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的变迁经历了南迁以前的自然进化阶段、南迁以后的社会冲突阶段和定居以来的指导变迁阶段等,在社会发展中鄂伦春族万物有灵的传统思想被彻底打破。随着外来文明的进入和自然环境的改变,鄂伦春族的社会状况、生产生活、健康情况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加强狩猎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达到人类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不久,随着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猎民的整体生态移民,狩猎—采集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文化类型,在中国悄然消失了。这一文化变故,不仅对于当事民族来说是头等大事,而且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态系统来说,也应该具有不小的震动。通过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经济类型的当代变迁、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生态移民、吉登嘎查鄂温克族猎民村弃猎转牧三个个案的调查,展现出狩猎经济文化类型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和猎民目前的困难处境,并探讨成功弃猎转牧的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黑龙江省“五乡八村”及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开展田野工作,了解各地区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在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鄂伦春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概括当下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予以探索和讨论,助力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带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地带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定居东北为农牧交错地带的形成提供了可能;金国、蒙古汗国、元朝、明朝、后金至清初汉族农民的不断迁入促进了农牧交错地带的形成;至清末民初,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地带基本形成,并开始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现在,只有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处理好农、林、牧,资源、经济的关系,才能使生态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景观与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等方法,以住房、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传统文化为着眼点探究了世居于大小兴安岭深山密林中的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并以传统医药为案例分析了文化景观变迁对当地传统知识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1)鄂伦春族住房由传统的"撮罗子"变为砖瓦结构的平房或楼房;生产方式由狩猎采集变为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现状;生活方式由以狩猎为主的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变为资源、信息迅速交换的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文化形式由单一性的原始文化变为多元性的现代文化;(2)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对传统知识有巨大影响,人们对传统医药的认知度、使用频次逐渐降低,导致其面临消亡的严重威胁.分析表明:鄂伦春族住房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与20世纪中期以来的定居、转产、禁猎等以政府为主导的重大事件和相关资助性政策密不可分;生活方式的转变主要由各民族杂居互助学习、科学发展改变人们意识形态等因素驱动;传统文化因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和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等原因面临继承和发扬的问题.文化景观与传统知识密切关系使得传统知识会随着文化景观的变迁而产生变化,加强对传统知识的整理、挖掘、保护与应用研究,能够为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序茅  马鸣 《大自然》2013,(4):63-65
鹰猎,即驯养猛禽进行捕猎,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年前,中亚的一些民族就有养鹰、驯鹰的习俗;远古文化遗存的岩画或图腾中也存有先民驯鹰和狩猎活动的相关记录。随着时代的变迁,鹰猎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近年来,由于民族、区域和文化等因素的不断变化,鹰猎文化再次得到了世人的关注。在猛禽等珍稀动物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今天,捕鹰、养鹰和驯鹰却可以"法外开恩",有些地方甚至因此成为"鹰猎之乡"或"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古代草原生态保护法的内客很丰富,从远古时的习惯法到蒙古汗国以后的成文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这一内容。主要包括倒场轮牧、禁止草原荒火和破坏草场、禁止污染水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季节性固猎和保护野生动物等。古代蒙古族牧民通过制定上述法律法规,有效地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迭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为人类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孙岿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6):519-523,528
政府补助对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受土地、森林资源等要素制约,鄂伦春族相对贫困问题仍然存在,缺乏生产要素、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本使贫困循环问题不能消除。打破自然资源限制的途径在于建立以二、三产业为主、种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并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的违法现象和走私、非法经营野生动物产品等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及鸟类等野生动物种群和生态环境安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鄂伦春族文化也没有幸免,面临着消失、衰退、变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有的标志,如果民族文化的适应能力不强,那么文化很容易发生断层,许多珍贵的文化将会销声匿迹。因此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对鄂伦春族文化现状及断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是一种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它不仅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稳固的资金来源,而且也极大地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中就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作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在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金阳县热柯觉乡利用民族风俗习惯,制订一些让群众自觉遵守拥护的乡规民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收以很好效果,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生态环境的好转使乡民的生产生活也向良性循环,经济收入也得到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内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建立保护区后给居民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及如何解决自然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的矛盾等方面,探讨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历史时期中国西南野生印度犀牛分布及其灭绝的历史,分析了灭绝的原因,同时告诫国人要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禁止滥捕乱猎。  相似文献   

15.
谢育华 《科技资讯》2013,(8):172-17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职责。地球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环境恶化使人类面临巨大的灾难。我们必须增强环保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变旧有的消费观念。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享受绿色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7.
生态水电站的建设可以解决农村居民生活所用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贫困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昆虫纲中半翅目及猎蝽科的形态特征,分析了猎蝽的研究简史及经济意义,阐述了猎蝽的采集方法,综述了猎蝽的分类学地位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山地区综合治理的根本在于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同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的协调发展,本文论述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途径。着重研究解决石山绿化、农村用水和农村燃料等问题,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并根据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原理,对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和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作为准公共物品,容易发生"公地悲剧",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科学核定环境容量,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既能体现谁污染谁付费、污染者付全费的理念,实现生态环境产权权益;同时能引导要素的合理配置,降低低污染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