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昭示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还语文以应有的面目,给语文以应有的地位。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2.
现实的语文教学里,教育教学脱离人文性的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语文教育偏重应试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本体地位.新颁布实施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语文的文学性教学.今后教学中,要避免抹煞文学性,体现教学应有的情趣和意味,再者要体现人文关怀,还语文教学的血肉和灵魂.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在记叙文教学、说明文教学、诗歌教学和复习课中都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我们绝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色彩,只有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与之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人文与工具之争已颇有些时日了,那么“工具论”究竟错在哪里?“人文说”又有何依据?遍观诸多说法,虽见仁见智,各有可取之处,但总觉得还不够透彻,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力度.我们认为,如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言观去衡量一下这个问题,也许能得出更令人信服的结论.我们先看一下“工具论”的理论前提.从《教学大纲》对语文的本质规定及为“工具论”辩护的诸多文章看,“工具论”的理论前提有两个:一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是工具”的说法,二是列宁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观点.如果我们作一番分析,就不难发现,不论是从叶圣陶先生那里,还是从列宁那里,都得不出语文教学的本性是工具性的结论.我们认为,叶老的“工具”说纯粹是  相似文献   

5.
王明哲 《科技信息》2010,(32):308-309
在当前强调以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形式下,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在新形式下加强中专语文教学人文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底蕴,是每一位中专语文教师必须面临的挑战。如果我们能发挥申专语文教学人文性更为灵活的优势,以此间接增强语文的工具性,也就达到了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已成为共识.在语文教学中,要用好工具性,挖掘人文蕴藏;尊重学生个性,营造人文氛围;重视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师生互相关爱,共铸人文心灵.  相似文献   

7.
人文是人对自身本质特性的思索和探寻,包括理想人性及其实现方式,这种实现方式在人类社会主要体现为文化行为.人文视野里的语文表现出学科文化内蕴的综合性,言语符号内容与形式的同步性,人文精神展示的完整性等突出特点.要在语文教学中凸现人文性,必须注重教学行为的人文方式,教学材料的人文底蕴,文本解读的人文基点.  相似文献   

8.
朗读教学作为我国传统语言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高中语文新课标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现状,应有的地位及其应用进行论述,籍以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马福元 《科技资讯》2013,(28):145-145,147
教育本来就是育人的事情,而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压力以及各种利益的趋势,逐渐淡化了育人的内涵,过分的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对人性、人格的塑造和教育,以至于社会常常出现一些高智商的犯罪行为.人文教育更加注重对人性的教育和对人性格的塑造,中职语文教育属于教育的一部分,语文教育又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因此要重新强化人文教育,体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就应该从语文教育入手,将人文教育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来,以文学作品育人,以文学精神塑造人,以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抉发了语文教师应具有的魅力要素,认为它们是改革现代语文教学的人文前提.  相似文献   

11.
潘蓓 《海峡科学》2008,(4):61-62
通过对中职语文的现状分析和教学实践反思,重新审视中职语文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开发语言潜能、凸显人文关怀为重点,探索中职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2.
结合高校语文教学的特点,探讨了高校的语文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重在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格发展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审美价值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3.
要全面理解和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正确认识语文知识的属性和语文知识在培养语文能力及人文素养中的作用.初中的语文课教学并非要刻意淡化语文知识,而是要把适宜的语文知识置于适宜的位置以适宜的方式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4.
林敏 《海峡科学》2014,(5):74-75
有一种观念认为,职专语文教学意义不大,语文教学要为专业课服务,语文学科的地位受到质疑.然而,忽视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忽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最终得不偿失.语文教学要想重放光彩,就必须重视生活教育,培养人文情怀,回归生活,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梁功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6):159-160
语文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在强调"人才知识型、能力综合型、知识实用型"的当今社会,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彻底扭转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动性;加大师生互动力度,要彻底改变新生基础差的思维偏见,老师要重新定位每位学生,挖掘他们的潜力,为他们注入新的学习动力.语文教学的种种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如何在加强语文工具性的教学中更好地体现人文教育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6.
刘勇 《中国西部科技》2004,(24):144-145
人文修养就是在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影响下,人的个性和本性朝着最美好的方向发展.人文修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施教”能力的研究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育要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语文教学的“施教”能力的研究.语文教学的“施教”能力一般包括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语文教学活动的表达能力和语文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等三个方面,因而施教者只有在提高语文教学的“施教”能力上下硬功夫,才能成竹在胸,运用自如,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又一个充满激情而意味深长的教学意境,从而为构筑特色鲜明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理论大厦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陈媛媛 《科技信息》2010,(11):238-238
在职业学校全面塑造学生人格意义重大,而语文课则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每一名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责任,教师应从根本上更新观念,充分挖掘语文中的人文性内容。同时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人文性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语境教学三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境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境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紧密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从狭义语境与广义语境、语表意义与语里意义、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异三个方面论述了语境教学的若干要素.  相似文献   

20.
孙利华 《科技信息》2007,(6):183-183
通过对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缺失现状分析,阐述了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实施的六点策略,既具有科研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视为当今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