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解异绿原酸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对大鼠经灌胃给予异绿原酸A后粪便、尿液、血浆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按20 mg/kg的剂量灌胃给予大鼠异绿原酸A,收集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粪便、尿液、血浆样品,经处理后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化合物相对保留时间、质荷比、特征碎片离子以及相关文献报道,从大鼠粪便、尿液、血浆中共鉴定出包括异绿原酸A原形成分在内的10个成分,其中粪便中4个,尿液中6个。其代谢途径主要为氢化、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等。本实验确证了异绿原酸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从而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同时为异绿原酸A进一步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方法,观察给予半夏厚朴汤水煎剂后大鼠尿样代谢物组的变化;并对抗抑郁机制进行初步解释。实验研究过程中,给药组灌胃给予半夏厚朴汤水提物,借助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检测尿样,收集数据后,采用PLS-DA方法对大鼠尿样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和分类处理。结果:三组大鼠代谢特征有显著差异。根据PLS-DA分析的载荷图和VIP值,进一步筛选对数据分类存在较大影响的离子,鉴别得到12个代谢标记物。结果是相对于模型组的参与能量代谢的柠檬酸,乳酸,2-酮戊二酸含量减少以及马尿酸,肌酐酸水平升高,给药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这种异常改变。结合大鼠体重和行为学结果,表明半夏厚朴汤具有抗抑郁样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超高压液相色谱-高清质谱联用(UHPLC-HDMS)的代谢组学方法鉴定大黄对高脂食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尿液生物标示物。UHPLC-HDMS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高脂血症+大黄组尿液,采用Marker Lynx软件处理质谱数据,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3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载荷图选择生物标示物,通过精确分子量、MSE信息和同位素分布,再利用HMDB等数据库对潜在的生物标示物进行鉴定。鉴定了10个生物标示物,高脂血症显示上调的硬脂酸酰胺、3-甲基尿苷、油酸酰胺和吲哚-3-甲酸,同时下调的3-氧-甲基多巴、甲基十三烷酸、S-半胱氨酸琥珀酸、脯氨酸、苯丙氨酸和植物鞘氨醇。高脂食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干扰了脂肪酸和氨基酸的代谢。大黄逆转了上调和下调的高脂血症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并改善了脂肪酸和氨基酸的代谢异常。基于UPLC-HDMS的代谢组学法能够应用于高脂血症及大黄对其的治疗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分析大鼠口服芦丁后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并评价芦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大鼠灌胃给予250 mg/kg芦丁后,采集血浆、尿液和粪便,以固相萃取法处理生物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以0.05%甲酸水(A)-0.05%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各样品数据,通过高分辨提取离子流图和平行反应监测模式,结合色谱保留时间、质量测量、诊断离子等确定芦丁的代谢物并探究芦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和鉴定了29种芦丁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为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及其复合反应等。建立了芦丁的整体代谢图谱,为其进一步的药效学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药物代谢鉴定研究提供了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鼠灌胃白花蛇舌草环烯醚萜类提取物后尿液中的E-6-O-对香豆酰鸡屎藤苷甲酯(M0)及其代谢产物.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60 mg/kg的剂量灌胃给予白花蛇舌草环烯醚萜类提取物,收集给药后0~8 h尿液并制备样品,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尿液中检测到M0(原药E-6-O-对香豆酰鸡屎藤苷甲酯),M1(E-6-O-对香豆酰鸡屎藤苷甲酯葡萄糖醛酸化产物),M2(对香豆酸),M3(对香豆酸硫酸化产物),其中M1和M3均为首次发现.结论:M0在大鼠体内以葡萄糖醛酸形式代谢,最终以对香豆酸及对香豆酸硫酸化产物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鼠肠道微生物和小檗碱进行体外厌氧共培养,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MS)分析小檗碱的代谢产物,探讨大鼠肠道微生物对小檗碱的生物转化过程.采用UPLC的方法,有效分离得到小檗碱及其代谢产物,再采用串联质谱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解析及鉴定.研究结果发现,在体外条件下,大鼠肠道微生物通过脱甲基、脱羟基、去亚甲基等反应将小檗碱转化为小檗红碱,药根碱等5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7.
通过检测虎杖提取物灌胃后大鼠血浆及尿液中的代谢产物, 建立一种用液相色谱 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分离鉴定复杂样品中主要蒽醌类代谢物的方法.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4.6 mm×250 mm, 5 μm), 流动相为水 甲醇梯度洗脱, 柱温为25 ℃. 质谱条件: ESI离子源, 毛细管电压3.5 kV, 负
离子检出模式. 结果表明: 在大鼠灌胃虎杖提取物后的血浆样品中检测出大黄素、 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3种代谢产物; 尿液中检测出大黄素、 大黄素葡萄糖醛酸酯、 芦荟大黄素硫酸酯和芦荟大黄素葡萄糖醛酸酯4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8.
