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OTS分子膜的摩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蒋玮  雒建斌  温诗铸 《科学通报》2000,45(17):1900-1904
在单晶硅和玻璃的基体上制备了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的自组装膜,并采用自行研制的环境控制式点接触纯滑动微摩擦性能测量仪测试了其摩擦特性,考察了湿度对OTS自组装膜及基体表面摩擦性能的影响。基体摩擦系数为0.4~0.5,在其表面制备OTS自组装膜之后,摩擦系数降至0.1左右,且黏滑现象得到减轻,表明OTS膜具有较好的润滑特性。由于OTS自组装膜具有强斥水性,其摩擦学性能对湿度变化不敏感,在20%~  相似文献   

3.
方德声 《科学》2004,56(4):21-21
据美国Science,2004,303:65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颜德岳等通过研究,得到长度达厘米级、直径达毫米级、单臂厚度为400纳米的多壁管,将自发超分子自组装研究拓展到宏观尺度.  相似文献   

4.
孙晶  王力彦  高见  于曦  王治强 《科学通报》2004,49(24):2531-2535
设计合成了两种代数的外围带有羧基、内核为9,10-二苯基蒽的聚苯醚型树状分子. 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 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两种代数的树状分子与聚4-乙烯基吡啶的交替沉积. 研究表明, 这种将发色团引入多层膜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脱附. 同时, 荧光光谱的研究证明, 树状分子可以防止发色团在薄膜中的聚集, 增大树状分子的代数可以增强单个发色团的荧光强度, 这为发光材料薄膜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吴海明 《科学通报》1995,40(21):1938-1938
一些非完全互溶的混合单分子膜会在气-液界面发生相分离现象,形成多种二维微晶畴(Domain)结构,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与认识准二维混合体系中诸如相变、分相等多种物理过程的机会.同时,混合单分子膜这一结构形式,还提供了一种将多种功能分子组装于同一个单分子层中的方法.因此,对混合单分子膜微观结构的研究与表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偶氮苯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特征电化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强  于化忠  蔡生民  刘忠范 《科学通报》1996,41(18):1670-1672
自组装膜作为在分子水平上设计界面结构的方法,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两方面均得到广泛的发展。自组装膜的电化学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但是主要的研究工作则集中在简单可逆的氧化还原体系,例如:二茂铁衍生物、紫精类、醌类、钌和锇的联吡啶和胺的络合物。我们的目的是应用高度有序和致密的自组装膜研究复杂的偶氮苯基团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在初步的研究中,我们已成功地将偶氮苯导入自组装膜体系,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电化学响应,本文报道了系列新型偶氮苯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构造以及电化学性质的考察。这样一个全新体系使得我们能够洞察在有序分子组装体系中所进行的电子转移与离子传递的特征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原子力显微镜用于LB有序分子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具有原子级分辨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LB有序分子膜有着其它表面分析仪器所无与伦比的优势。本文概述了该方面的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LB膜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光电双活性偶氮苯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光化学和电化学活性的有机分子在功能器件开发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偶氮苯衍生物是典型的化合物之一,如图1A所示,它具有光致顺反异构化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双重活性.利用偶氮苯衍生物有序分子组装体系的光电化学性质,我们提出了“单向循环”的新型信息存储原理.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利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将偶氮苯长链脂肪酸衍生物分子固定在ITO导电玻璃上而形成高度有序的单分子膜.由于偶氮苯衍生物分子是物理吸附在基底上,在反复进行光化学及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常常脱落到电解质溶液中,从而造成单分子膜的脱落;同时偶氮苯从反式到顺式过程伴随着空间的增大,因此在致密有序的LB膜中顺反异构化效率较低.我们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偶氮苯衍生物通过与基底的  相似文献   

9.
李宝芳 《科学通报》1993,38(9):859-859
利用不带长烷基链的染料和长链脂肪酸混合,以制备染料的LB膜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许多不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亦能形成LB膜,在分子构筑术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混合单分子膜在不同表面压下的结构是不清楚。最近,法国和德国先后报道了以偏振激光为光源,CCD摄像机作为图像接收器的显微技  相似文献   

10.
超分子科学: 认识物质世界的新层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希  沈家骢 《科学通报》2003,48(14):1477-1478
经过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 超分子化学已远远超越了原来有机化学主客体体系的范畴,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概念和体系: 如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超分子器件、超分子材料等, 构成了化学大家族中一个颇具魅力的新学科[1,2]. 同时, 超分子的思想使得人们重新审视许多传统的但仍具很大挑战的已有学科分支, 如配位化学、液晶化学、包合物化学等, 并给它们带来了新的研究空间. 超分子化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处于化学、生物和物理学的交界处, 体现在这些学科从不同角度揭示分子组装的推动力及调控规律. 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中, 超分子化学已发展成了超分子科学, 被认为是21世纪新概念和高技术的一个重要源头[3].  相似文献   

