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不同产地云黄连不同部位中盐酸小檗碱、药根碱和巴马汀3种生物碱积累量差异,旨在寻找云黄连优质产区及为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云黄连采收期,分别采集泸水、贡山、福贡、腾冲4县共10个地区的云黄连居群,测定云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片3个部位的生物量,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不同部位中盐酸小檗碱、药根碱和巴马汀的含量.结果显示,云黄连不同部位3种生物碱含量大小依次为根茎>叶>须根.云黄连根茎中3种生物碱在不同产地间差异显著,其中贡山县后山、贡山县丙中洛神山、贡山县普拉底乡3个地区所产云黄连生物碱含量、生物量、生物积累量较高.其中贡山县普拉底乡积累量最高,其盐酸小檗碱、药根碱和巴马汀单株平均积累量分别为46.899,2.76,1.708 mg.结论:在云黄连种植生产过程中,在考察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时,还应考虑其生物量.综合比较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生物量、3种生物碱含量及其积累量等因素,确定贡山县后山、贡山县丙中洛神山、贡山县普拉底乡为云黄连优质产区.非药用部位中3种生物碱的积累量较大,应收集后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达到云黄连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药效学试验对白术不同等级饮片进行质量评价,为传统白术饮片等级划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传统分级方法,结合饮片颜色、大小、厚度、气味等外观性状,将白术生品饮片分为三个等级,采用番泻叶"苦寒泻下"法,建立小鼠腹泻病理模型,研究白术不同等级饮片对小鼠腹泻模型的改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术不同等级给药组对小鼠肠推进率、体质量、脾脏指数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白术不同等级饮片对小鼠腹泻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一级饮片对小鼠腹泻模型的改善作用优于二级、三级饮片(P0.05),且二级、三级饮片的药效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将二级、三级饮片合并为一个等级。结论:基于小鼠腹泻模型进行白术生品饮片的等级研究,方法可行,结果为饮片等级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法国Alpha公司生产的Astree电子舌对四种不同品种大米进行区分识别研究,系统研究了大米样品经过不同预处理方法后的区分识别效果、研究味觉传感器优化前后大米样品区分效果、研究应用PCA、DFA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区分识别效果;结果表明,大米经简单预处理后,电子舌能有效区分、识别出不同品种的大米。在大米品质检测方面,电子舌应用是一个新的检测方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冻藏对水产品呈味物质含量和整体呈味特征的影响,以冻藏前后的马氏珠母贝肉为原料,分别采用水煮、酶解两种方式制备新鲜、冷冻贝肉提取物;利用电子舌测定不同提取物整体滋味轮廓差异,并结合人工感官评定评价整体呈味特征;测定了不同提取物的基本成分、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和有机碱含量,并通过滋味活性值评价这些呈味物质对提取物滋味的贡献。电子舌味觉特征检测结果表明:新鲜贝肉水煮提取物甜味最强,强于冷冻贝肉水煮提取物;鲜味、甜味和丰富度是新鲜贝肉酶解提取物的重要味觉特征,其中甜味值和丰富度值高于冷冻贝肉酶解提取物。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鲜贝肉酶解提取物最接近谷氨酸钠的呈味特征。人工感官评定结果显示,冷冻贝肉提取物较新鲜贝肉提取物甜味和鲜味强度减弱,酸味更突出,并带有刺激性。呈味物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新鲜贝肉水煮提取物中甘氨酸和5′-一磷酸腺苷的含量较冷冻贝肉水煮提取物分别增加了19.30g/kg、302.60mg/100g;新鲜贝肉酶解提取物中谷氨酸和琥珀酸含量高达27.60g/kg、1352.70mg/100g,显著高于冷冻贝肉酶解提取物(P<0.05)。冻藏处理会导致马氏珠母贝肉提取物中鲜味物质和甜味物质含量降低,苦味物质含量增加,提取物鲜美味感减弱。  相似文献   

5.