研究藤茶总黄酮口服给药后大鼠肠道代谢的产物及其体外抗肝癌活性。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联用技术分析总黄酮在大鼠肠道中的代谢产物,并以MTT法检测代谢产物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活性。通过UPLC-HRMS测定,总黄酮在大鼠粪便中检测到6个代谢产物。其主成分二氢杨梅素主要通过硫酸化、去羟基化、甲基化、还原去羟基化等反应发生代谢转化;其他成分杨梅苷、杨梅素则分别发生水解、去羟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HepG2细胞增殖有较好抑制作用,在不同作用时间点(48 h、72 h),其IC50分别是179.58、103.24 μg/mL。藤茶总黄酮口服后在大鼠肠道中可发生多种代谢反应,其代谢产物具有体外抗肝癌活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鉴定泽泻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治疗的尿液生物标示物和阐明生物化学作用机制。超高压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测定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及泽泻提取物治疗组尿液,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及泽泻提取物治疗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鉴定了14个生物标示物,高脂血症模型组高脂饲料上调了大鼠尿液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3-甲基尿苷、十六烷酰胺、吲哚-3-甲酸和肌酐,同时下调了二十四碳六烯酸、3-氧-甲基多巴、吲哚-3-甲酸葡糖苷酸、多巴胺、尿酸、苯丙氨酸、左旋肉碱和甲基肌苷。泽泻提取物逆转了这些异常上调和下调的生物标示物。泽泻提取物改善了由高脂饲料造成的异常的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嘌呤代谢。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应用于高脂血症及其泽泻对其治疗的生物化学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双孢菇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菇采后的生命活动是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基本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的成熟与衰老的生理变化过程。重点论述了碳水化合物、氮素物质、脂类等代谢、酚类物质的代谢与褐变的关系,对双孢蘑菇贮藏保鲜影响最大的酶是酪氨酸酶和蛋白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肠内菌对知母主要活性成分甾体皂苷的代谢及对相应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方法:离体培养大鼠肠道菌群,用LC/MS/MS法检测离体肠内菌对甾体皂苷样品的代谢产物。灌胃给予大鼠甾体皂苷样品15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尿样及粪样,用LC/MS/MS法检测甾体皂苷样品的代谢产物。对主要代谢物M1进行结构鉴定。用合成的方法制备代谢物M1标准品进行LC/MS/MS法分析并与大鼠离体和在体样品对比。结果:甾体皂苷样品容易被大鼠消化道菌群代谢,代谢速率很快,其主要代谢产物为代谢物M1,随着代谢时间的延长,代谢物M1的量逐渐增多,而甾体皂苷样品的量则下降迅速。结论:甾体皂苷可被大鼠肠内菌迅速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与青年大鼠造血功能的差别。方法采用含有15%刺激因子(GM-CSF)的大鼠肺条件培养基进行单层软琼脂法培养大鼠骨髓造血祖细胞,进行定量观察。结果肺条件培养基内刺激因子(GM-CSF)浓度为15%时活性最好。2.5月龄大鼠骨髓,每4×10^5个有核细胞中形成细胞集落(GM-CFU)为92.5±23.8,而24月龄老年大鼠则为23.1±9.6。以2.5月龄青年大鼠GM-CFU为100%,12月龄大鼠为37%,18月龄大鼠为35.7%,24龄大鼠则为27.2%。结论骨髓造血功能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弱,老龄大鼠骨髓造血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stud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D-galactose induced aging model, cDNA microarray is used to analyz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both normal and D-galactose induced aging model rats. Dgalactose induced aging model rats are injected with D-galactose, while normal rats are injected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as control. After 7 weeks, the two groups of rats are killed simultaneously. Their livers are harvested for genome-wide expression analysis. D-galactose treated rats showed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xenobiotic metabolism, protein metabolism and energy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4.
在F344雄性大鼠腹腔注射血蓝蛋白(KLH),研究T 细胞依赖抗原初始免疫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5 羟色胺(5 HT)代谢的影响。当免疫刺激大鼠4天后,其下丘脑匀浆5 羟色胺水平出现降低,同时应用在体脑微透析技术研究发现清醒大鼠腹腔注射血蓝蛋白4天后,其下丘脑前叶细胞外液的5 羟色胺水平增加。为了评价在免疫反应中大鼠下丘脑5 羟色胺释放效应,本文应用氯苯丙胺(PCA)选择性预先耗竭5 羟色胺释放,并测定这些动物在注射血蓝蛋白后抗体产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应用氯苯丙胺预处理的血蓝蛋白免疫动物特异抗体IgM和IgG与未用氯苯丙胺预处理的动物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1)。上述资料表明,对于T 细胞依赖抗原,其初始抗体产生的量是由位于下丘脑5 羟色胺神经终端抑制性递质释放所调节。  相似文献   

15.
