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32例犬膀胱肿瘤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析,探讨犬膀胱肿瘤发生的规律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犬膀胱手术后32例肿瘤,制成切片,进行H. E染色,根据病理学观察进行诊断,并对其组织来源、年龄、发生部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膀胱肿瘤中最常发的为移形细胞癌,占41%。所有病例中上皮来源的占59%,其中最常发的为移形细胞癌占68%,其次为乳头状瘤占16%;间叶组织来源的占41%,最常见的为血管瘤和平滑肌瘤。雄性的发病率为78%,远高于雌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的发病率也同时升高,7岁后肿瘤为恶性的几率显著上升。结论总结犬膀胱肿瘤的组织学特征,为今后该部位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三类犬睾丸原发性特有肿瘤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析,探讨犬睾丸原发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为诊断睾丸原发性肿瘤提供资料。方法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收集来自动物医院的临床犬睾丸肿物病例,从2013 年至2015 年共35 例,制成切片,HE 染色,根据病理学特征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比较肿瘤细胞形态特征、根据组织学特点鉴别细胞起源,总结三类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观察比较犬精原细胞瘤、支持细胞瘤、间质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总结犬睾丸肿瘤的临床特征,为今后该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有效资料。结论精原细胞瘤、支持细胞瘤和间质细胞瘤为睾丸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常见于老年犬,恶性睾丸肿瘤的发病率低。由于肿瘤细胞来源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犬皮肤毛囊肿瘤是兽医临床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可能也是送往诊断实验室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标 本,经常被送检要求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 单纯靠临床特征进行诊断具有局限性,本文旨在对此类肿物进行系统 的组织病理学分类,以期和临床大体特征结合,进行更准确更高效的诊断。 方法 对 2018—2019 年不同单位送检 的犬皮肤毛囊的肿瘤(共 39 例)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析,并对犬的品种、年龄、性别、肿瘤类别和性质等方面进行分 析,旨在探讨犬皮肤毛囊的肿瘤发生的规律和病理学特点。 结果 皮肤毛囊的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为毛母细胞 瘤,占比 73% ,在犬中最常见的类型为缎带型。 从发生的肿瘤性质来看,良性肿瘤发生率很高,占比 97% 。 从发病 年龄来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升高的趋势,即老年犬多发。 从发病性别来看,肿瘤的发生没有表现出明显 的性别偏好性。 结论 为今后犬皮肤毛囊的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工作者常常遇到的比较难以确定的诊断问题。该文将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按照病变的形态和发生的部位进行归类 ,分门别类地归纳性地阐述了疣状赘生物、表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表皮内其他细胞肿瘤、毛单位肿瘤及瘤样病变、汗腺肿瘤及瘤样病变、间叶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淋巴细胞肿瘤以及转移至皮肤的转移性肿瘤的镜下特点及病理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工作者常常遇到的比较难以确定的诊断问题。该文将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按照病变的形态的发生的部位进行归类,分门别类地归纳性地阐述了疣状赘生物、表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表皮内其他细胞肿瘤、毛单位肿瘤及瘤样病变[见《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上),刊于《江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应2002(4)]和汗腺肿瘤及瘤样病变、间叶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淋巴细胞肿瘤及转移至皮肤的转移性肿瘤的镜下特点及病理诊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S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DSVPTC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断特点与鉴别诊断。结果 2例DSVPTC均为女性,肿瘤弥漫累及双侧甲状腺组织且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镜下具有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性细胞核特征及广泛的鳞状上皮化生、丰富的沙砾体、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等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瘤细胞TG、TTF、CK5/6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5%。结论DSVPT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罕见亚型,缺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学特征者,应与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通过广泛取材,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可确诊。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8 例猫耳部肿物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析,探讨猫耳部肿瘤发生的规律。方法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2009 ~ 2015 年进行手术治疗的8 例猫耳部肿物,制成切片,根据病理学观察进行诊断并分析其组织来源、年龄及发生部位的规律。结果猫耳部鳞状细胞癌、耵聍腺瘤/癌和肥大细胞瘤发生比率均各占25%、25%、37. 5%; 猫耳部肿瘤0 ~ 4. 9 岁发生占12. 5%,5 ~ 9. 9 岁占37. 5%,≥10 岁占50%; 肿瘤均发生于外耳,中耳和内耳未见。结论耳部好发鳞状细胞癌、耵聍腺瘤/癌和肥大细胞瘤; 猫耳部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易发生在中老年; 耳部肿瘤易发生在外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三类犬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析,探讨犬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为诊断犬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提供资料。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收集来自动物医院临床犬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病例,制成切片,H.E.染色。结果 观察比较粒层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和黄体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总结犬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为今后该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有效资料。