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1,1-二苯基乙烯(DPE)为添加剂,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GPC、1H-NMR、ESI-MS表征了PMMA大分子的结构。结果表明,在DPE存在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可控聚合的特征: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增加而增加,分子量分布较窄;DPE用量越大,相同时间下单体转化率越低;相同单体转化率下,DPE用量越大,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低。PMMA大分子主要结构为一个DPE端基的链自由基和一个PMMA链自由基间偶合终止生成的含有一个DPE单元的特征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涂膜法制备了共聚组成不同的(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poly(3HB-co-4HB)]生物可降解膜。通过土壤和猪胰脂肪酶降解实验,考察了降解过程中样品质量、分子量及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降解和酶降解都经过表面腐蚀过程,无定形态首先降解,样品质量逐渐损失,分子量逐渐减少;结晶度对膜的腐蚀形貌有很大的影响,降解速率都随4HB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脂肪酶降解速率比土壤降解速率快,但分子量减少的程度不及土壤降解,并且在降解过程中出现了小分子量的低聚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计算模拟研究了聚氧化乙烯(PEO)水溶液在温度为20~40℃时的光降解行为,考察了分子链平均断裂次数与每g PEO分子链断裂次数随辐照时间的变化,建立了数均分子量随辐照时间的变化与降解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式,并通过Python软件模拟分子链断裂过程。结果表明:分子链平均断裂次数与每g PEO分子链断裂次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多,与辐照时间呈线性关系。PEO水溶液降解过程活化能为19.8 kJ/mol。随机降解分子量分布系数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中间降解分子量分布系数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与GPC测试结果对比,表明PEO降解符合中间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9,9'-bixanthydrol (Bixan)为引发剂,在四氢呋喃溶液中于80℃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制得了末端带有引发剂残片的聚合物PMMA-XTOH。1H-NMR分析证实了聚合物链中含有引发剂残片,紫外光谱分析说明聚合物链两端均含有引发剂残片,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聚合物PMMA-XTOH分子量也随之增加,分子量分布为1.5~2。进一步以PMMA-XTOH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本体聚合,制得了PMMA-b-PS嵌段共聚物,随反应时间延长,共聚物的分子量迅速增长,分子量分布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氧化程度对叉烧风味料中肽化合物分布规律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氧化程度(POV)值,通过反应型叉烧风味料制备方法,对生成的叉烧风味料肽分子量分布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肽类分子量主要分布的区间是120~5000Da,反应后的总肽类占比增加。随着POV值增加,相比较反应前的肽段分布,分子量大于10000Da的肽段分子减少,120~1000Da的肽段分子增加。当POV值小于50meq/(kg脂肪)时,分子量为1000~5000Da的肽段分子增加,小于120Da的肽段分子明显减少;POV值大于等于50meq/(kg脂肪)时,分子量为1000~5000Da的肽段分子减少,小于120Da的肽段分子增加。POV值为40~50meq/(kg脂肪)的风味化油脂,各肽段分子量分布变化最大,对叉烧风味料风味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研究了人工合成高聚物磺化聚丙烯酰胺(PAMS)在微细粒钛铁矿和长石上的吸附特性及它们的絮凝行为;用光电子能谱(ESCA)和分子轨道(MO)理论研究了絮凝剂PAMS与钛铁矿和长石的作用机理;并根据絮凝剂与矿物作用的差别进行了微细粒钛铁矿、钒钛磁铁矿、长石矿料的絮凝分离试验。PAMS在矿物表面上的吸附量与其平衡浓度有线性关系。吸附量随平衡浓度增加而增加。在钛铁矿上的吸附量及吸附强度均比长石大。分子轨道理论分析和光电子能谱证实PAMS的磺酸基在钛铁矿表面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在长石上是弱氢键作用。采用一种新的工艺流程:选择性混合絮凝-磁选-超声波解絮凝-磁选可从含20.35%TiO_2及29.7%Fe的物料中选出钛铁矿精矿和钒钛磁铁矿精矿,品位分别为42.12%TiO_2,58.10%Fe;回收率相应为83%及90%。  相似文献   

7.
高氨氮难降解渗滤液电解氧化处理的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实验得到的优化电解氧化工况下,对不同初始氨氮质量浓度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并分析了电解过程中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的可生化性变化.另外,还从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和腐殖酸、富里酸和亲水性部分的变化两方面,来讨论电解氧化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表明: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越低,氨氮的去除速率越慢,电解中氨氮先于化学需氧量被完全去除;电解后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向小分子量方向转变,使得电解出水中分子量在10×103u以上的有机物占总量比例由18.4%降到6.7%,分子量在1×103u以下的有机物占总量比例由30.5%增至56.3%;电解后腐殖酸部分基本上都被降解,而电解对富里酸和亲水性部分的去除率相对较低;电解90 min时,出水腐殖酸、富里酸和亲水性部分的比紫外吸收值较电解前减少了75%左右,难降解物质含量大幅度下降,使得出水ρBOD5/ρCOD由0.06上升到0.27.  相似文献   

8.
