.
玉米淀粉双酶水解糖米根霉L - 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NRRL395HS99为菌种,玉米淀粉双酶水解糖为碳源,发酵培养基为基础在摇瓶上确立了最佳发酵条件.并以此为参照进行了50L罐的发酵试验,比较了摇瓶和50L罐发酵的异同。在50L罐中,玉米淀粉双酶水解糖130g/L左右、以重质碳酸钙为中和剂、硅油为消泡剂发酵58-59h可产酸110g/L以上,转化率达87%左右。重质碳酸钙应用于米根霉L-乳酸发酵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梯度增加种子培养基中甘油浓度驯化氧化葡萄糖酸杆菌(Cluconobater oxydans),有效地提高了该菌对甘油的耐受性,菌株产二羟丙酮水平比驯化前提高了29%,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考察甘油质量浓度、酵母膏质量浓度、CaCO3质量浓度、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甘油质量浓度为60 g/L,酵母膏质量浓度为5 g/L,CaCO3质量浓度为10 g/L,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经72 h摇瓶发酵甘油转化率达96%,二羟丙酮产量可达57.4 g/L,7.5 L发酵罐分批发酵54 h时甘油转化率达97%,二羟丙酮产量可达58.2 g/L。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γ-聚谷氨酸(γ-PGA)的生产成本,实现芦苇等可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探索建立以芦苇水解液为碳源制备γ-PGA的新型发酵过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首先,研究纤维素酶用量和底物浓度对芦苇水解的影响;其次,采用分段式培养及溶氧反馈补料调控策略,对芦苇水解液发酵生产γ-PGA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芦苇经预处理后在10 FPU/g(底物)酶用量和10%底物添加量的条件下水解,总糖质量浓度可达(76.64±1.74)g/L;以分段式溶氧反馈-分批补料发酵培养方式,利用芦苇水解液生产γ-PGA,最终产量可达(46.72±1.18)g/L,生产效率较分批发酵提高了46.06%。因此,将芦苇水解液用于γ-PGA的分批补料发酵具有产业化可行性,有助于降低商业化生产的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11.
补料分批发酵提高耐高温α-淀粉酶发酵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耀军 《河南科学》2010,28(2):172-175
对耐高温α-淀粉酶分批发酵与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5t发酵罐生产条件下,初糖淀粉质量浓度为200g/L,当发酵液中还原糖DE值降至25mg/mL以下时,开始3~5L/min流速流加复合营养盐培养基,使发酵液中DE值维持在20~25mg/mL水平,控制总糖质量浓度为245g/L,在最佳补料分批发酵工艺条件下,放罐酶活力为15600U/mL,较分批发酵的9649U/mL提高61.7%,同时每标吨酶耗淀粉量可降低20%.  相似文献   

12.
采用ASBR装置,在常温条件下对影响污泥酸性发酵的主要因素如排泥间隔时间、pH、HRT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ASBR处理污水厂污泥的最佳酸性发酵工况,即:温度22℃,进料VS 20g/L,HRT 3.0d,间隔2d排泥,不调节pH。此时,污泥的产酸率为0.128,VS去除率为34%,发酵液的碱度为570~839mg/L,NH3-N的质量浓度为280.1~318.6mg/L,PO43-的质量浓度为29.45~44.32mg/L。  相似文献   

13.
嗜热乳酸杆菌T-1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产L-乳酸的一株细菌T-1进行了营养缺陷型的初步鉴定,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鉴定出蛋白胨中的某些物质是它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加入蛋白胨后,在同样时间下比不加蛋白胨时菌体量明显增长;蛋白胨含量为15g/L时,发酵L-乳酸产量达到85.0g/L,比不加蛋白胨时的产量提高了48%;转化率为81.0%,比不加蛋白胨时的转化率提高了25%,从其发酵特性试验得出了T-1的最适发酵条件。发酵液中L乳酸的纯度为99.396。  相似文献   

14.
在250ml三角瓶中进行毕赤酵母(Pichia angophorae)发酵不同浓度的甘露醇生产乙醇的试验。试验先以浓度为20g/L、40g/L、60g/L、80g/L的甘露醇进行发酵试验确定出最适培养基组分,然后以正交试验确定菌株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确定出最适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为:甘露醇20g/L,酵母浸粉0.3g/L,麦芽浸粉0.3g/L,(NH4)2SO45g/L,KH2PO42g/L,MgSO4·7H2O 0.4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2℃,摇床转速150rpm,初始pH值4.5,发酵液体积150ml,乙醇最大产量为0.45g ethanol/g mannitol。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戊糖发酵制备乙醇的产率,利用经驯化后的嗜单宁管囊酵母发酵玉米芯水解液,研究了嗜单宁管囊酵母的驯化工艺和发酵条件对乙醇产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驯化后的嗜单宁管囊酵母发酵玉米芯水解液的糖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41.23%,乙醇得率提高了118.83%,戊糖和己糖利用率分别为89.55%和85.23%。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初始糖浓度60~90g/L,初始pH5.5~6.0,接种量(体积分数)8%,发酵周期96h。在该发酵条件下,酒精得率可达0.346g/g。  相似文献   

16.
流加发酵培养高锌酵母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谷氨酸发酵废液为主要培养基,以酿酒酵母为菌种,在30L发酵罐上进行间歇、恒速及变速流加发酵培育高锌酵母,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速率.经试验,变速流加可显著提高锌酵母产量,并确定了流加发酵的最佳控制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