罗彦龙  李婷婷 《科技信息》2011,(18):203-203
为有效指导临床用药和中药新产品的研发,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延胡索、延胡索与白芷、延胡索与当归不同配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得出延胡索与白芷配伍中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其次是延胡索与当归配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延胡索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在三者中最少。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四川名贵道地药材川贝母及其组培物的有效药用成分总生物碱含量与其体外抑菌作用强弱变化规律,采用酶解法与乙醇回流法结合提取生物碱,通过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选取典型ATCC质控菌株和临床分离致病菌株作为供试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生物碱对供试菌株的抑菌圈大小,采用96孔板两倍稀释法,测定生物碱对供试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同时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川贝母组培物的总生物碱含量超过川贝母的114.07%;川贝母组培物总生物碱含量的快速增长与其体外抑菌作用强弱呈现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比较、评价不同产地半夏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硫酸-蒽酮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对不同产地半夏药材中的总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和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产地的半夏药材中总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半夏药材的质量受产地影响较大,经聚类分析可将39份来源不同的半夏药材分为Ⅲ类,第Ⅰ类产地主要为云南、贵州地区,这类药材中总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普遍偏低,综合质量较差;第Ⅱ类产地为甘肃,质量居中;第Ⅲ类产地为四川,这类药材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较高,综合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斑花黄堇、迭裂黄堇、塞北紫堇和矮紫堇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检验,并对其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浸提、索氏和超声提取法,以石油醚、95%乙醇和纯水为提取剂分别制备不同极性提取液;采用试管法、纸反应法及薄层层析法分别对提取液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指示剂和显色剂颜色或沉淀反应,检查所含化学成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斑花黄堇、迭裂黄堇、塞北紫堇和矮紫堇总生物碱含量分别是0.53、0.67、1.10和2.03 mg/g,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多糖及苷、酚类、鞣质、生物碱、黄酮、有机酸、甾体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明确了4种紫堇属藏药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别及其总生物碱含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浓度(4.00,2.00,1.00,0.50和0.25 mg/L)的黄连生物碱(黄连碱、小檗碱、表小檗碱、巴马汀)处理肝癌细胞(HepG2),应用HPLC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黄连生物碱在HepG2细胞中的吸收及黄连生物碱对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同一浓度下,HepG2细胞内黄连碱的浓度最高,小檗碱次之,其余生物碱含量较低;UCP2的表达量,黄连碱组最高、小檗碱次之,且随着黄连碱浓度和表小檗碱浓度的不断增加,细胞内UCP2相对表达量也增加,其它两组对UCP2表达影响不明显.黄连碱与小檗碱可以促进线粒体UCP2的表达且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不同时期所采集的两种草样中总的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生长时间较长的草样中的总的生物碱含量较高。不同的草样中总的生物碱含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选用滇产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Lindl)植株不同生长时期和细胞培养不同阶段,采用碱性氯仿提取生物碱,用溴甲酚绿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其含量,最终研究结果表明:金钗石斛茎中总生物碱含量前3年逐年递增,从各部位来看,都呈现叶>茎>根的分布规律,宜3年采收;细胞不同生长阶段中1月至6月总生物碱含量都基本呈现逐月递增。金钗石斛细胞培养具备直接提取替代原药成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所获得的木瓜饮片甲醇总提物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为改进木瓜饮片的生产方法,提高木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木瓜饮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并比较其指纹图谱.结果:4种不同的样品在组分上的差异较小,HPLC指纹图谱有27个共有峰.但不同加工方法获得的样品所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存在差异,其中鲜切饮片与鲜木瓜含量相近,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含量为0.89%.结论:鲜切饮片克服了传统加工方法的不足,更好地保存了齐墩果酸、熊果酸等药用成分,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光寻址(LAPS)型电子舌的基本结构及检测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元分析(PCA)的味觉识别算法.通过对LAPS型电子舌提取到的信号特征进行主元分析,在其第一主元和第二主元得分图上,5种基本味道样本溶液的落点在各自区域内互不干扰,5种基本味道能够很好地区分.进一步采用最小距离法对其分类,表明该方法优势突出,对5种基本味道分类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6.54%.试验表明,将主元分析应用于LAPS型电子舌的味觉检测分析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为研制小型化LAPS型电子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正交法来确定黄柏总生物碱不同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黄柏为原料,分别以水、乙醇为提取剂,提取黄柏生物碱.采用单因素试验,按照所给定的条件和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不同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的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得出的显著条件,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L9(33)正交实验方法优选提取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以水为提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是100 ℃水浴下提取次数为4次,提取时间为2.5 h,料液比1:16.提取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是46.55 mg/g.乙醇为提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是70 ℃水浴下乙醇浓度为70 %,料液比1:12,提取时间为80 min,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是68.49 mg/g.结论 提取工艺设计合理,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操作简便,提取剂为乙醇比水的提取时间短,节省能源,总生物碱提取率高32.03%.  相似文献   

15.
