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UMTP是一种能使未接入组播网络但支持组播应用的单台主机透明访问组播网络的协议。本文主要介绍了UMTP的基本原理,最后使用已经实现了UMTP的应用程序在未接入组播网络的主机与组播网络之间建立了UDP隧道。  相似文献   

2.
网络上进行组播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应用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均部署相应的组播协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组播.介绍了数据链路层组播(二层组播)技术,提出了基于Struts框架的校园网多媒体二层组播系统,给出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的实现.通过实验测试,从应用层、网络层到数据链路层均实现了组播,能有效地控制交换式以太网中的组播流,极大地改善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三层VPN组播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VR方式的VPN组播实现机制,并依照本地VPN站点及服务提供商骨干网络的建树、组播分组的封装处理流程,阐述了方案的具体实现.验证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骨干网络路由器上的组播状态,从而提高网络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4.
组播是一种高效的多点通信方式,IP组播效率高,但需专门的组播路由器,代价大,至今未能大规模部署.应用层组播数据的复制转发功能由终端主机完成,不涉及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更新,在Internet上容易实现,但终端主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如组播路由器,容易导致单点失效,且数据恢复困难.为解决应用层组播存在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树环结构的应用层组播方案,通过环结构来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采用主动随机转发技术来解决树环结构的多点失效问题.该方案既有效解决了应用层组播可靠传输问题,又降低了恢复时延和系统开销.  相似文献   

5.
IP组播技术     
聂菡 《山西科技》2006,(6):25-26
IP组播技术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文章介绍了IP组播的组播协议体系结构、组播地址机制、组播组网结构和组播安全控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张弛 《科技信息》2010,(26):240-241,243
IP组播技术是互联网的研究热点之一,能够实现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仿真软件OPNET Modeler中IP组播的建模机制,以校园网视频会议为例,构建网络仿真模型,比较单播与组播方式下的网络性能参数,验证了IP组播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7.
组播技术在Internet上的日益广泛应用,使人们对其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本文在深入讨论了组播安全性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单播系统中新一代安全标准IPSec,提出了组播安全的相应解决方法,并讨论了安全组播和IPSec的兼容性等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IP组播的网络技术,分析了其工作机理及技术前提条件,并提供了使用WindowsSockets加入组播组后进行发送、接收组播数据包的一整套方法.结合开发实例.阐述了使用IP组播技术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远程传输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IP组播需要进行路由器升级以及在可靠性和拥塞控制方面的不成熟,Overlay组播网络作为构建组播服务平台的另一个可行途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实时多媒体应用对带宽需求的异构性,研究了异构环境下Overlay网络中多速率组播在max-min公平性下的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算法,可对于任意给定的Overlay组播树实现max-min速率分配,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Nat-Pt的应用层组播过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基于Nat-Pt和scatter cast的IPv4与IPv6组播的过渡方案.该方案利用scattercast组播体系基于proxy实现的特性,将IPv4的应用层组播和IPv6的IP组播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组播过渡体系.通过在Nat-Pt的两侧设置关键SCX节点,限制了通过Nat-Pt建立的组播通道数量.为提高组播网络的鲁棒性,引入多Nat-Pt协同的连接方式,并设计了多Nat-Pt控制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组播方案能够实现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并比单纯的应用层组播有更高的效率,同时网络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大规模组播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大规模用户的组安全管理体系结构MGSMA.依据现代网络分为核心网和接入网的构成特点,MGSMA方案将组播安全分为主干区域和叶子区域两个层次,组成员管理由各个叶子区域负责.叶子区域将大规模的用户分为多个分组,并部署多个密钥分发器来进行分布式管理,将单个分组的用户规模减小,从而实现对多组播组和大规模用户的管理.MGSMA具有防止单点故障,易于扩展和部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多播的安全问题不单单只包括多播分组数据的安全性。利用多播的安全隐患发起拒绝服务攻击现象在网络环境中越来越多。多播的安全隐患根源是多播的开放组模式。通过研究现有多播控制协议的安全问题,总结恶意攻击的特性并提出一种多播安全控制的解决方案,用于缓解多播安全漏洞对多播传输造成的危害。该方案可以使网络管理员按照网络应用的具体要求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多播分组。并且在Linux平台下实现了该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IP组播路由协议存在的安全问题,深入剖析了多种针对组播网络的DoS攻击行为,总结了三类组播DoS攻击模式,进而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组播安全的主动测试框架以评估IP组播网络安全. 通过主动测试,可以发现组播路由协议以及组播部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帮助运营商及早发现和解决组播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IETF提出了基于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的多域光网络架构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跨域路由的计算问题,但由于光网络的透明性,分层PCE架构下的光网络存在安全威胁。因此,如何提高光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PCE架构的基础上,利用信任度、接种疫苗及免疫选择等关键技术,设计了多约束条件下基于人工免疫和信任度的多域光网络安全组播路由算法,在保证光树可信和高收敛速度的前提下,可使组播树的综合成本最小。经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多域光网络最短路径树组播路由算法相比,具有更低的综合成本和更优的抗阻塞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Ad Hoc网络中的安全性问题,建立一个Ad Hoc环境下的新的组播密钥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地解决密钥产生、分发以及动态成员管理问题.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的簇集架构下的安全组播密钥管理机制,提出了基于EBS方法的组播密钥管理协议,并利用卡诺图方法协助群组通信消息的传送.本密钥管理机制的设计除满足安全性需求外,与其他机制比较,每个节点所存储的密钥数量以及更新群组密钥所需通信代价更少.  相似文献   

16.
组播安全问题一直是组播研究的一个难点,该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型密钥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代理的密钥管理系统;它通过增加在代理上的一次加密过程,将整个组播组划分为若干个子组,分别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也适用于组播成员频繁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手机电视是TD-SCDMA系统的关键业务,3GPP R6版本中引入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MBMS)。安全在TD-MBMS多媒体组播业务中至关重要,介绍了通用自举架构(GBA),分析了基于通用自举架构的TD-MBMS业务安全体系架构和密钥管理体系,并讨论了该安全体系的优势和不足,结合组播特点给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组播技术可以为群组成员提供安全高效的群组通讯,出于安全需要对来源进行认证,来源认证的性能直接影响组播方案的性能。文章讨论了组播系统的安全性,对密钥管理方案进行了讨论,分析了Cannetti等人提出的利用MAC概念的组播来源的认证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对于评价安全组播来源认证方法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缺乏安全机制限制了组播在各种网络业务中的应用.组播密钥管理通过为组播成员生成、发送和更新组密钥来满足加密认证等安全需求.组播密钥管理方案的设计,除了要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还要兼顾可扩展性、健壮性、可靠性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了组播密钥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对已有的几种组播密钥树方案的介绍,探讨和总结了组播密钥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组播的视频会议应用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播技术实现多点视频会议能够显著节省网络带宽。相对于单播方式,基于组播的视频会议在网络环境、会议管理和会议安全方面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该文提出组播视频会议的应用框架,从4个方面对基于广域网的组播视频会议应用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网络的组播环境支持和组播地址的管理;用户端协同工具及控制台;会议管理和用户管理;远程监控。并提出了组播会议的安全策略。该系统及应用框架已成功应用到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在2003年SARS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了该系统和应用框架是可行的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