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云辉 《科技资讯》2014,(4):226-227
搞要:河道底泥中积累的大量污染物质作为二次污染源严重影响了水体环境。文章分析了底泥的主要污染物种类,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目的是在实现底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有效型、环境友好型的底泥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选用12种植物对上海市某Cd污染黑臭河道底泥进行了修复试验研究,考察了修复植物对Cd污染底泥的耐受性、富集转运特性和修复效果,以期为实际开展植物修复Cd污染河道底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除移植的灯芯草(Juncus effusus L.)生长情况较差外,其余11种植物对试验底泥均有良好的耐受性;龙葵(Solanum nigrum L.)、灯芯草、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 L.)、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 (Miq.) H. Ohba)以及大吴风草(Farfugrium japonicum (L. f.) Kitam.)地上部分的Cd质量比均高于4.50 mg/kg;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灯芯草、金盏菊、八宝景天、大吴风草以及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对Cd的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 factor, BCF)与转运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 TF)均大于1;龙葵、金盏菊、美洲商陆以及三叶鬼针草(Bide...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环保清淤以及资源化处置的实施是目前工程中的关键部分和无法解决的部分。此项研究同广州市河道清淤项目结合起来,在同日本管道搅拌固话机械设备结合的基础上开展重金属污染底泥的资源化处置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某典型黑臭城市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利用6种典型草本植物对Cd-Zn-Cu复合污染河道底泥进行了修复实验研究,并考察了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披碱草、籽粒苋以及紫花苜蓿对底泥中重金属的耐受性、富集转运特征和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除白三叶外,其余5种实验植物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均有良好的耐受性;黑麦草对Cd和Zn的吸收能力较强,其体内Zn含量高达707.69 mg/kg;披碱草对Cu的吸收能力较强;除紫花苜蓿对Zn的积累外,其余5种实验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主要在地下部分;高羊茅和黑麦草对Cd与Zn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对Cd、Zn及Cu的提取效率分别在7%、6%及2%以上,说明这2种实验植物对Cd-Zn-Cu复合污染河道底泥具有较大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5.
六氯苯污染底泥的电动力学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动力学方法对六氯苯污染的底泥进行修复研究,分析了底泥中六氯苯的迁移特性,研究了影响六氯苯去除效果的因素.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水平,确定了电动力学修复的最佳工作条件:以不锈钢片为电极,电极间距为80mm,在外加电压15V,电解质NaCl投加量5g,初始pH值为1.0,经过6h的处理后,六氯苯去除率可达58.8%.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某典型黑臭城市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 利用 6 种典型草本植物对 Cd-Zn-Cu 复合污染河道底泥进行了修复实验研究, 并考察了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披碱草、籽粒苋以及紫花苜蓿对底泥中重金属的耐受性、 富集转运特征和修复效果. 结果表明: 除白三叶外, 其余 5 种实验植物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黑麦草对 Cd 和 Zn 的吸收能力较强, 其体内 Zn 含量高达 707.69 mg/kg; 披碱草对 Cu 的吸收能力较强; 除紫花苜蓿对 Zn 的积累外, 其余 5 种实验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主要在地下部分; 高羊茅和黑麦草对 Cd 与 Zn 的富集系数均大于 1, 且对 Cd、Zn 及 Cu 的提取效率分别在 7%、6% 及 2% 以上, 说明这 2 种实验植物对 Cd-Zn-Cu 复合污染河道底泥具有较大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7.
该项目针对目前胭脂湖底泥污染严重的现状,邀请国内3家公司对胭脂湖底泥原位修复开展为期45 d的中试实验。中试结果表明:采取原位修复的方法治理胭脂湖底泥污染是可行的,如果以稳定底泥污染物和水质为主要目标,则B公司的处理措施是最优方案,如果以底泥污染物削减为主要目标,则A公司的处理措施是最优方案,由于胭脂湖底泥原位修复的核心是削减有机质和TN,因此比选结果,确定A公司的处理措施为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8.
植物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排污河道污染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印度芥菜、超积累油菜、紫花苜蓿在施用不同配比的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上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及超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配比的增加,植物发芽率的抑止程度也增加;适应底泥中高浓度复合污染的植物,底泥施用能促进其生长,提高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植物体内积累的重金属Zn、Pb、Cd以生长在底泥与土壤比为2:1的印度芥菜为最大,分别为1 521 mg/kg、453 mg/kg和11.7 mg/kg;Cu、Ni积累量以生长于底泥中的玉米为最大,分别为128 mg/kg和89.1 m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底泥中有机物以种植玉米的底泥为最大,为76.89%.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套的能谱分析发现,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聚集存在;经X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确证了配合体之间及重金属和配合体相互形成架桥而聚集成团,形成重金属结合物积累在植物体内,且在植物根部发现积累了Cu的有机氯化物.种植前后底泥的X射线衍射对比表明,种植后重金属的晶格结构和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苏州河底泥污染状况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关于苏州河底泥的处理处置,因为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而出现了疏浚底泥和不疏浚底泥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结合自己参与底泥研究的亲身体会,对底泥的是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两种观点的差异,得出应当疏浚的结论并对底泥疏浚后的出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三类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即环保疏浚技术、原位覆盖技术、原位钝化技术的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内容、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各项技术的优缺点、费用效益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环保疏浚技术适用于大面积重污染湖区或河口底泥污染的控制,原位覆盖技术适用于中深水湖泊、海域或河流底泥污染的控制,原位钝化技术适合于风浪扰动不大、非饮用水源地功能湖泊底泥污染的控制。并对三项技术在我国湖泊底泥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湖泊;底泥污染;控制技术;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在单纯控制河流与湖泊外源污染条件下,由底泥释放出来的内源污染物仍能导致水体发生再次污染及富营养化的现象,从污染水体底泥着手,提出一种生态、经济、快速和效果稳定的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即原位钝化技术。该技术利用加入对底泥污染物具有钝化作用的钝化剂,经过沉淀、吸附等理化作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是一种高效的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技术。系统阐述了原位钝化剂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功能以及优点与不足,对比分析了铝盐、铁盐、钙盐钝化剂以及这3种钝化剂的相互组合及其与其他材料搭配形成的复合钝化剂(称之为组合钝化剂)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概述了国内外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一方面是组合钝化剂的推广及应用,另一方面则是研发新型的钝化剂。  相似文献   

