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针对某自锚式悬索桥,分析了该桥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制定了梁端顶升更换支座的施工方案,并应用有限元检验了顶升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安全。根据监测结果对比了施工顶升前后的梁体受力。施工及监测结果表明,顶升实施效果良好,方案安全可行,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长沙三汊矶湘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桥梁地震动方程,建立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研究粘滞阻尼器参数变化、安装位置对自锚式悬索桥减震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主梁和塔顶纵向位移值以及塔底顺桥向弯矩量值均较大,对自锚式悬索桥的设计起控制作用,选择合理的阻尼器参数能够对结构的位移及内力进行有效控制。阻尼器的安装位置对减震效果影响很大,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控制截面内力及位移的变化情况,对阻尼器进行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3.
抚顺市万新大桥全长476.15m,主桥为15m 70m 160m 70m 15m的双塔双索面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模型试验对万新大桥主桥模型的静力性能和动力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试验表明中小跨度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受力基本符合线弹性,可以用线弹性理论进行分析;用现有的有限位移理论分析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静力和动力特性,并进行抗风、抗震设计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在纵向设置粘滞阻尼器后的结构地震响应和减震效果,本文以某独塔自锚式悬索桥为工程背景,按照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1/20大比例缩尺模型,设计了一致输入和行波输入试验工况,进行了在主箱梁与辅助墩之间纵向设置粘滞阻尼器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锚式悬索桥纵向设置参数合理的粘滞阻尼器后,模型桥的纵飘频率变化很小,阻尼比变大,说明粘滞阻尼器对结构提供了一定的阻尼,一致激励工况下,梁端、塔顶位移反应减小,并且主塔底部应力有所减小,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行波激励工况下,行波效应对自锚式悬索桥的结构响应有放大作用,阻尼器在行波激励下起到了很好的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明胜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5):97-102
自锚式悬索桥是一种内部高次超静定结构,理想的几何线形和内力状态不仅和设计有关,而且依赖于科学的施工方法,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结构内力状态的监测来指导、调整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以获得设计的应力状态和几何线形。 相似文献
6.
张立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14):102-103
佛山市平胜大桥是主跨为350m独塔单跨四索面自锚式悬索桥,该桥在同类型桥梁中处于领先位置,结构形式新颖,技术难度大。本文主要介绍该桥体系转换的施工。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自锚式悬索桥锚固构造设计与受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顺市万新大桥是一座主跨160m的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其主缆采用连续的镀锌钢丝绳绕过粱端,并使两股主缆连续为闭合环形,使得粱端受力复杂.应用ANSYS程序,采用空间三维实体单元对锚固跨在施工及成桥状态的2种不同工况进行了应力分析计算,获得了施工状态无顶板、无纵向预应力筋,无顶板、有纵向预应力筋和有顶板、有纵向预应力筋情况下锚固跨局部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了锚固构造的预应力筋,使其受力满足设计要求,为该桥设计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依据.计算结果也可为其他同类桥梁的锚固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跨度悬索桥的挠度理论,建立了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在恒载、恒载与活载及活载下的变形与荷载的平衡方程.对所建立的方程进行分析后,得到了如下结论: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在恒载状态设计时,应按受横向荷载作用的压弯梁验算面内稳定性,但是活载作用下不存在面内稳定问题.此外提出了自锚式悬索桥的静力特性可以比拟为变高度连续桁架梁的观点,用此观点解释了所得到的理论研究结论.通过一座实桥的极限承载力分析和在根据实桥按比例制作的全桥试验模型上进行超载试验,证明了本文理论分析的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福州市螺洲大桥试验模型的设计、试验过程和试验研究结果.通过对实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比,研究三塔自锚式悬索桥这一新型结构形式的静力行为.结果表明,三塔自锚式悬索桥的结构变形和内力与外荷载基本呈线性关系,主梁挠度与主塔的水平位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主塔刚度对多塔自锚式悬索桥的竖向刚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平顶山市自锚式悬索桥为对象,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程序,建立了该刚性索自锚式悬索桥的整体有限元计算模型,主梁与主塔采用梁单元模拟,柔性悬索和吊杆采用桁架单元模拟,在柔性悬索和吊杆的结点间增加能表现其刚性特性的梁单元,以考虑刚性索的抗弯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静力特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恒载加活载作用下,主梁最大变形约3.5cm,悬索和吊杆的拉力接近设计值,较恒载作用下增加不大,说明这种自锚式悬索桥承受的荷载主要来自结构的自重,车辆活载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有限单元法(FEMC)比较分析了索夹对自锚悬索桥成桥状态的影响.索夹能够提高中跨主缆的成桥线形,在维持索长不变的情况下,各吊杆的成桥索力会有所增大,若使各吊杆均达到设计成桥索力值,则需增大各吊杆的无应力长度值.基于计入索夹影响的FEMC模型分别讨论了索夹长度、截面面积和惯性矩等参数对结构成桥状态的影响,并且建立了根据索夹长度比和面积比计算得到的主缆中跨跨中控制点成桥高程提升量和吊杆索力平均增量值的简化计算公式.经工程实例验证,提出的索夹模型计算结果与结构实际变形接近. 相似文献
12.
