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是一种高蛋白的农产品,它的蛋白质含量为40%,是瘦猪肉、牛肉和鸡蛋的2.5倍以上,为小麦粉的4倍,大米的5倍,牛奶的13倍。大豆还含有人体内所不能合成的但又是必须的赖氨酸、色氨酸等八种氨基酸,是一种全价的植物蛋白。此外,大豆还含有20%的豆油,35%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矿物质,实是一种营养丰富又价廉物美的食品。因此,自古以来,大豆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我国是生产大豆的故乡,广大劳动人民在大豆的利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如把大豆直接食用;将大豆浸泡、磨细,制成豆腐、  相似文献   

2.
最近世界上发现了十多种抗癌食品。大体分为红、黄、黑三类。红色食品如胡萝卜、西红柿、红枣、红辣椒、红心薯等红色食品中,富含B1胡萝卜素,该物质不但能清除人体内氧自由基,参与合成维生素A,对人体上皮组织尤其是呼吸系统癌细胞也有明显抑制作用。黄色食品如米糠、大豆等食品,都含有抑癌成份。米糠含有抑癌成份,大豆中含强烈抗氧化剂绿原酸,可减缓人体蛋白质损伤的氧化反应,还含有抑制癌基因产物的异黄酮、防止正常细胞恶变的蛋白酶抑制剂。黑色食品除了科学界早就公布的黑芝麻外,日本科学家发现了墨鱼食品。墨鱼的、墨液中含有…  相似文献   

3.
张兴田 《科技资讯》2014,(12):110-110
从不同的品种看禾谷类如大米、小麦、玉米、高粱与薯类所含淀粉比较多;油料种子像花生、棉子与蚕豆等所含蛋白质比较多;大豆、花生、油菜籽含有较多脂肪。种子的不同部位,胚主要含有脂肪与蛋白质,胚乳主要含的是淀粉,在贮藏过程中,胚比胚乳更容易变质。粮油种子在贮藏过程中要做到保质保量,这是贮藏稳定性,但实际上它们会向坏的方向变化,所以粮油贮藏中重要的是采取措施保持与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1大豆蛋白开发利用的意义大豆含有20%左右的脂肪和40%左右的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它既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养地作物,也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世界年产大豆已超过8500万吨,发展大豆生产已成为解决世界动物蛋白严重缺乏的主要途径。大豆蛋白...  相似文献   

5.
大豆、花生、芝麻、棉籽和油菜籽等制取植物油后,其饼粕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从中分离或浓缩出蛋白粉,是优质食用蛋白资源。各种油籽饼粕制取分离蛋白粉的方法基本相同,现以大豆饼粕为例介绍如下: 一、用途。分离大豆蛋白粉具有乳化性、吸油性、纺丝性和起泡性,因此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它可代替鸡蛋用于糖果;可  相似文献   

6.
日本种曲专门商河内源一郎于最近开发了一种用大豆和米曲制成的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纯植物性干酪。由大豆制作豆乳,在聚集蛋白质成分凝固的过程中,用新开发的曲霉族特殊酵母菌,以酶将蛋白质转化成易于消化的氨基酸,让其经两个月的熟化,便成了具有东方风味的干酪。这种干酪含有一定的赖氨酸、  相似文献   

7.
大豆玉米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系已将大豆的蛋白质基因移植到水稻种子中去,培育出“大豆玉米”,简称“大豆米”。食用这种大豆米饭,既有大豆的营养,又有大米的果腹作用,是一种新研制成功的营养米新品种。果核大豆巴西农业专家把普通大豆蛋白质基因移植到巴西果核之中,杂交栽培成功新品种果核大豆。该产品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营养较好,又可以大量、快速繁殖,为巴西及全世界开发了一种价廉物美的新食品。牛肉番茄德国汉堡大学把牛肉细胞和番茄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繁殖出一个动植物杂交的新食品,内含牛肉动物蛋白和西红柿植物蛋白各半,…  相似文献   