11.
李冕  倪文秀  詹顺泽  周小平  李丹 《科学通报》2014,(15):1382-1397
超分子配位化学是当今化学学科的前沿研究中最为中心和发展最迅猛的分支之一.其中晶体工程,尤其是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和功能,正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和参与.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简要总结了超分子配位晶态聚集体的自组装合成、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若干规律.主要介绍了原位反应与模板合成,调控构筑基元的尺寸、形状、连接性、相互弱作用等结构策略,以及发光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的热致变色、化学传感等功能,并简要阐述了构效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光功能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海明 《科学通报》1995,40(18):1676-1676
近10年来,利用荧光显微术和布儒斯特角显微术等光学观测手段,已对气-液界面上两亲性分子的微晶畴结构(Domain)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组分单分子膜从液态扩张相(LE)到液态凝聚相(LC)的相变过程,很少涉及混合单分子膜的畴结构与相行为.这一状况主要源于光学显微术在分辨率上的局限性.新近出现的原子力显微术(AFM)由于其具有极高的分辨率,为混合单分子膜Domain结构的观测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这里,我们报道在混合单分子膜——花生酸(AA)和5,10,15-三苯基-20-(4-dl-α-苯丙氨酰氨基)苯基卟啉(TPPP)中所形成的Domain以及Domain的某些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3.
郭岩宝  王德国  张嗣伟 《科学通报》2009,54(21):3390-3394
利用分子沉积技术在石英和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含有Cu2+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聚丙烯酸(PAA)分子沉积膜, 然后将不同层数的分子沉积膜浸入到刚刚配制的硫化钠水溶液中. CuS纳米颗粒在分子沉积膜中原位生成, 从而制备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XPS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进行表征, 并利用AFM研究了膜的纳米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原位纳米颗粒掺杂分子沉积膜具有较小的摩擦力和较高的耐磨寿命.  相似文献   

14.
单分子膜调控草酸钙晶体成核和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欧阳健明 《科学通报》2004,49(2):107-114
近年来, 来自医学、生物、材料和化学等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尿结石主要组分草酸钙(CaOxa)的矿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具有类似细胞膜结构的单分子膜是重要的模型体系之一. 本文综述了单分子膜对CaOxa晶体成核、生长和晶面取向的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单分子膜亲水头基、疏水尾链、膜聚集态、亚相抑制剂等因素对膜控晶体生长的影响, 从晶格匹配、分子模型、静电作用、氢键、异相成核理论、空间定位与约束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单分子膜诱导晶体生长的本质原因, 并论述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计算机模型等方法得到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15.
希夫碱在铜表面上的自组装膜的STM和XP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全贞兰  陈慎豪  华兰  雷圣宾  崔学桂 《科学通报》2001,46(19):1618-1621
用自组装技术在铜表面上制备了希夫碱单分子膜,并用STM和XPS等现代表面分析方法对所得到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邻香兰素邻氨基酚确实能在铜表面上形成取向、紧密排列的有序单分子自组装膜。而邻香兰素邻氨基酚分子中的两个苯环并不是平辅在铜表面上,而是以一定角度倾斜。这一自组装新体系的开发对自组装技术在金属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应用必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鲍涵  韦天新  李秀丽  赵哲  崔和  张鹏 《科学通报》2012,(12):1006-1010
利用以分子印迹聚合物(MIP)膜作为识别单元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对2,4,6-三硝基甲苯(TNT)进行了检测.通过热引发聚合反应,在SPR传感芯片的裸金表面合成了TNT印迹聚合物膜.采用乙腈/乙酸(9:1,V/V)混合有机溶剂可以快速将TNT模板分子洗脱下来,表现为SPR共振角偏移了0.7°.吸附实验结果表明,TNT分子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108mol/L,并且在1×108~1×105mol/L浓度范围内SPR共振角度的变化(θ)与TNT浓度的负对数(lg[TNT])成线性关系.选择性研究表明,该SPR传感器对于浓度为1×104mol/L的TNT结构类似物2,4,5-三硝基甲苯和1,3,5-三硝基-1,3,5-六氢化三嗪(RDX)没有响应.研究结果说明,结合了MIP的SPR传感器对TNT的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强选择性和长久稳定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胡晓莉  张晨辉  雒建斌  温诗铸 《科学通报》2005,50(21):2422-2426
采用浸涂方法在磁头表面制备聚甲基丙烯酸氟代辛酯(PFAM)分子膜, 对磁头表进行表面改性, 并利用时间飞行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接触角测量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FAM分子膜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浓度是影响分子膜厚度、表面形貌和摩擦特性的主要因素. 溶液浓度为500 μg/g时制备的分子膜具有最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磁头经过20000次起停循环后黏着力不超过2.4 g. 因此, 磁头表面制备致密且缺陷少的PFAM分子膜有助于磁头磁盘之间的润滑, 减少摩擦磨损, 提高磁头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