结论粒层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和黄体瘤为常见的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常见于老年犬。由于肿瘤细胞发育程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7例犬猫乳腺肿瘤被分别诊断为乳腺硬化性腺癌、髓样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并对犬猫乳腺肿瘤、乳腺癌的发生、预防、形态及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表皮性肿瘤。在临床上较常见,一般诊断不难。但少数病例损害较严重者,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在病理上出现许多不同的名称,易引起诊断上的混乱。笔者现将本组48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和病理材料进行讨论分析。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发现,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s,CDKs)家族成员与食管鳞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但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6(CDK16)对食管鳞癌发病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CDK16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45例癌旁组织中CDK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研究CDK16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DK1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另外,CDK16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位置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紧密相关.CDK16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部位、最大径、病理形态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CDK16在食管鳞癌中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K16的表达有助于食管鳞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1981 ̄1995年进行人类肿瘤异位移植的2850只BALB/c裸鼠,发现4例裸鼠自发瘤,发病率为0.14%。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其中3例为B细胞生恶性淋巴瘤,病变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结、脾脏、肝、肾和肺;1例为肛管高分化然状细胞瘤。该4例裸鼠所移植的人类肿瘤均未生长。本文讨论了裸鼠自发瘤的发病率、病理学类型和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鳞状细胞癌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巨检见灰白灰褐色囊状肿物,18cm×llcm×7cm,囊内含脂质与毛发,可剥离,囊壁较光滑,未见液体及黏液成分。囊内一侧见4cm×3cm灰白色实性区域,切面灰白色、质脆。镜下肿瘤囊壁内衬鳞状上皮,囊壁内见皮脂腺及毛囊;可见散在的核大深染的呈弥漫排列的细胞,核仁不明显,部分细胞呈梭型,多次取材发现小片状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癌区,其中可见细胞内角化、细胞间桥及角化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5/6及PCK:恶性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病理诊断: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中一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及绝经年龄、肿瘤的大小、规范的病理学检查及特征性的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其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性及其诊断标准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复习6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果:60例中20例发生在胃,14例发生在小肠,12例发生在结肠,9例发生在肠系膜,5例发生在食管.光镜下有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两种形态.肿瘤分为四个亚型:平滑肌细胞分化型(16例),神经源性分化型(9例),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12例),未分化型(23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34阳性40例,CD117阳性60例,部分病例Aetin、SMA和/或S-100、PGP9.5阳性.肿瘤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分化.结论:GIST是发生在消化道的-组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化特征为CD17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66,7%。光镜下细胞形态相似,不易分型,需做免疫组化分型,并根据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免疫组化分型等综合分析确定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The nuclear factor NF-kappaB and oncogenic Ras can alter proliferation in epidermis, the most common site of human cancer. These proteins are implicated in epiderm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mice, however,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altering their function are uncertain. Whereas inhibition of NF-kappaB enhances apoptosis in certain tumours, blockade of NF-kappaB predisposes murine skin to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ecause therapeutics inhibiting Ras and NF-kappaB pathway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treat human cancer, it is essential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altering these regulators. The medical relevance of murine studies is limited, however, by differences between mouse and human skin, and by the greater ease of transforming murine cells. Here we show that in normal human epidermal cells both NF-kappaB and oncogenic Ras trigger cell-cycle arrest. Growth arrest triggered by oncogenic Ras can be bypassed by IkappaBalpha-mediated blockade of NF-kappaB, generating malignant human epidermal tissue resembl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uman cell tumorigenesis is dependent on laminin 5 and alpha6beta4 integrin. Thus, IkappaBalpha circumvents restraints on growth promotion induced by oncogenic Ras and can act with Ras to induce invasive human tissue neopla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