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从本市经济地位出发,重点推进地方工业发展 1998年芜湖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分别为4.9%、16.3%、8.6%,全省为2.3%、10%、13%;芜湖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高于全省水平,占全省总量的6.83%。为此“十五”科技规划应从第二产业量与质的飞跃入手,重点推进地方工业经济发展。 二、从地理位置出发,加速新兴产业的形成 我省以合肥、芜湖、蚌埠3个综合工业城市为纵轴,以安庆、铜陵、马鞍山为横轴,纵轴以合肥为中心,纵横以芜湖为结点,构成全省“倒T”型工业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2.
《辽宁科技参考》2006,(3):37-38
辽宁省未来15年将重点发展八大领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到2010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20%的增长速度,先进制造、新材料等某些重点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合肥科技》2006,(4):2-2
在4月12日的安徽省科技大会上,我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对外发布。根据“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到2010年,我市将建设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基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0%以上,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五”末下降20%,初步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率先将合肥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技》2005,(10):I0001-I0001,F0003
今年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全力破解“三大难题”、打好“三场硬仗”,并启动实施了工业发展“12345工程”。其中特别提出,“通过三年奋斗,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以上”,这一目标的提出,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也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温州深入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的突破口,将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李林 《安徽科技》2010,(3):18-20
2009年.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围绕中心、应对危机、着眼发展、积极创新,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9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4亿元,同比增长2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6.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10.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刘旭 《安徽科技》2008,(8):10-11
今年以来,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0亿的发展任务。安徽省积极实施高新技术跨越科技行动,全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据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实现增加值38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9%;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出口额16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1%。综合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新 《安徽科技》2010,(8):29-29
2010年1-6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69.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76%,其中:当月完成产值501.84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37.89%。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21.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8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54%,其中:当月完成增加值136.68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8.34%。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出口额165.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89%,其中:当月完成出口33.09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41.4%。合芜蚌3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62.76亿元.增加值416.14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1.82%和29.35%,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58.53%和57.65%。  相似文献   

8.
《合肥科技》2006,(10):2-3
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安徽合肥市委近期提出一个使当地干部群众备感振奋的目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要占全市工业增加值60%以上,并在中西部地区率先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根据计划,广西将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程”,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等领域,每年培育30家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达到25%左右,工业增加值达到310亿元。推动桂林、南宁、柳州、北海四大高新园区“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0.
科技在线     
本刊讯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显示,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实现增加值首次超过千亿元,达1094亿元,同比增长24.9%,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6.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作为珠海产学研合作重要产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质量不断提升。据统计,“十五”期间,珠海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1.4%,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7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85%。珠海已有德豪润达、威尔科技、东信和平、远光软件等4家民营科技企业相继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1月至6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69.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76%.完成全年任务的59.3%。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21.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8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54%。  相似文献   

13.
日前,芜湖市获批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型城市",并被省政府推荐上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在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全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中,芜湖市占三分之一,较上年新增6家;今年以来,19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其中新认定64家,重新认定88家,复审40家,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31.5亿元,同比增长13.3%;增加值320.1亿元,同比增长13.1%。组织开展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第一批48家企业正在按程序办理委托贷款.迈出了创新芜湖建设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14.
无锡高新产业的“牛市”走势,在2006年末再度传出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市科技局有关人士称,在该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一周年之际,2006年度该市高新产业产值达2600亿,同比增长25%。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8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3%,高新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三分之一强的格局已牢不可破。  相似文献   

15.
"十五"以来,铜陵市高新技术产业和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预计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可实现技工贸收入6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例将达到22%,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基地产值和技工贸收入将超过50亿元.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元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跨上新台阶.据快报统计,200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利税62.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比上一年增加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4.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  相似文献   

17.
彭湘 《科技潮》2003,(1):56-57
北京市的中心城区都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十五”期间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同时部分中心城区将高新技术产业也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从目前现状看,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显著,已逐步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发展势头令人担忧。比如东城区,2001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2.8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4%,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仅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面对入世和举办奥运会,以及北京市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形势,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如何利用优势和特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产值2013年已突破千亿元,占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14.68亿元,同比增长33.92%.截至2013年底,宁波市已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1299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当前,宁波正在实施《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  相似文献   

19.
一、江干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 1.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发展 全区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目录统计的企业48家,其中高技术产业21家.据统计,2007年1-10月份,完成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8.29亿元,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8%和26.4%,增加值高于工业增加值增幅2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科办 《安徽科技》2016,(7):9-10
正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创新驱动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支撑,坚持"全省抓创新、优先抓转化、重点抓产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25.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2.7%、10.5%,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62.4%(居全国第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