针对聚合物减阻剂易于降解的问题,探讨聚氧化乙烯的减阻和机械降解规律。采用自行研制的旋转圆盘减阻率测试设备,辅以乌氏黏度计,通过研究水相减阻PEO的分子量、浓度、温度对减阻性能的影响,并探讨机械和超声降解引起的减阻率和溶液黏度变化。减阻聚合物的减阻效果与本身空间结构、流体的流动状态、聚合物浓度等有关。同环道系统的测试规律一致,PEO减阻率随旋转圆盘转速引起的雷诺数增加而增加。不同分子量的PEO均存在最佳减阻加剂浓度,高分子量的最佳加剂浓度要低于低分子量。温度升高,不利于没有侧链的PEO的减阻。PEO的降解过程是由外加能量的传递诱导自由基反应,机械降解过程在搅拌30 min后就不再明显;超声降解,随着时间的延长,降解比例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甲基乙酸三硫代碳酸酯(S,S’-bis(α,α’-dimethylacetic acid)trithiocarbonate)作为链转移剂、4,4′-偶氮二(4-氰基戊酸)(ACVA)作为引发剂,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的方法合成不同分子量的羧基封端的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PVP).采用H-NMR和FTI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研究聚合温度、反应时间和链转移剂浓度对PVP分子量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单体转化率,单体转化率与PVP分子量呈线性增加关系,在保证单体转化率的情况下,随着RAFT试剂用量增加,PVP分子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酶3种酶在不同加酶量下酶解金枪鱼加工副产物(下脚料)过程对其可溶性蛋白转化率的影响,以及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酵母菌3种可食用性商业菌在不同添加量下对其可溶性蛋白转化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金枪鱼下脚料添加量为2 g,料液比1:5时,酶解过程风味蛋白酶转化率最大值16.79%,胰蛋白酶转化率最大值16.63%,中性蛋白酶转化率最大值16.57%。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接种量40%在发酵第5天时,蛋白转化率最大值为16.48%,嗜热链球菌接种量30%在发酵第5天时,蛋白转化率最大值15.77%,酶解及发酵过程,分别能使蛋白转化率提高,提高金枪鱼下脚料等低值海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在不同加酶量及接种量条件,不同接种时间下可溶蛋白转化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处理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不同水源水以针对性的强化工艺提高有机物去除率,以超滤膜法分析了长江下游段水源水经常规工艺及活性炭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C)的分子量(MW)分布,以有各工艺单元对有机物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长江水源水以小分子量的有机物为主(小于10 k Dalton的有机物占64.40%);常规工艺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去除率很高,尤其对MV为10 k Dalton以上的有机物去除率达67%以上,但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去除率很低.常规工艺对Mw为1~10 k Dalton的有机物去除率仅为28%,而MW小于1 k Dalton的有机物反而增加了30%左右.经活性炭处理后,MW小于1 k Dalton的有机物去除率达84%;出水UV254值及SUVA值比滤后水分别下降25%和10%.  相似文献   

12.
苯乙烯的原子转移悬浮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氯化苄为引发剂 ,氯化亚铜为催化剂 ,2 ,2′-联吡啶为配体 ,采用开放体系 ,外加搅拌 ,氮气保护下 ,初步研究了苯乙烯在 95℃ ,水为分散相的原子转移悬浮聚合 .结果表明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平稳 ,分子量随转化率基本呈线性增加 ,分子量分布随转化率变窄 ,且分布比一般的自由基聚合窄 (分布指数可达 1 .63 ) .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为一级动力学关系 ,经计算 ,聚合体系的活性自由基浓度为 1 .1 8× 1 0 - 8mol/L.为了进一步验证原子转移悬浮聚合的可控性 ,还进行了相同温度下的苯乙烯悬浮热聚合 ,结果与相同时间的原子转移悬浮聚合相比 ,转化率高 (分别为 3 8.5 %和 2 8.1 % ) ,分子量大 (分别为 7764 2和 45 670 ) ,分子量分布宽 (分别为3 .0 2和 1 .67) ,进一步说明了在原子转移催化剂存在下的苯乙烯悬浮聚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控性 .  相似文献   

