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关于魏晋都督将军究竟有哪些权力,史无明载。从都督将军僚属的选辟、和平时期都督将军对军队的管理及战时都督将军之军事指挥权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曹魏封国制度因魏文帝政治气度狭隘,采取禁闭宗亲的政策,无法起到屏藩皇室的作用。魏明帝临终前举措失当,废除宗室辅政安排,为司马氏代魏埋下隐患。西晋政权有意吸取曹魏封国制度失败的历史教训。晋武帝废除州郡领兵制代以封国领兵制,强令宗亲就藩,临终前确立宗室参与中央朝政的权力格局,虽用心良苦,但终于毁灭于“八王之乱”中。  相似文献   

3.
除名制是中国古代政权对罪吏的官爵进行免夺,并在一定期限后仍可听其叙官的一种刑罚制度。这种刑罚起于先秦时期,"除名"之称却始于汉。历魏晋南北朝,除名制始终是各朝对罪吏的常用处罚手段。隋朝除名制具有运用次数多、适用范围广、打击对象广、受专制皇权影响大等特征。除名制对隋朝政治、经济、军事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洁萍 《科技信息》2013,(6):199-199
中国自秦朝以来,就开始制定律令定为国家大法,之后历代相袭并多有改动和增减,到隋唐时期就已基本形成了高度体系化的律令格式并行的成熟法体系。律,规定罪名和刑罚,相当于今日的刑法,令是规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项制度的行政法规。而日本在公元645年大化改新之前,只有一些氏姓制社会的不成文习惯法,自从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积极全面地学习隋唐的律令,逐步制定律令格式为国家根本大法,走上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的道路。日本在8世纪初基本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本论文按照古代日本国内统一的政治进程,通过对建立律令国家漫长过程中发生的反叛事例进行了综合深入的研究分析,现以527年的磐井之乱为界限,对其发生前后的反叛事例及刑罚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官方文书传递、官役公务往来时的食宿交通,以及与军事物资的运输有关的邮驿体系,伴随着清王朝走完了它的全部历程,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所制定的一整套的邮驿制度,与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制度一起对国家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清朝政府为管理边疆地区,建立了一整套的行政体制,在西藏建立了驻藏大臣制度,与此同时,也建立了邮驿体制,这是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联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清代入藏驿站及西藏地方内部驿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官方文书传递、官役公务往来时的食宿交通,以及与军事物资的运输有关的邮驿体系,伴随着清王朝走完了它的全部历程,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所制定的一整套的邮驿制度,与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制度一起对国家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清朝政府为管理边疆地区,建立了一整套的行政体制,在西藏建立了驻藏大臣制度,与此同时,也建立了邮驿体制,这是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联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自古帝王之临天下也,皆欲广树藩屏,崇固维城。”统治者在外敌的环伺下恐独木难支,愿遍设藩屏之国。增固连卫之城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但如何处理好封国与中央的微妙平衡,把持分封制度这把“双刃剑”是国势衰荣之关键。汉初昊楚七国之乱和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充分揭示分封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频繁出现却难以持久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浙江先贤蒋尊簋(1878-1927),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与海宁蒋百里并称“浙江二蒋”。1912年1月,浙江首任都督场寿潜出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总长,他被公举为浙江都督。蒋氏出任浙江都督后,致力于浙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奉行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一个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理想,在《革命方略》中,孙中山据此原则对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了规划,并规定革命成功后的省级政权称“军政府”,其首领谓“都督”,在完成军法治理任…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以大小宗制度为核心的分封制逐步松懈,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国均打着维护周天子地位的旗号侵扰他国,随着大大小小兼并战争的发起与结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称霸一方。这个时期政治风云瞬息万变,军事斗争纷乱扰攘,统一天下成为各诸侯国乃至政治家心中的宿愿,然而,历史最终选择了秦国,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治、经济、外交包括军事等实力无疑是很重要的,在这些显性因素充分发挥作用时,无一例外地皆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虽然各个时代对人才的选拔、任用方式不尽相同,然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却是一样的,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以好客养士而闻名天下的战国四公子,我们似乎忽略了秦国在这方面的独到之处。我们通过秦国好士渊源之长久、众多的谋臣及武士、秦士之来源和秦士何以被重用四个方面来谈秦国独特的养士方式和用士制度。  相似文献   

