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明确亚诺斯盆地的勘探潜力,需对盆地进行成藏组合分析。首先对盆地进行地质评价,然后进行成藏组合
评价,最后对每个二级成藏组合的油气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进行研究,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亚诺斯盆地成藏条件
优越,根据储层含油气情况,将盆地划分为证实的中部、潜在的上部和下部共3 套一级成藏组合。根据盆地的构造、生
储盖与油气富集特征等6 项原则,进一步将中部成藏组合划分为上白垩统、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4 套二级成藏组
合。研究认为,盆地所有成藏组合内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为3.06×108 t 油当量,以上白垩统成藏组合的资源规模最大。
对于盆地下步勘探,应以上白垩统和始新统成藏组合为主,内斜坡带和前渊带为主要目标区带。首次应用的成藏组合
分析步骤和划分原则等研究方法对其他盆地的成藏组合研究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3.
锡尔特盆地是世界上最有利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地层主要由上中生界和新生界组成.盆地的生油岩、储层、盖层发育,圈闭类型丰富,各种成藏要素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良好,油气资源丰富.盆地前裂谷含油气层系和裂谷期含油气层系内油气藏的形成,都受控于断块隆起.盆地可分为3个油气聚集带,其中,东部油气聚集带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Barinas Apure盆地目前仅在西部前渊带取得有限规模的发现,多年来未能取得勘探突破,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勘探方向。为明确盆地的勘探潜力,在类比分析盆地油气成藏特征的基础上,对盆地开展成藏组合分析,评价其资源潜力及分布,提出了有关勘探潜力和方向的3点新认识:1系统分析了盆地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证实其成藏条件优越,中长距离成藏模式勘探潜力大。南美北部统一的上白垩统浅海相泥岩为盆地提供了充足的油源;上白垩统和第三系浅海、河流相砂岩埋藏浅,储集性能优越;海侵泥岩封堵性能良好;常规油气为中近源成藏模式,取得一定规模发现,重油为远源成藏模式,发现较少。2首次对盆地进行了成藏组合评价。常规油气以上白垩统成藏组合为主,重油以第三系成藏组合为主。3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较大。常规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为5.06×108t油当量,重油总资源量为14.93×108t。研究认为,对于盆地的勘探,内斜坡带重油可作为当前勘探突破的目标。常规油气以上白垩统成藏组合为主,重油以第三系成藏组合为主;前陆斜坡带是下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北非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古生代早期的克拉通泛盆地及海西运动之后的拗陷作用阶段,形成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和中生代拗陷盆地叠加而成的叠合盆地。在对三叠盆地中生界-古生界成藏组合研究中主要综合分析了:(1)烃源岩和储集砂体区域分布;(2)古构造、主要断裂及不整合面的特征与分布,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特征及空间分布;(3)不同成藏组合烃源岩区域分布特征;(4)不同成藏组合盖层分布区域,特别是区域性盖层分布特征,同时结合不同类型圈闭的分布规律以及油气系统的保存状况,将盆地内中生界-古生界划分为三叠系Tagi组成藏组合、奥陶系Hamra组成藏组合及寒武系R组成藏组合。通过不同成藏组合的生、储、盖层基本要素的分析,认为盆地内海西期古隆起区,以及盆地斜坡区为有利成藏组合主要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6.