在现场规范及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底部框剪上部砖墙多层房屋抗震设计中刚度强度双重控制的思想,阐述了其物理意义。通过对某7层底框多层砖房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说明刚度强度双重控制是必要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超宽加劲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规律,为超宽加劲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剪力柔性梁格法,通过Midas/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梁格模型,对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在施工过程中,加劲梁横截面各腹板处顶、底板中纵向应力的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预应力张拉工况中,加劲梁外侧边腹板处压应力最大; 体系转化工况中,中腹板处压应力增量最大。体系转换过程中加劲梁顶、底板的应力变化规律不同,顶板中的压应力值在体系转换完成后达到最大,底板最大压应力值则出现在体系转换过程中。施加二期恒载,对吊索进行被动张拉,能够有效地减少主动张拉吊索过程产生的顶、底板应力差值。【结论】主缆轴力与预应力作用是造成加劲梁内应力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预应力钢束的数量及位置,能够使加劲梁内应力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14.
殿堂型木构架古建筑的抗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营造法式》为依据,结合中国古建筑实例,从结构构造的角度,对殿堂型木构架古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殿堂型木构架古建筑,由台基层、柱框层、铺作层及屋盖层4部分组成,通过各层相应的构造措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共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体现了"刚柔相济,以柔克刚,滑移隔震,耗能减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结合高速铁路桥梁抗震设计的需要,提出支座功能分离的设计理念,利用减震榫的塑性变形能力实现桥梁减震目的,建立了以材料应力、应变性能与抗震设防目标匹配的设计准则,并分析了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桥采用减震榫后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出采用X形弹塑性阻尼器(XSEPD)代替梁桥混凝土挡块,以控制梁体位移,减小下部结构地震反应.对板式橡胶支座(LRB)与X形弹塑性阻尼器的力与位移关系进行分析,并以一座典型非规则梁桥为例,通过参数分析探讨X形弹塑性阻尼器的不同布置方式对桥梁横向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适当选取X形弹塑性阻尼器的设计参数,可以有效控制墩梁相对位移,并能合理分配高低墩间所承受的地震力. 相似文献
17.
浅谈消能减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东方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8):165-166,172
阐述了消能减震设计的适用范围,介绍了工程结构消能减震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消能减震设计的基本方法,探讨了消能器的选择、数量确定、布置及其消能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位移非线性弹性理论的广义变分原理,考虑了加劲梁轴向压缩应变能和剪切应变能的影响,建立了三跨自锚式悬索桥空间耦合自由振动的大位移不完全广义势能泛函,通过约束变分导出了自锚式悬索桥的竖向挠曲振动、横向挠曲振动、纵向振动及扭转振动的基础微分方程,为自锚式悬索桥的固有振动性状分折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铅销橡胶支座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等效线性化方法对一系列不同铅销含量的铅销橡胶支座进行了讨论,比较了其对桥梁的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产生影响的原因,并对一座安装铅销橡胶支座的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进行了地震反应计算,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铅销橡胶减震支座的应用对桥梁的抗震性能有很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