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小鄂 《贵州科学》1992,10(3):112-114
从桂西都安东兰到桂东北的阳朔桂林,其内30余个县市,被称为典型的石山区。由于受地质地貌及岩溶制约,区内土地虽广但耕地少,人均耕地仅1.1亩,尚低于全国水平。加之土地贫脊,植被复盖率低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使该区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有名的贫困区之一。其严峻的环境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据1985年资料,该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与财政收入只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26.4%及11.58%,其国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也只相当于广西区平均水平的68.5%及62.3%。农村经济基本上属于种植业加养殖业的落后小农经济范畴,种植业、养殖业占了总产值的80%以上,而以占土地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脆弱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选取了15个反映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在GIS支持下,通过全省1532个样点,构建了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了影响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八大驱动因子:自然环境背景状况、水资源状况、人口状况、气候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状况、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状况和基础地质状况。为江西省生态脆弱区的恢复重建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贵州乌江流域的42个县(市)为例,论述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区划的主要原则,探讨了脆弱性区划的指标,并进行了量化。在此基础上,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并确定了各影响因子(即区划因子)的权重,经过综合评判,笔者把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性划分为五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已成为严重的脆弱地区,为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笔者构建了黄河三角洲固有脆弱性和特有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软件平台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了固有脆弱性和特有脆弱性评价与分析.黄河三角洲固有脆弱性主要表现为微度脆弱(51.52%)和中度脆弱(26.13%),微度脆弱主要分布于海洋部分和内陆区域,而中度脆弱主要分布于靠近沿海地区.特有脆弱性主要表现为微度脆弱(44.叭%)和轻度脆弱(23.95%),微度脆弱主要分布于海洋部分,轻度脆弱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川省为例,选取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指标、地质环境指标、经济环境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将层次分析法(AHP) 运用于评价模型的建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是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为例,选取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指标、地质环境指标、经济环境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将层次分析法(AHP)运用于评价模型的建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是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了一地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强弱,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分析和计算了河南省各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和改进措施,可为有关部门制定可持续发展决策,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区及其开发治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贵州碳酸盐分布广,喀斯特强烈发育,人类赖以生存的喀斯特环境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本文根据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人地矛盾分析原则和区域完整性原则,从组成生态环境系统的因素入手,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通过指标筛选及权重的确定,求得以县(市)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脆弱度。经综合评判,将全省划分为强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等三大类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区。最后,针对各类型区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今后开发治理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和RS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从社会、经济、自然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结合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体系.结合反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和权重,采用基于矢量的空间叠加方法,对表征研究区域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单因子和多因子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为研究区域的城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欧洲科技领域合作组织(COST)第620号行动提出的岩溶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对山西省神头泉域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脆弱性级别高区、脆弱性级别中等区、脆弱性级别低区、脆弱性级别非常低区面积分别占泉域总面积的8.7%,7.3%,23.6%,60.4%。神头泉域岩溶含水层脆弱性整体较低,不易被污染;脆弱性级别高区主要分布于灰岩裸露区和泉源区。该评价结果可为神头泉域的土地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栖息于广西岩溶山区的灵长类动物:懒猴、猕猴、熊猴、藏猴、红面猴、黑叶猴、白头叶猴和黑长臂猿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这些猴类适应了岩溶山区特殊生态环境,形成了与生活在一般山区的种群不同的生活格局。  相似文献   

12.
姜光辉  郭芳 《广西科学》2018,25(5):456-464
广西岩溶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岩溶水资源普遍服务于农业生产、城市与农村供水,或应对极端气候产生的干旱等。认清水资源的形成、演变趋势和动力机制,能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本文以广西5个具有长期研究积累的岩溶场地为例,采用地下水分层观测技术展示了表层岩溶带的调蓄过程,提出表层富水带可以成为石漠化治理和缓解干旱的找水方向;设计洞穴滴水观测装置,展示了渗流通过包气带的过程,提出干旱和内涝的地质成因;建立洞穴交互带的观测方法,展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过程,指出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作用成为水源地环境退化的驱动力;建立地下河的氮流失模型,显示农业活动引起的氮流失过程,总结地下河系统中氮的循环机制并提出固氮方案;建立地下水潜蚀作用的观测方法,展示潜蚀作用的机制,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的保护和利用需要综合考虑水动力侵蚀和化学溶蚀。岩溶地区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的认识需要结合岩溶水的补给、下渗、径流、排泄过程的观测,揭示问题产生的机制,实现岩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清广西天坑资源状况及其资源可利用性。【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测量、考察和资料收集、分析与对比,总结广西区内目前发现的岩溶天坑的发育背景和资源特征,提出广西天坑资源类型划分方案,并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天坑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广西天坑的开发利用建议。【结果】广西天坑的品质在全国、全球都具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在数量上位居全球、全国之最。广西天坑资源划分为12个类型,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养生旅游、探险猎奇、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影视拍摄、地下水开发利用等重要价值。【结论】建议进一步查清广西天坑资源家底、统筹规划利用天坑资源、深化与拓展已经开发的天坑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遥感数据和典型地区监测资料显示,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有3个显著的特点:土壤侵蚀模数低,以水土漏失为主要过程,坡耕地是重要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的突出危害是导致严重的岩溶内涝灾害和大面积耕地丧失。21世纪以来,国家和广西区政府对于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 000km~2,遏制了石漠化,降低了土壤侵蚀模数,形成了高效生态产业,创建了弄拉、龙何等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土保持模式。但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漏失和内涝灾害防治力度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广西岩溶地区水土漏失、内涝防治以及耕地资源丧失的水土保持工程。  相似文献   

15.
