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初论地震云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大地震往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解放以来,特别是六十年代邢台大地震以后,我国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曾先后成功地预报过一些地震.利用地震前兆预报地震是科学家们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近年来,通过较长时期对地震云的观测研究,我们认为地震云是一种临震前兆.它不仅是一种可靠的临震预报手段,而且根据它出现的时间、形态及其变化以及相对于观察者的方位,再结合其他预报手段,可以预报某些地震的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三要素.用地震云预报地震,价格低廉,方法简便,容易掌握.结合其他观测手段进行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生命探测仪     
去年苏联发生了亚美尼亚大地震,前不久美国旧金山和我国阳原与大同一带相继发生了较强烈地震,而在此几年前的墨西哥城大地震和11年前的唐山大地晨更是令全世界震惊。此间世界各地的大小地震举不胜举.面对如此肆虐的地壳活动,人们首要的是探索及时并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目前对地震发生后如何尽快发现并救出遇难者就显得极其重要。最近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超敏感的雷达装置,可用于搜寻地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对地震都特别关心.最直接的原因是笔者所居的小城,近十年来发生过几次里氏3级左右的有感地震(这次汶川地震,小城也有震感).小震不断,是否会预示有大震?地震局预报不了,传言似乎就有了存在的理由.最经典的"传说"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生前预报我国大陆将发生三次大地震,两次已经"兑现"了(其中一次就是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剩下的一次,预报地点恰恰出现在我们小城至九江一线.  相似文献   

4.
2010年新年伊始。两次大地震不期而至,灾情冲淡了人们对此前金融海啸的恐慌,这种天灾的惨烈程度远甚于后者。1月12日的海地大地震,27万死难者亡灵未散,2月27日的智利8.8级强震又夺走了成百近千的鲜活生命,如此短时间地连续大地震实属罕见。其间,海地地震时曾发出海啸预警,但后来很快解除了,而智利地震却没有这么幸运,海啸随着地震接踵而至。虽然其高度只不过2米左右,但造成的损失不小。  相似文献   

5.
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是世界闻名的多地震国家,在日本,一年一度全国统一的“地震防灾日”甚至像节日一样,搞得轰轰烈烈。在全民参与这一基础上,日本的地震预防预报研究始终处于世界前沿。 推测中的日本东海大地震 1944年,日本东南海域发生海底地震,并引发一场特大海啸。震前,专家发现震区曾有海底的地壳隆起现象。以此为契机,日本政府设立了“东海大地震预测”这一大型科研项  相似文献   

6.
·提前预报大地震尽管人们一再被告知,地震很难预测,但仍有不少科学家在作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如两位美国的工程专家前些年就开始研究墨西哥的地震预报系统,他们希望这一系统能有助于地震活跃区的加里福尼亚州,即使能提前几秒钟预报地震也是好的。正是这宝贵的几秒钟往往能使众多居民免于地震劫难,如学生们就可以在书架震倒前躲于课桌下。价值400万美元的墨西哥城地震预报系统由12台地震监测器组成。这些监测器埋于墨西哥城南部305公里处的地表下。当地震震级达3.5或3.5以上时,监测器即能测出冲击波,并立即将电信号传输到墨西哥城的…  相似文献   

7.
古老地动仪的复原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地的大地震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也更让人关注地震的预报。其实,中国的地震监测在古代即有。  相似文献   

8.
地球科学家或政府官员们是怎样来评定破坏性地震预报的,他们又是怎样决定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轻地震的后果?在过去20年期间,已有好几个国家对地震的发生地点、时间和晨级作过预报。有些地震预报得到了证实;有些地震预报取得了部分的成功;有些预报则是一场虚惊。预报的基础在某些情形下是有大量资料证实的,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就不是那么清楚了。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有关虚报与错报的公开记录,而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5,(2):25-25
日本也是地震海啸频发的多事之地。1933年5月2日,日本三陆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浪高达到30米。1993年7月1日发生的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高虽然只有5米,但它以飞机飞行的速度扑向本州沿岸,许多村庄被洗劫一空。特别是1854年底到1855年初的一场连环地震海啸,使日本下田港遭到了毁灭性的洗劫,而正好巡航至此的俄国战舰“基阿娜”号上的俄国军人成了这一场浩劫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10.
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强震关系研究实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民权 《科学通报》1994,39(22):2074-2074
地气耦合关系已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在地震孕育过程中,不仅震源附近,而且在其周围地区产生热异常和温度的重新分布,导致地壳内部各种热效应,从而可以观测到地震地热前兆异常,这种热异常为地震预报提供了重要信息,1971年傅承义教授提出了地震成因的“红肿”假说;1972年耿庆国应用旱震关系进行大地震中期预报研究;80年代傅子忠等人探索了利用地温动态观测进行地震短临预报,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强祖基等人通过卫星  相似文献   