12.
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覆盖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污染底泥修复技术,它与传统的底泥修复技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更小的生态风险和更低廉的成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就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覆盖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污染底泥修复技术,它与传统的底泥修复技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更小的生态风险和更低廉的成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就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湖泥底污染及其处理问题,分别介绍了底泥污染的危害及其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分析了原位修复技术及其异位处理后的各项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性,为我国河湖底泥的修复及进一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整治城市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以江西鹰潭信江河道污染底泥为处理对象。采用化学淋洗和固化稳定化技术相结合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设计化学淋洗模型,分析淋洗效果和固化稳定化参数。结果表明,理想淋洗剂为草酸,淋洗时间8 h,固液比1:5,浓度0.2 mol.L-1。复合稳定剂最优配比为FeSO4:MgO:高岭土9:11:6,投加量为100%。固化材料配比选择底泥:水泥:石灰:砂子=50:6:4:5。处理后的底泥浸出重金属浓度低于标准限值,固化后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3.48 MPa。  相似文献   

16.
南京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状况,以南京城区黑臭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测定底泥中总氮、总磷、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含量;并分别采用有机指数与污染指数对底泥营养盐,污染负荷指数对重金属进行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总氮、总磷及有机质的均值分别为1 537.81 mg/kg、1 905.83 mg/kg、7.62%,三者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重金属Zn、Ni、Cr、Cu及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 699.10mg/kg、276.21 mg/kg、535.53 mg/kg、588.80 mg/kg和124.79 mg/kg,各金属元素均远超南京土壤背景值且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底泥营养盐评价结果表明黑臭河道底泥受到有机和磷污染比氮更为严重,底泥污染负荷指数(PLI)范围在4.01~24.72之间;黑臭河道底泥普遍受到重金属污染。与其他受污染水体(未达到黑臭水平)相比,黑臭河道底泥有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大沙河底泥毒物污染特征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大沙河底泥毒物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沙河底泥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毒物污染,底泥毒物污染趋势与水体毒物污染趋势基本一致;还结合化学监测方法,分析了大沙河底泥毒物主要为有机毒物.此外,就大沙河底泥毒物的治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盘龙江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盘龙江底泥5种重金属锌(Zn)、铜(Cu)、镉(Cd)、铅(Pb)、铬(Cr)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Haka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盘龙江底泥5种重金属对水域污染程度,对水域和周围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对盘龙江底泥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锌(Zn)、铜(Cu)、镉(Cd)的污染较为严重.盘龙江各河段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有所不同,以油管桥、圆通桥、南太桥、双龙桥为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盘龙江底泥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在大部分河段为低度污染或中度污染,但镉(Cd)对盘龙江水域和周围环境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性.  相似文献   

19.
用生物促生剂修复受污染底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促生剂修复底泥技术的可行性,定期向受污染底泥中注入生物促生剂,监测上覆水体的水质指标,并观察表层底泥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将生物促生剂直接注射到底泥中能很好地刺激底泥中原有异养菌的生长,并对反硫化细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在为期60d的试验中,异氧菌数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由105个/g(以干泥计)提高到106个/g(以干泥计);反硫化细菌数量则大大减少,由试验初始阶段的1.2×105个/g(以干泥计)到试验结束后的小于2.0×103个/g(以干泥计).但上覆水中的氮、磷、CODcr等指标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荆马河、废黄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纳工业废水为主的荆马河和纳生活污水为主的废黄河底泥重金属进行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污染成因和底泥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荆马河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明显重于废黄河,重金属的来源不同,但其相关性相似,针对不同成因,对两河重金属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