8.
大豆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旭清 《科技资讯》2007,(11):106-107
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最高,约40%,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接近或高于FAO/WHO建议的理想构成,高于FNB标准,不同加工方法对大豆蛋白的必须氮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并且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很高,不失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在人们的膳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人们可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将脱脂豆粕加工成各种大豆蛋白制品,如:浓缩大豆蛋白、分离大豆蛋白、组织化大豆蛋白等。大豆蛋白由于有许多优良的功能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体系中,如:肉类食品、焙烤食品、乳制品、饮料等,其中用量最大的是肉制品。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签署一项有关转基因食品销售的法律,要求生产商在食品包装上标注其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从而让消费者"买得明白"。美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其出产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玉米和大豆,转基因的玉米和大豆经常被用来喂养牲畜或制成加工食品原料,如玉米淀粉、大豆油或高果糖玉米糖浆。不过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大豆转录因子GmVOZ1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GmVOZ1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量进行检测.GmVOZ1位于大豆基因组7号染色体上,mRNA编码序列全长1434 bp,编码含有47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53.12 kDa,等电点5.87,其蛋白序列中含有一个VOZ-domain....  相似文献   

11.
大豆,古名菽,依种皮颜色又有黄豆、青豆、黑豆、褐豆和双色豆等名称。大豆的营养成分比较完全,含量也很丰富,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5%~40%,脂肪含量为15%~20%,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20%~30%,此外还含丰富的矿物质与维生素,因此有“植物肉”、“绿色的牛乳”之美誉。但是大豆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其中主要有植酸、肠胃胀气因子、皂苷、胰蛋白酶抑制剂、凝血素、致甲状腺肿素等。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使大豆及以大豆为原料的食品中的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等的消化吸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完全的氨基酸,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农产品。如何充分利用大豆蛋白资源,拓宽大豆深加工领域,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美国有人采用大豆分离蛋白和玉米淀粉生产甜炼乳,日本有人将大豆与食用油混合磨制大豆糊,国内有过把加糖豆乳浓缩制成豆炼乳的报道,但未见该类产品面市。本研究采用一种新方法——蛋白酶法生产大豆炼乳,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食物品种成千上万,颜色五彩缤纷,营养学家把它们分为五大类。白色—大米、面粉等各类食物,可使人体获得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十余种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但往往缺少某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红色—各种畜禽肉类、鱼虾类等,是优质蛋白质、脂肪、许多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来源。绿色—各种新鲜蔬菜、水果,能提供多科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这些营养素直接调节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如视觉能力、免疫力等。黄色—大豆、花生等,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良食品。黑色—黑米、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含有某…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3,(1):36-36
盲目搭配食物——混食,将使食物营养成分之间产生堵塞作用。钙质堵塞:一些食物如禽蛋、大豆、鲜奶、酸乳酪等均富含钙质。但一些高纤维食物如谷类、纯面包或菠菜及其他蔬菜汤,它们含有的化学成分均能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铜质堵塞:鱼类、果核、动物肝脏及鸡  相似文献   

15.
大豆异黄酮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素萍  葛志军 《江西科学》2007,25(5):651-655
据研究资料表明,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捕获自由基,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促进血液循环及抗氧化功能.在大豆中,除了富含蛋白质、脂类、磷脂、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大豆甾醇、大豆皂苷等.本文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组分、结构、分布状况,主要对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功能进行了详细的综述.通过对大豆异黄酮生物学功能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大豆异黄酮对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还是一种营养保健品.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专家们发现一种奇特的植物,叫阿马朗特(AMARANTE)。这种植物生长在干燥、温和的平原和山区。它一般在秋季开花,呈紫红色。须根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甚至超过了玉米、小麦、大豆和牛奶。尼日利亚和贝宁在  相似文献   

17.
黄浆水是加工豆腐和大豆分离蛋白产生的副产物,其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成分,如大豆乳清蛋白、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等.这些物质具有抗癌、降血压、增强免疫力、防止便秘、预防骨质疏松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此外,黄浆水极易腐败变质,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值非常高,直接排放不仅造成生物活性成分的大量损失,而且...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两名农业科学家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控制大豆基因来增加大豆蛋氨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大豆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他们发现,在大豆生长的土壤或水中加入蛋氨酸,可提高大豆籽粒中蛋氨酸的含量。这是因为蛋氨酸可启动大豆细胞中的某个基因,从而使大豆种子合成更多的蛋氨酸。而且,蛋氨酸还可以抑制另一种基因,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稀土配合物与大豆蛋白质的作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与稀土发生了配位作用.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稀土配合物能赋予大豆蛋白质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20.
大豆多肽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雄辉  黄晓萍  赵萍 《江西科学》2004,22(4):311-316
大豆多肽是大豆蛋白质经酶解后的降解产物,它是由不同氨基酸排列的低分子肽混合物组成,其营养功能及应用领域均优于大豆蛋白质,是大豆蛋白质的最佳营养方式。本文着重介绍大豆多肽的生产及各种特性。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