统计分析了28个石山县15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实绩,证实广西石山地区经济发展很快,但与此同时,它们与全广西和全国的差距却拉开更多。建议将石山地区的扶贫异地安置和浅海养殖的科技兴海试验区结合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利用桂西北岩溶地区丰富的桑科榕属植物资源,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苯酚一硫酸法测定桑科榕属植物果实多糖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黄毛榕果实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40,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80℃,超声波功率160w。此条件下黄毛榕未成熟果实多糖的提取率为1.61%。按黄毛榕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并测定的14种桑科榕属植物果实多糖含量为0.39%~3.63%,其中舶梨榕果实多糖含量最高,斜叶榕果实多糖含量最低,不同成熟度的榕属植物果实,其多糖含量略有差异,不同的桑科榕属植物果实,其多糖含量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马山地下河为研究对象,采集14个样品进行水质全分析和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测试。利用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推荐的《地下水质量评价》(GB/T14848-2007)、《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规范》(DD2008-01)等规范,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检出评价和超标评价,同时进行污染源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马山地下河水质总体较好,III类以上水占71.4%,IV、V类水超标指标主要为Pb、NO-2;水样中有7种有机组分检出,与地下水污染指数(GUS)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污染源现状调查情况,分析了其主要污染来源为工业生产和农田使用的农药、化肥。研究结果对该片区地下水污染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广西典型岩溶内涝成因与防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岩溶内涝广泛分布于峰丛洼地、峰林(峰丛)谷地、岩溶平原、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过渡区这几种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岩溶内涝的形成除与降雨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各种地貌系统的结构特点、岩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岩溶内涝的治理应针对不同岩溶地貌的水文地质条件、居民点和耕地的分布情况、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比等特点,选用适合的治理措施.常规的水利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运用对于岩溶内涝和岩溶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西岩溶景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岩溶景观主要分布于桂东北、桂中、桂西北和桂西南地区,有峰丛、峰林、孤峰、丘陵、天生桥、石林、象形山、崖壁、洞穴及各类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地下河、穿洞、洼(谷)地、漏斗、坡立谷、盆地、地表河、峡谷、天坑、天窗、竖井、瀑布、泉、湖泊、湿地等类型齐全、形态典型的岩溶景观,囊括所有岩溶景观的类型。它们主要以中上寒武统至中三叠统的碳酸盐岩为物质基础,首先以地表河流域(如红水河、柳江、漓江等)为主线,其次以岩溶地貌区划特征为区域划分标准,然后以所处行政区和所处流域位置(如上、中、下游)为辅线,呈线状有序、集中分布于各典型岩溶景观区及岩溶景区/公园/景点内。它们或以峰丛-峰林,或以岩溶风景河段,或以天坑群,或以地下河天窗群,或以峰丛平原,或以洞穴,或以天生桥,或以跨国瀑布等为核心,组合成多个特色突出,形态优美、珍稀、雄伟、典型,且类型齐全的流域岩溶景观带,并形成独具广西特色的"岛链式"岩溶景观分布格局。它们是全球亚热带岩溶地貌及景观典型集中发育区和杰出范例,是目前世界上展现塔状峰丛-峰林、锥状峰丛、高峰丛深洼地、峰林/孤峰平原、洞穴、天坑、天窗、地下河、天生桥、岩溶风景河段、瀑布、崖壁等岩溶景观美景最杰出的代表地,堪称全球"洞穴天坑之窗,地下河天窗之王,天生桥瀑布之奇,风景河段之美,峰丛峰林之魂"。同时,自晚三叠世以来,广西各区域(即各岩溶孤岛)的碳酸盐岩地层相继出露地表,分别进入各自的岩溶地貌/景观形成演化时代,历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等不同方向、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岩溶过程,分别形成峰丛-峰林、地下河洞穴、天坑-天窗-天生桥等各类典型的岩溶景观;并按时间序列和区域分异特征,以广西各岩溶区以及它们内部各岩溶地带相互之间水力联系的演变及区域地壳的间歇性隆升为时间界限和主线,将广西岩溶的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阶段(晚三叠世以来,碳酸盐岩地层出露,不同岩溶区始于不同地质时期)→雏形阶段(分轴型离散岛屿式成景过程,不同岩溶区始于不同地质时期)→重要发育阶段(主轴型离散岛屿式,不同岩溶区始于不同地质时期;集合型岛屿式成景过程,中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现代岩溶阶段(全新世以来至今)等4大成景阶段,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成景过程、特征和机制,总体可概括为分轴型、主轴型、离散型、集合型等4种岛屿式成景机制,并将其成景模式归纳为"岛链式成景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为广西开展石漠化生态恢复重建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美国Thematic Mapper(TM)和国产环境减灾卫星HJ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采样数据,在分析石漠化遥感光谱特征的基础上,以植被覆盖状况作为石漠化评价指标,采用框式分类方法对广西1988时相、2002时相、2007时相、2015时相4个时相石漠化状况进行等级制图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结果】2002时相广西石漠化面积最大,1988时相次之,2015时相最小。近30年来,广西石漠化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即1988—2002年呈增加趋势,2002—2015年呈逐渐减少趋势,石漠化程度得到控制。其中,1988时相,广西的喀斯特地区中部石漠化比较严重;2002时相,中部石漠化得到改善,西部加重;2007时相,西部石漠化得到改善,中东部加重;2015时相,全区石漠化得到全面的改善,呈现重度转中度、中度转轻度、轻度转潜在石漠化的良好态势。【结论】植被覆盖是衡量石漠化程度的有效标志,TM和HJ数据可较好的监测大范围石漠化时空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