猴头菇为珍贵的药食两用大型真菌,有抗炎、抗肿瘤、增加免疫力等功效。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代谢组学方法考察猴头菇多糖对大鼠负重力竭游泳模型的抗疲劳作用及作用机制。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猴头菇多糖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连续灌胃21 d;通过测量各组大鼠体重、比较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分析大鼠血清5-HT含量、比较大鼠外周血血象及胸脾指数等实验指标来评估猴头菇多糖对大鼠疲劳的缓解程度;采用GC-MS技术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代谢物,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获取差异性代谢物信息,构建代谢通路并阐述抗疲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猴头菇多糖高剂量组的大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显著长于模型组;猴头菇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代谢轮廓趋近于空白组,表现出一定抗疲劳作用。获得了24个差异性代谢物与负重力竭游泳模型有关,涉及的3条主要代谢通路为:亚油酸代谢、甘油代谢及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合成。推测猴头菇多糖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对负重力竭游泳模型大鼠发挥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对吗啡依赖大鼠十二指肠5-羟色胺( 5-HT) 免疫反应( IR) 细胞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戒断组( 简称戒断组) 、东莨菪碱治疗组( 简称西药组) 、穴位埋线治疗组( 简称穴位埋线组) 及穴位埋线加东莨菪碱治疗组( 简称穴位埋线加西药组) 。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经不同的方法干预后,观察戒断症状,并于干预后7d 和14d 分别取材。观察十二指肠5-HT-IR 细胞形态特点,并比较各组十二指肠组织匀浆中5-HT 的含量。结果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其十二指肠黏膜5-HT-IR细胞数和组织匀浆中5-HT 含量均明显增加( P < 0. 01) ; 治疗7d,与自然戒断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有明显效果( P <0. 05) ,并以穴位埋线加西药组改善最为显著( P < 0. 01) ,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 治疗时间延长至14d,除自然戒断组外,各治疗组的检测指标均接近正常组( P > 0. 05) 。结论西药治疗与穴位埋线治疗对吗啡依赖所致大鼠的戒断症状及十二指肠分泌5-HT 的功能均有逆转作用,两种方法结合可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平板培养计数法检测大鼠肠道细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法检测大鼠血中5-HT含量,研究了部分肝切除大鼠肠腔细菌数量的变化及其对肠道5-HT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部分肝切除后0h、2h、6h、12h、24h、48h及72h各时间点肠道细菌数和血中5-HT含量显著增多(P<0.05或0.01);部分肝切除并灌服硫酸庆大霉素的大鼠与部分肝切除的大鼠相比,肠道细菌数和血中5-HT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或0.01).部分肝切除后肠道细菌的增多可能是5-HT分泌量增加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tial genes in ischemic myocardium of Wistar ra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e constructed two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AMI model was generated by Iiga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in Wistar rats.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normal and the ischemic heart tissues under the IigaUon point at the 8th day after the operati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he two samples were constructed by using long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LongSAGE). 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Q-PCR)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expression changes of partial target genes.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a total of 15966 tags were screened from the normal and the ischemic LongSAGE maps, and 9646 tags in the normal tissue and 9563 tags in the ischemic tissue were obtained. Among them, 7665 novel tags were identified by NCBI BLAST search. In the ischemic tissue, 142 genes significantly changed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normal tissue (P〈0.05). Thes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athways of oxid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ATP synthesis and glycolysis and so on. Partial genes identified by the LongSAGE were confirmed by Q-PC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I causes a series of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pathways related to energy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9.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异常与尿蛋白关系.选取122例住院的DN患者,年龄(62.26±12.67)岁,女性49例,男性73例,测定血脂代谢各指标,同时留取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依据蛋白尿定量分为肾病和非肾病综合征组,比较两组相关血脂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比较.肾病综合征组患者的TC(总胆固醇)、NHDL、Lpa和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肾病综合征组(P0.05);TC、NHDL、Apo-B和Apo-E均分别与24h尿蛋白定量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关(P0.01),Lpa与24h尿蛋白定量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关,LDL-C及TG仅与HbA1C相关(P0.01),Apo-A1仅与24hpro相关(P0.05);各血脂指标依据四分位法分组,TC、NHDL-C、TG、Apo-A1、Apo-B、Lpa及Apo-E随着数值升高,组内24h尿蛋白定量(≥3.5g)百分比例增高(P0.05),而LDL-C及HDL-C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N患者随着24h蛋白尿增多,血脂异常更为显著,尤其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以TC、NHDL、Lpa及Apo-B升高为主,而血脂异常进一步加重肾脏病进展,有效控制血脂有望改善肾脏病预后.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定组设计, 以14名洛杉矶加州大学–北京大学交换学生为受试者, 建立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尿液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 采用包括(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判别分析在内的多种统计方法识别差异物质,并基于色谱–质谱信息进行结构鉴定。通过固定站点监测数据评价研究期间两地的大气污染物暴露, 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探索污染物与指征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间的关联。结果表明, 两地的暴露变化与人体能量代谢、氧化损伤、肠胃菌群、蛋白质与 RNA代谢(可能涉及细胞凋亡)等通路变化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受试者尿液中的尿囊素、胱氨酸和假尿嘧啶水平在北京显著上升。当以尿囊素作为指征机体急性氧化损伤的标志物时, 其变化与0~96小时的PM2.5 、0~24小时的 CO、24~48小时的NO2、48~72小时的O3以及24~72小时的SO2暴露有较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北京与洛杉矶间大气污染物暴露的差异可能导致受试者体内氧化损伤负担发生变化, 同时体内可能产生抗氧化损伤的生理活动, 例如通过调动能量代谢通路抵御氧化还原失衡造成的氧化损伤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