13.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研究了人工合成高聚物磺化聚丙烯酰胺(PAMS)在微细粒钛铁矿和长石上的吸附特性及它们的絮凝行为;用光电子能谱(ESCA)和分子轨道(MO)理论研究了絮凝剂PAMS与钛铁矿和长石的作用机理;并根据絮凝剂与矿物作用的差别进行了微细粒钛铁矿、钒钛磁铁矿、长石矿料的絮凝分离试验. PAMS在矿物表面上的吸附量与其平衡浓度有线性关系.吸附量随平衡浓度增加而增加.在钛铁矿上的吸附量及吸附量强度均比长石大.分子轨道理论分析和光电子能谱证实PAMS的磺酸基在钛铁矿表面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在长石上是弱氢键作用. 采用一种新的工艺流程:选择性混合絮凝-磁选-超声波解絮凝-磁选可从含20.35%TiO_2及29.7%Fe的物料中选出钛铁矿精矿和钒钛磁矿精矿,品位分别为42.12%TiO_2,58.10%Fe;回收率相应为83%及90%.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原位乳液聚合在纳米碳酸钙(CaCO3)粒子表面接枝包覆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借助于FT IR1、H-NMR、TGA和GPC等手段研究了PMMA界面层结构、热稳定性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纳米CaCO3粒子表面接枝的PMMA以间同(rr)立构结构为主,其含量约52.8%;热稳定性介于无皂和有皂乳液聚合之间,热分解温度比无皂乳液聚合的PMMA高约50°C,其分解主要由PMMA亚乙烯基链端的β-断裂及自由链断裂引起。纳米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分子量比均聚物大,分布也较宽。纳米CaCO3粒子的存在对PMMA的微结构没有影响,但对PMMA的热稳定性、分子量及其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微波辅助法降解废弃电路板非金属粉体,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降解程度,并根据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降解时间8 h,投料比10 g/100 mL,微波功率800 W,反应温度80℃,硝酸浓度40%。采用凝胶色谱仪分析出降解后溶液中有机物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0~1 000之间,这些有机分子还可通过分馏萃取等手段进一步回收,分离出的玻璃纤维可以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剂。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老化降解是影响油藏中聚合物驱效果的重要因素.聚合老化降解表观上是其特征黏度和黏度降低的过程,实质是聚合物分子量断裂引起的大分子向小分子降解的过程,聚合物降解过程中分子量分布发生变化,但其总质量浓度不变.假设聚合物由多个不同分子量的纯组分构成,建立的多组分模型可以描述聚合物老化降解过程中各组分质量浓度变化的过程.基于组分模型的构建思想,将多组分模型进行简化处理,构建了聚合物降解的两组分模型.假设聚合物老化降解发生在两组分之间,平均分子量较大的高组分聚合物向分子量较小的低组分聚合物降解.通过拟合具体的实验数据得到两组分模型的两个参数:低组分聚合物特征黏度和降解系数,进而通过两组分模型描述聚合物降解过程中特征黏度的变化过程,再结合特征黏度与黏度的半经验公式表征聚合物降解过程中黏度的变化.相对于多组分模型,两组分模型的参数更易获取,也不失对聚合物降解机制的体现,可以通过两组分模型描述聚合物的老化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球红假单胞菌降解褐煤时的煤样粒度、菌液用量、煤浆浓度、转化降解时间及pH值的变化,研究以上各因素对煤炭微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煤炭微生物转化率影响的大小为煤样粒度>煤浆浓度>降解时间>菌液用量。试验条件下,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煤样粒度-0.2mm、菌液用量10mL/100mL、煤浆质量浓度0.9g/50mL、降解时间14d,此时经硝酸预处理的义马褐煤的煤炭微生物转化率为41.72%;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培养基pH值是在呈上升的趋势。用XRD和FTIR测试分析了褐煤的微生物转化产物,结果表明,转化产物的芳香聚合度和分子量有很大程度降低,官能团含量也发生了变化,褐煤样中的大量芳香类高聚物降解为低分子量类物质及其他类物质。研究为实现煤炭微生物降解的产业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乙酸一过氧化氢体系,在均相和酸性条件下降解壳聚糖,考察了反应温度、乙酸浓度和过氧化氢浓度对氧化降解反应的影响.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反应温度70℃,乙酸浓度1%,过氧化氢浓度3%,反应时间10h.对降解产物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平均分子量在10000以上、5000~10000和5000以下3个不同分子量分布段的低聚壳聚糖产物.低聚壳聚糖5000—10000分子量分布段平均分子量为7300左右,最终产率为37%.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沙颍河污水的排放,保证西淝河线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基于MIKE11建立了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以氨氮为水质指标,分析了污水下泄过程中污染物的降解与稀释特性对西淝河取水口水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汛前随着支干流量比增加,污染团从主要受降解作用为主过渡到稀释作用为主;汛初下泄的污水主要依靠干流的稀释作用降低质量浓度;当沙颍河在汛前和汛初的下泄污水流量分别大于淮干流量的10%和7%时,取水口水质有超Ⅲ类水的风险;取水口氨氮质量浓度与支干流量比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二者的拟合效果与污染团受干流稀释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用四极质谱法测CCl_4的质谱。根据所测四氯化碳各种碎片离子的同位素分布比,计算出氯元素原子的平均原子量及CCl_4的平均分子量。结果表明:质谱法测得的CCl_4分子量比冻点下降法、蒸气密度法、……等所测CCl_4分子量的偏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