宾都尼盆地是印尼东部重要的中生界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克拉通内坳陷、裂谷期、被动陆缘和挤压反转期4期构造演化,形成现今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和储盖组合多发育于中古生界,晚二叠世与早中侏罗世煤系地层是主力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始晚中新世,以生气为主。侏罗系三角洲-滨岸砂体为优质储层,原生粒间孔发育,平均孔隙度15%,平均渗透率18mD,属于中孔-中高渗透储层;盆地中北部前渊斜坡带发育一系列背斜、断背斜圈闭,且发现了大量气田群;天然气多以“下生上储”,即从前渊坳陷气源灶沿着砂体和断层运移至侏罗系砂岩圈闭聚集成藏。综合分析认为,储层质量和有效圈闭是侏罗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东部逆冲褶皱带与海湾南部斜坡带是未来勘探的两个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马中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3)
巴西桑托斯(Santos)盆地是典型的大西洋型深水盆地:盆地经历同裂谷→过渡→后裂谷(漂移)3个演化阶段.裂谷期Guaratiba组湖相黑色页岩为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后裂谷期Itajai-Acu组深水页岩是盆地次要的烃源岩;盆地主要发育第三系Marambaia组浊积砂岩、白垩统Santos组浊积砂岩、Guaruja组碳酸盐岩和Guaratiba组砂岩和灰岩共4套储集层,油气主要富集在Guaratiba组砂岩和灰岩储集层中;盆地过渡期发育的Ariri组盐岩层是盆地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第三系层间泥页岩为盆地局部层间盖层;以主要含油气储集层为核心,将盆地划分为下部、中部和上部3套成藏组合,运用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3套成藏组合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7.673×109,14.138×109和6.821×109桶,综合分析认为盆地下部勘探潜力区为东部的下部成藏组合和西部的中、上部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和地层不整合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盆地内经历了裂陷盆地、碰撞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 4个演化阶段。裂陷盆地控制了石炭系烃源岩 ,使其沿裂陷槽分布 ;碰撞前陆盆地将二叠系烃源岩局限于玛湖、昌吉、克拉美丽山等山前坳陷内 ;陆内坳陷期从三叠纪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末 ,盆地内泥岩和煤岩广泛分布 ;陆内俯冲前陆盆地发育在南缘西部。因而 ,古、新近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安集海呼图壁一带。烃源岩演化和油源对比表明 ,盆地内有 3次成藏期 ,分别为印支期 (T3 )、燕山期 (J3 )和喜山期(E2 ) ,形成了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 4个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在盆地内可划分出西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腹部 5个油气聚集区带。准噶尔盆地的成藏模式主要有逆冲断阶不整合单向充注、压扭背斜双向充注、断隆带双向充注、披覆背斜单向充注、逆冲背斜带单向充注和斜坡带单向充注 6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与构造油藏相同,形成隐蔽油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主要为生、储、盖、运、圈、保6个方面.在油气成藏的众多条件中,源岩、储层和圈闭是最基本的条件.二连盆地主要发育腾格尔组腾一段和阿尔善组阿四段2套主力烃源岩;阿尔善组阿四段、腾格尔组腾一段和腾二段3套主要储集层以及3套优质盖层.这3个基本成藏条件在不同构造类型的盆地中常形成不同类型的组合模式.二连盆地由于凹陷数量多,类型全,因而生储盖组合模式丰富.根据二连盆地构造、沉积背景的不同,其组合模式可以概括为:①单断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②构造反转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③双断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不同类型的成藏条件组合模式一般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安哥拉宽扎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特征研究为基础,重点开展了宽扎盆地的盐上和盐下构造单元划分及盆地油气成藏基本条件研究,系统总结了宽扎盆地的白垩系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宽扎盆地经历了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被动陆缘阶段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不同的构造演化控制着宽扎盆地的盐上、盐下构造单元变化及生储盖条件的变化,形成了盐下自生自储运聚成藏模式和盐上下生上储跨越式运聚成藏模式。宽扎盆地临近大西洋枢纽带以西及附近深海的盐下地垒(高地)与盐岩分布厚盐区的叠置区域是盐下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其勘探潜力大。宽扎盆地盐上Albian阶碳酸盐岩及砂岩发育的盆地近海区域是盐上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1.
下古生界碎屑岩成藏组合是阿曼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成藏组合,寒武系—志留系Haima群储层及上覆泥岩层构成了基本的储盖组合,Huqf群烃源岩为最主要的供烃源岩。在系统解剖油气成藏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次盆油气成藏作用与过程,并分析了其勘探潜力与风险。在Ghaba次盆主体部位,Huqf群烃源岩现今以生气为主,深埋升温裂解而成的焦沥青多充填了早期圈闭孔隙空间,应关注白垩纪之后形成的新圈闭;受中央古隆起阻隔,Ghaba次盆东翼圈闭充注有效性差。南阿曼次盆中部,厚层Ara盐岩阻隔油气垂向运移至浅层Haima群中,圈闭有效性偏差。南阿曼次盆东翼,Ara盐层被持续溶解后,释放出盐内和盐下圈闭中先期聚集的原油,可重新聚集成藏,原油勘探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2.