10.
西晋政权跨过“太康之治”,刹那间便深深地陷入了致命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性质,是司马氏诸王争夺最高统治权的“骨肉相残”,其影响是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然而支持“八王之乱”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考察。 贾杨后党争权的斗争,是导演“八王之乱”的先声。那末,支持后党争权的,主要是何种社会势力呢?从杨氏外戚集团的罹难情况判断,可以明白大端,“骏逃于马厩,就杀之。孟观等遂收骏弟珧、济、张劭、李斌、段广、刘豫、武茂及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俊,东夷校尉文鸯,皆夷三族,死者数千人”。①张劭,段广,李斌,杨邈,蒋俊,文鸯均不见于《晋书》列传,其出身想必寒微。就杨氏外戚集团构成来看,杨骏的附从中不存在门阀势力,至于杨骏,虽出身弘农一流高门,陷入动乱,则是由杨骏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决定的,与其高贵的门第没有关系。 后党势力中的孟观有传,但难排门阀名分,李  相似文献   

11.
中央集权制,即国家政治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中央对地方政府有直接统辖的权力,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要依据中央政府的政令来开展。也就是说中央集权制主要体现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求中央能够有效地控制地方,“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汉书·贾谊传》)。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其后的两千多年,虽然有过集权与分权的斗争,但中央集权一直是封建国家体制发展的趋势。这一制度对统一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枢密使一职初设于唐代中后期 ,五代时期有重大发展 ,呈现出与唐代枢密使不同的特点 :一、改由士人充任 ,二、完善了枢密院的机构建置 ,三、其权力的实施有了制度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五代时期枢密使的权势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五代时期特殊的政治、军事局势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再加上枢密使自身的特殊条件 ,便出现了五代枢密使之权最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刘邦的政治史观是模糊而功利的,在汉初政治、经济衰敝的形势下,不得不沿袭了秦的水德之制。汉武帝时,其政治野心及对升仙的喜好,使之选择了土德之制。汉武帝晚期的"尧母门"及汉昭帝时期眭弘的"汉家尧后",使西汉中后期政治史观产生了巨大变化,五行相克被五行相生原理取代,汉为火德的政治史观逐渐确立。王莽巧妙地利用西汉后期政治史观的这一变化,建立了土德之制。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的每次变化,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对西汉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汉中具有独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位,蜀汉政权置汉中都督镇守。汉中都督均由蜀军中最杰出的将领充任,以抵御劲敌曹魏的进攻。尽管汉中都督的辖区只有汉中一部,其职亦常罢废,但对于蜀汉政权的巩固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陆机所处时代正值三国末期到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虽出生名门,才俊过人,却有着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饱经人世艰辛与坎坷。其入洛后创作的诗赋,满含对故土亲友的眷恋、对祖辈的追慕、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生命忧患的哀叹,情感沉重而深切,为世人展现了特殊时期一位文人的心路历程,以及其自负、伤感、忧思、孤独的种种情绪,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秦岭植被的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岭横亘于陕西中南部,为一东西向延伸的山体,位于东经106°—110°40′北纬33°10′—34°40′,构成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分野线。近百年来秦岭这一自然条件复杂、生物和其它资源丰富的地区,吸引不同学科的许多研究者的注意。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开展了秦岭资源的凋查研究,各方面都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本文仅在于对秦岭地区地质时期,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植被的演变,进行初步的探讨。地质时期植被演变的研究,对于地质、特别是对于地质时代的划分、古地理、古气候、土壤的发生和演化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资料很有限,说明本地区植被演变的有力依据还很不够。为了开始讨论这一问题,我们仅根据一些初步的资料,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东晋初年王敦之乱,是东晋政治史上重要事件,历来为治晋史者所注意。但王敦专权后,东晋社会、政治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明帝司马绍能够平定王敦之乱靠得又是哪些政治势力,在这些问题上似还有探讨的必要。本文试图对此略陈管见,求诸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来学界对两汉之际河西窦融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尤其是居延新简资料的刊布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使得学界对窦融执政时期的河西政治局势演变、军事防御中的烽火品约举措、戍守吏员迁补、法律诉讼程序、社会经济状况及缘边民族关系等等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但对窦融时期河西社会的总体性考察尚显粗疏、相关册书联合分析较少,而且对窦氏集团出台的举措溯源流变等方面的研究依旧薄弱。  相似文献   

19.
综观有明一代的"宗藩制度",在其不同时期里,对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财政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曹魏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的制度创新着手,分别对屯田制、"唯才是举"的用人制度、世兵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这些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其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和利弊,以及为何这些制度在壮大曹魏的势力后,最终会成为曹魏覆灭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