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刑事和解制度虽然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运用和解方法处理刑事案件的做法却早已存在,而且刑事和解制度还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制度,对现实中已存在的和解现象进行规制,以便更好地维护案件当事人的利益,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邱迎春 《科技信息》2009,(33):T0374-T0375
所谓刑事和解制度,又称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目的是恢复被犯罪人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受到的损害,为犯罪者回归社会、平抑社会冲突创造良好条件,并使罪犯因此而改过自新,复归社会。本文通过其价值分析、价值体现等方面的说明。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的恢复性司法其实是在20世纪70年代于世界范围内开始广泛传播。在此理论拓展开后在西方实践的经验上,刑事和解制度便作为新型的司法制度在中国兴起,并对这一制度的适用逐步展开推广。刑事和解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机制,在我国是一种新的尝试,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对比、反思和探索。因此,刑事和解在我国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从西方引进刑事和解以来,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该制度经受着多种考验:有限的司法资源与可看得见的程序之间矛盾的考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和解意愿与国家刑罚垄断权之间矛盾的考验;赔偿能力决定论与刑法平等适用间的考验;民事契约引入后致使罪刑法定遭遇挑战的考验。虽然如此,在现今的司法环境下通过程序控制,应继续扩大刑事和解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晏乾 《当代地方科技》2011,(9):36-36,38
进入21世纪,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在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承包经营权纠纷、劳资纠纷中伴生的不稳定因素导致社会矛盾多发、纠纷数量激增,由此而引发的轻伤害案件逐年上升。在诉讼这一现代社会主流法治意识形态和主流法治话语的背景下,重估和解的价值,利用传统意义和解文化本土资源优势,将和解制度运用到轻伤害案件的侦查阶段,是有效解决司法资源有限性和社会矛盾多发性这一冲突矛盾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当前轻伤害案件的现状和刑事和解制度价值入手,对刑事和解制度在轻伤害案件侦查阶段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一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可以成功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刑事和解是贯彻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项有效措施,除了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几类依法从重处罚的案件外,其他刑事案件都可以进行刑事和解。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问题: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精神来理解的刑事和解的含义,以司法和谐的理念来确定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从公诉案件的处置权来判明刑事和解的启动主体,从刑事和解的负面效果预防来设计刑事和解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刑事和解制度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对于一项优越的刑事司法制度,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探索出适合于中国本土资源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之路,使其能为我国的司法制度服务,促进我国司法制度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促成和谐司法的重要元素,广泛地吸引了众多学者、司法工作者以及其他各界社会人士的眼球,以刑事和解制度为中心的研究也积极地展开,成果较为丰厚,但对于刑事和解制度的核心理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在参考了多种观点的基础上对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适用范围、启动等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作为在刑事领域中的一种特殊制度,从其提出以来就一直备受热议,尤其当论及在我国引进刑事和解制度时,观点更是不一。但就完善司法模式的角度以及刑事和解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而言,如能谨慎而科学地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正面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王珂  晏庆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4):97-100
刑事和解是二十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刑事思潮,被认为是刑事诉讼价值多元化的产物。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刑事和解作了初步的研究,而且目前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刑事和解的尝试。从刑事和解构造的两造出发考察刑事和解,对构建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刑事司法改革运动,刑事和解以其全新的理念和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各国刑事理论界和实务界青眼有加,其本土化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乃大势所趋.对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以及在西方国家的实践状况予以论述,对其本土化之可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具体的制度设计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是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基石,我国的刑事和解是在实践中自发产生的,其理论基础不同于西方国家。立足于我国刑事和解的实践,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利益共赢理论、被害人承诺理论为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以期对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黄瑞栋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00-103
为推动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和取得实际成效,有必要运用现代法治理念对逮捕程序进行改造。受害人与加害人达成和解的轻罪案件,对加害人可以不采取逮捕措施,即使是重罪案件也应当从宽处理。和解不捕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依据,又易于实际操作,可作为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解决刑事纠纷的司法制度,有自己的起源、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理论基础;西方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等,已存在较为成熟的刑事和解实践模式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独立性是相对于普通刑事审判制度而言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应独立自成体系,在制度设计理念、审判组织、具体程序安排和处理方式等方面,均应不同于成年人制度,独立发挥自身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是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它以恢复正义为核心,目的是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本文结合检察实践,从检察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讨了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实际运行及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中的人民调解模式,实现了刑事和解制度与人民调解制度的对接,体现了刑事和解的价值意蕴,既可以避免公检法机关在主持和解时的尴尬位置,又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贯彻能动司法。人民调解制度与刑事和解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人民调解模式应当成为我国刑事和解模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为《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刑事中的民事赔偿问题,有利于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节约司法资源,并切实做到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促使加害人更好的融入社会。但刑事和解在刑事诉讼法中的立法规定过于粗糙,只是一个简单的法条,其立法范围、和解协议、检察机关的角色和对刑事和解监督这几个方面存在缺陷,应该扩大刑事和解的疆界、法律规制刑事和解协议、明晰检察院的双重角色以及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立法完善后,不仅有利于被害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弥补,也有利于加害人更好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