11.
几个星期以前,当人们对墨西哥城那次造成五千多人死亡的地震报道还记忆犹新的时候,北京国家地震局的丁国钰教授承认自己是一个多虑的人.这个局和它的分析预报中心似乎要人们相信,在中国,大地震的发生存在着静止与震动(十至十二年间隔)的交替周期,而一个新的活动周期大约就要开始.  相似文献   

12.
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世界上里氏6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大约20%发生在日本,震级在2级、3级的地震日本差不多每月都有。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致使14.3万人死亡,其中90%的人是被地震引起的大火烧死的。在近几十年中,日本又发生过不少次大规模的强烈地震,例如,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和2007年的新溻地震。  相似文献   

13.
<正>据史籍记载,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的。它比国外同类设备早诞生1000年。近年来接连发生的汶川、海地、智利和玉树大地震等,无一不牵动着世人的心,也更让人们关注地震的预测和预报。其实,这种关注早在古代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顷刻间楼倒房塌,在睡梦中的人们被压在瓦砾堆下,一座城市成为一片废墟。京津唐地区均受到较大影响,几个月内人们无法安居。那情景虽历经30年却仍让人记忆犹新。针对地震预报方面,尽管我国已经有像1975年辽宁海城等一批地震在发生前预报出来,但仍有一批破坏性地震没有预先被告知。无论在事先作了预报,还是没有预报的地震,都需要开展紧急救援,专业术语称地震应急。地震应急最主要的工作是围绕救人为中心,其中最困难时期是地震发生的早期,细数应有十大困难。1.测震时造成的震中不确带来时间损…  相似文献   

15.
月亮与地震     
美国科学家指出:月球引力能使地球表面产生引力波而诱发大地震.他们曾预言在1987年和以后的几年里,当月圆或月缺时,加利福尼亚南部有可能发生大地震. 月球引力诱发大地震并不是美国科学家的新发现.我国地震区的群众早有这样的经验,他们认为:在农历初一、十五前后易发生地震.我国历史上有多次强烈地震发生在朔、望(月缺和月圆时)前后.例如1665年通县大地震,是在农历三月初二;1679年平谷大地震,是在七月二十八;1966年两次邢台大地震,一次在二月十七,一次在农历三月初一.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伽师强震群过程中加卸载响应比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应用于新疆伽师地震序列 ,发现在序列中较大地震 (M≥ 5)前 ,均出现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异常 .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可应用于地震短期预测 ,尤其是发生中强地震后 ,地震序列的早期判断 .伽师地震序列的预报实践 ,再一次说明了这种可能性 .  相似文献   

17.
有关地震預告的几个問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承义 《科学通报》1963,8(3):30-30
引言地震是可怕的天災之一。大地震有时仿佛是突如其来的,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就完成大規模的毀灭,以致无法逃避。为了抗御这种天災才有地震学的发展。現代地震学的内容虽不局限于地震的災害,但它仍是一个主要的研究对象;这方面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地震預告。  相似文献   

18.
新疆伽师强震群过程中加卸载响应比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应用于新疆伽师地震序列 ,发现在序列中较大地震 (M≥ 5)前 ,均出现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异常 .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可应用于地震短期预测 ,尤其是发生中强地震后 ,地震序列的早期判断 .伽师地震序列的预报实践 ,再一次说明了这种可能性 .  相似文献   

19.
Juli.  BR 王永安 《世界科学》1991,13(7):17-17,22
1985年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曾预报,在1993年之前,很可能就在1988年1月左右,加利福尼亚Parkfield附近的圣·安德鲁斯断层上将发生一次6级地震.其根据是那儿曾发生过的地震的规律性.在历史上,大型地震曾分别于1857年、1881年、1901年、1922年、1934年和1966年在那儿爆发,而且虽然早期各次地震的规模和地点都是不确定的,但根据最近期地震的完好记录,却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10月,七名意大利科学家因未能准确预测地震一审被裁定"过失杀人"罪名成立。法官称:拉奎拉地区的民众早在地震发生前6个月就感受到了震颤,然而,被告却向当地民众传递了不准确、不完全以及错误的信息,未能及时对地震的发生提出警示。辩护律师称: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次大地震曾被准确预报。2009年4月5日晚上,意大利国家地震中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