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正常组14例为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者,冠心病组49例行冠脉内支架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4天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测得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正常组术前与术后LVESV、LVEDV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术后LVESV、LVEDV显著小于术前(P〈0.001),LVEF显著高于术前(P〈0.001)。结果表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冠心病患者PCI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 563例STE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157例、延迟PCI组124例、溶栓组131例和药物组151例.随访4~88个月,平均随访(45±27)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及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延迟PCI组MACE发生率显著少于溶栓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组;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显著大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延迟PCI可减少MACE发生率,并改善左室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MI患者209例及对照组98例;入院后6h内测定血清H-FABP,按照心功能Killip(Ⅰ-Ⅳ)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E/A比值进行分组,对比各组间血清H-FABP的差异;分析血清H-FABP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血清H-FABP随心功能Killip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随LVEF水平降低,血清H-FABP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随着LVEDd的增加,血清H-FABP逐渐升高(P0.05);E/A比值≤1组血清H-FABP水平高于E/A比值1组(P0.05);血清H-FABP水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3,-0.497,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519,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H-FABP水平随Killip(Ⅰ-Ⅳ)分级增加逐渐升高;血清H-FABP与AMI早期LVEDd呈正相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血清H-FABP水平与AMI早期心功能参数具有相关性,对于AMI早期心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目的是探讨管紧张素(Ang)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在治疗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疗效。所选用的方法为:选择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Ⅴ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组,于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2组用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左室舒张内径(LVEDD)等指标均有改善( P<0.05)。从而得出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改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牛全洲  郭晓宇 《甘肃科技》2011,27(21):155-156
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极化液组30例,给予极化液+溶栓或介入治疗+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溶栓或介入治疗+常规治疗。极化液组近期左室射血分数为42.70±11.00,对照组为42.4±11.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远期左室射血分数,极化液组为50.00±10.00,对照组为47.00±8.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sT段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了左室重塑在极化液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极化液组有1例发生左室重塑,对照组有4例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尽管极化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AMI患者的远期左室射血分数,但尚不能得出极化液能改善AMI患者心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目的是探讨管紧张素(Ang)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在治疗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疗效。所选用的方法为:选择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Ⅴ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组,于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2纽用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左室舒张内径(LVEDD)等指标均有改善(P〈0.05)。从而得出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改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改善左室重构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果.方法312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治疗组65例,延迟PCI治疗组81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74例,药物保守治疗组92例.全部患者随访6~3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和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1)延迟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1±11.7)d,显著少于静脉溶栓(20.5±8.4)d和内科药物治疗组(19.2±9.4)d(P<0.05);而与直接PCI组的住院时间相同(P>0.05).2)延迟PCI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静脉溶栓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本组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1.5±4.6)个月时.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4)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延迟组.5)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76±0.138)显著大于内科药物治疗组(0.173±0.094)(P<0.05),而与直接PCI组(0.413±0.169)和溶栓组(0.289±0.177)相似.结论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患者的左室重构,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9.
探究血清Hcy水平在评估慢性肾脏病性心衰患者预后的价值。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肾脏病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测定入院后血清Hcy水平,将Hcy值15μmol/L患者列入Hcy正常组(n=32),Hcy值≥15μmol/L患者列入高Hcy组(n=28)。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随访6个月后的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再住院率及全因死亡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肾脏病性心衰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6个月后,高Hcy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差于治疗前及Hcy正常组(P0.05);高Hcy组患者的BNP水平高于Hcy正常组, 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组患者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均高于Hcy正常组(P0.05);血清Hcy、CysC水平为慢性肾脏病性心衰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血清Hcy水平在慢性肾脏病性心衰患者的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心率振荡现象的变化以及心率振荡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通过NYHA心功能分级法选择心功能Ⅱ级一Ⅳ级的患者102例,另选正常健康对照者8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心率振荡现象(HRT)的两个参数,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同时行心脏彩超比较LVEF与LVEDD两组之间差别;并计算TO、TS、LVEF、LVEDD之间相关性.结果:CHF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O与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CHF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与心功不全程度明显相关.HRT可能作为评价心力衰竭危险分层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应用M型超声及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左心收缩功能.结果传统超声甲减组LVEF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甲减组各室壁二尖瓣环处和部分室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最大位移Ds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减低,尽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心功能改变,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对于轻度心功能受损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明确右室起搏的最优化位置,同时明确哪一类患者能够从最优化的右心窜起搏中获益。创新要点:首次明确相比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中位间隔部起搏明显改善轻度心功能受损,尤其是左室射血分数在35%-40%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预后。研究方法:随机分配进入中位间隔部起搏或心尖部起搏的患者,在基线状态下记录N-末端脑钠肽前体、六分钟步行试验以及心超结果;随访18个月后观察上述结果变化。同时,根据射血分数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重要结论:相比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中位间隔部起搏能够改善轻度心功能受损的高度房窒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预后,尤其对于左窀射血分数在35%-40%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绞痛患者经PCI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PCI的129例心绞痛患者,根据血清TBIL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行PCI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血糖、Scr、Hb、LDL-C、HDL-C、AST)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靶病变部位、慢性闭塞病变及LVEF≤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者所占比例、置入支架数和置入支架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结论心绞痛患者PCI后血清TBIL水平越低其预后越差;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标准抗心衰治疗。别嘌呤醇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g/d,观察12周。两组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后由专人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SVI),测量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尿酸浓度。结果别嘌呤醇组在血清尿酸浓度明显减少,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标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g/d)能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VVI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研究植入VVI起搏器患者112例,按起搏部位随机分为右室间隔部(RVS)起搏组54例,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58例,观察两组间LVESV,LVEDV、LVEF、SV等指标变化。结果54例RVS组患者中14例LVEDV和(或)LVESV术后有增加趁势,RVA起搏组58例中18例LVEDV和(或)LVESV术后有增加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性;RVS起搏组54例心功能无明显变化,RVA起搏组58例LVEF和SV较术前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RVS起搏较RVA起搏更有利于保证双心室电激动同步性,且对患者心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5例,并与51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对照.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ACEI、利尿剂、洋地黄类制剂)做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临床评分、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改善CHF患者左室重塑, 改善预后,提高CHF患者的免疫功能 ,促进心功能恢复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程度缩窄腹主动脉对Wistar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建立大鼠心衰模型。方法 将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 45 mm,C组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 7 mm,术后观察大鼠生存情况、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在4周和8周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 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和射血分数(LVEF),并取 标本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心/体比、肺/体比,评价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A组存活率为100%、B组存活率为55%、C组存活率为70%>;4周时B组IVSD、LVPWd、LVEDd、LVEDs、LVEF与A组和C组均有显著差异(P 0. 05)。8周时B、C两 组IVSD、LVPWd、LVEDd、LVEDs、LVEF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 <0. 05) ;8周时LVWI、心/体比、肺/体比B组和C 组分别与A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组与B组相比LVWI、心/体比有显著差异(P <0. 05),肺/体比差 异极显著(P<0.01)。结论 腹主动脉缩窄至直径0. 45 mm比缩窄至0. 7 mm心衰成模所需时间短,成模效率高, 是建立大鼠心衰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3次/d,30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与心脏超声多普勒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治疗后治疗组较观察组明显增加,自身对照两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降低,但治疗后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