滨里海盆地的油气藏与下二叠统空谷阶区域性的盐岩密切相关。该盆地东南部的 Sagizski区块(简称S区块)油气富集,目前的主要勘探目标为盐上层系(包括盐上地层和盐间地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块Ashikol S.、Kaganai、Sarly S.、Taskuduk、Sarykumak E.、Kardasyn、Kopa和Oryskazgan 8个典型油气藏或含油气构造的精细解剖,总结并对比了其生油岩、储层、盖层、圈闭、流体、输导体系、保存条件等特征,并综合多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S区块盐上层系的油气藏共有三次成藏期,时间分别在三叠纪末期至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末期和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指出了S区块油气藏的主控因素:盐窗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储层控制油气藏的分布,断裂对油气藏的分布有很大影响;并建立了该区块8种油气成藏模式,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运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伊犁盆地侏罗系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和生烃潜力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有机岩石学及地化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八道湾煤中镜质组、壳质组含量远远高于西山窑组;反映生烃性能的有机地化指标也优于西山窑组.认为八道湾组煤属较好的煤成烃源岩,而西山窑组煤相对为较差的烃源岩.八道湾组虽然富含有利生烃组分,但由于成熟度偏低,煤系地层中砂岩比例较高,不易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地区寒武系油气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高台组钻井勘探并未取得较大进展。为分析寒武系高台组流体包裹体特征,明确川东地区高台组油气运移史和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通过采取镜下观察,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间接投影定年法,对研究区进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油气成藏时期与油气潜力。结果表明寒武系高台组流体包裹体宿主矿物为裂缝充填方解石和溶孔充填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17.8~205.1℃;充注期次主要包括生烃初期充注期、生油高峰充注期和原油裂解充注期,形成了先低后高的三期“幕式”油气充注模式;三期流体活动分别对应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侏罗世和中侏罗世。综合构造等条件分析认为,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天然气有利于向盐间白云岩储层运聚成藏,可能为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维也纳盆地的地层和断裂发育特征, 总结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并对该盆地的勘探潜力进行探讨。维也纳盆地是位于东阿尔卑斯与西喀尔巴阡褶皱带之间的走滑拉分盆地, 具有波西米亚和古生界至中生界双重基底, 构造演化分为侏罗纪伸展断陷、白垩纪至早中新世逆冲推覆和中新世中期盆地拉分3 个阶段。维也纳盆地自下而上形成3 个构造层, 分别为侏罗系至白垩系原地沉积层、二叠系至古近系外来推覆体沉积层和新近系沉积层。维也纳盆地发育上侏罗统泥灰岩和古近系页岩两套烃源岩, 上侏罗统启莫里阶Malmian 组泥灰岩是主要的烃源岩。储层分布于三叠系至新近系中新统的各个层段, 其中最重要的储层为中新统浅水三角洲相砂岩, 其油气储量占总储量的 76%, 其次为三叠系亮晶白云岩。区域盖层为新近系页岩。综合评价认为, 中生界外来推覆体(复理石浊积岩和三叠系白云岩)和原地中生界沉积物(即第二、第三构造层)是最重要的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16.
季曼-伯朝拉盆地是俄罗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前裂谷、裂谷、被动陆缘和前陆4期演化阶段,形成现今古被动边缘-前陆叠合的构造格局。盆地不同期次的构造演化及叠合效应控制着盆地的烃源岩、储层发育和分布,进而控制了油气分布规律。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和储盖组合多发育于中晚古生界,上泥盆统多马尼克组烃源岩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主力储层为中上泥盆统、石炭系-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储层物性整体较好;圈闭类型多为岩性-构造型圈闭;盆地油气主要沿着早期裂谷的反转隆起分布。盆地勘探程度分布不均,其中东部前渊区以及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表明,前渊地区是最有潜力的含气区,海域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未来勘探的两个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王家山地区沉积环境分析与构造隆升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王家山地区新生代地层沉积相研究,划分出7个沉积旋回;盆地沉积与高原隆升的响应关系揭示出高原29Ma以来先后经历了初期隆升至稳定阶段(29.0—21.4Ma)、中期随升至稳定阶段(21.4—6.25Ma)、后期逐步隆升阶段(6.25—3.58Ma)和晚期急剧强烈隆升阶段(3.58—0Ma),可见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