煎煮法提取卷叶贝母组培物总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煎煮法提取卷叶贝母组培物的总生物碱并测定其含量.通过对煎煮材料大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实验,并以贝母素乙为测定标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提取条件下的总生物碱含量.实验结果显示,煎煮材料大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3个因素均影响卷叶贝母组培物中总生物碱含量.选择适宜的卷叶贝母组培物大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有效物生物碱的溶出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夏枯草饮片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控制,对市售18批饮片进行了外观性状考察、TLC鉴别以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检测,建立了夏枯草饮片HPLC指纹图谱和咖啡酸、迷迭香酸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用于对不同批次饮片的模式识别。结果表明,18批饮片外观性状均符合药典标准,但少有符合传统对优品夏枯草外观的要求。TLC图谱均可检出迷迭香酸;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酸不溶性灰分除3批外,其余符合药典要求,但不同批次间有较大的差异;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较高,批次间主要色谱峰峰面积和批次间咖啡酸、迷迭香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异。通过上述研究,对市售饮片质量有了初步了解,建议提高外观评价标准,增加指纹图谱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毒草小花棘豆的地下与地上部分生物碱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小花棘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生物碱主要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异同.采用酸碱法提取,LC-MS法检测生物碱成分.分别获得了小花棘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总离子流图和主要成分准分子离子的质谱数据.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地下部分含有生物碱成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主要生物碱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略有不同,地下部分至少比地上部分多2种生物碱成分.  相似文献   

18.
野生和组培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和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组培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不同部位和生长状态下的总生物碱含量,并应用切片技术对生物碱进行组织化学定位,建立了石蜡切片观察生物碱分布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市售川贝母、野生川贝母鳞茎和组培川贝母的不同部位中,组培的再生鳞茎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带不定根的愈伤组织次之;在多种染色方法中,采用传统石蜡切片并用碘化铋钾定位生物碱效果较好;鳞茎中的生物碱主要分布于薄壁细胞内,愈伤组织中的生物碱则主要分布于细胞壁周围;野生川贝母鳞茎中生物碱分布同淀粉粒有一定关系,而在组培鳞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寻找一种能够同时有效分离纯化益母草总黄酮和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的方法.即,采用SP825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益母草总黄酮,收集水洗脱液,分离纯化得到总生物碱;60%乙醇洗脱得到总黄酮,分别采用比色法于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结果发现:总黄酮含量为21.35%,收率为64.17%;总生物碱含量为25.65%,收率为65.98%.从而证实:SP825大孔吸附树脂能够有效富集益母草总黄酮,同时,从水洗脱液分离纯化得到的总生物碱有效部位含量和收率均较高.该方法经济节省,操作简便,并且提高了药材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八角枫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测定黔产八角枫中的水分、浸出物含量,并规定其限度范围,为八角枫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八角枫碱为标准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八角枫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依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水分和浸出物测定方法,测定八角枫中水分和浸出物含量。结果:八角枫碱在0.180~0.450 mg/mL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Y=1.6024X-0.0389,R2=0.9996,吸光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9%,RSD<3%。不同产地10批次八角枫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在0.015%~0.029%之间,水分含量在4.36%~9.00%之间,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在10.23%~24.59%之间,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在9.69%~23.81%之间,建议水分含量不得超过8.5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不得低于10.06%和9.54%。结论:采用酸性燃料比色法测定八角枫中的总生物碱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同时,水分和浸出物含量的测定结果可以用于八角枫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