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交联体系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AAKE RS 150流变仪对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交联反应所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流变性及其时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为0.1g/L及NaCl质量浓度为2.0g/L的交联聚合物溶液与同条件的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流变性不同,交联聚合物溶液在中等剪切速率范围内(400~1000s^-1)表现为胀流性,低剪切速率(43~400s^-1)时为假塑性,高剪切速率(1000~1500^-1)时表现为牛顿性;而相应的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只表现轻微的假塑性(5~900s^-1)。交联聚合物溶液具有时间效应,表现为负触变性(震凝性),而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流变性不产生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2.
3.
系统研究了在NaOH水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时不同聚丙烯酰胺的黏均分子量和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一聚合物在不同NaOH水溶液质量分数时的黏均分子量,并应用相关软件,通过不同的模拟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同一聚丙烯酰胺样品的分子量测定值随NaOH水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成指数增加;对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随着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大,系数a逐渐增大,而指数b逐渐减少,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通过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表观黏均分子量来计算聚丙烯酰胺原样品分子量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测定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真实黏均分子量(M_(ηA))的适用范围和准确度以及精密性. 相似文献
4.
5.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系统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反应制备阳离子絮凝剂的工艺条件。对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质量分数等对合成目标产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探索,并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热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温度55 ℃,过硫酸铵与甲醛次硫酸氢钠(质量比为7:3)总质量分数0.0125%,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的质量分数0.0125%,单体质量分数35%,阳离子度3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CPAM)的分子量为2.5×106,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6.
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分子链较长,只要在大分子链上有几个交联点,就会形成形成水凝皎造成溶解性急剧下降,本文介绍了交联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微球通过延迟膨胀后的增黏作用及吸附、滞留堵塞窜流孔道,这一调剖机制与体系黏度密切相关。基于反相微乳液聚合合成一系列阳离子微球,通过测量吸水膨胀后微球的黏度,考察交联剂浓度、阳离子度对微球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适的稳定交联剂浓度是颗粒空间结构形成及增强相互作用的重要条件;阳离子度为10%即有较好的增黏作用;微球质量浓度在0.1%~1%的范围内,不同阳离子度微球的黏度变化符合Tan修改的KriegerDougherty模型,该模型扩大了现有模型的浓度范围,其中比体积参数k及其下降指数m的变化可以衡量颗粒之间缠连作用及反离子造成的渗透失胀的程度。Herschel-Bulkely方程的黏性指数可以衡量电黏作用最强时的微球浓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采用Span-OP复合乳化剂和K2S2O8水溶液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获得稳定微乳液体系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分析了影响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因素,探讨了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方法及其溶解性,试验合成了高分子量、速溶、粉末状聚丙烯酰胺产品。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单体为原料,采用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出了特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研究了聚合体系的pH值、催化剂、链转移剂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与溶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当pH值为6.8,催化剂用量为0.05%,链转移剂为0.01%,引发剂用量为0.4%,在此条件下合成得到的聚合产品分子量高达8 900万,产品溶解性能好,20 min内可以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10.
高价金属离子与聚丙烯酰胺的交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Zr(Ⅳ),Al(Ⅲ),Fe(Ⅲ),Cr(Ⅲ)和Ti(Ⅳ)等高价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化学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价金属离子通过水解聚合可生成多核羟桥络离子.试验证实,高价金属离子与聚丙烯酰胺(PAM)的交联体系具有最高成冻酸度,此酸度主要由体系中高价金属离子的性质所决定.PAM水解度对交联有一定影响,水解度太大或太小的PAM都不能形成冻胶,高价金属离子是以其多核羟桥络离子与PAM的羧基形成极性键和配位键产生交联的. 相似文献
11.
分散聚合法制备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乙醇-水为混合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作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研究了醇水比、单体浓度、引发剂及分菜往日量对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影响,从而制备出较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2.
沉淀聚合法制备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乙醇和丙酮为混合溶剂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研究结果表明 :丙烯酰胺在乙醇和丙酮中的沉淀聚合反应时间短 ,转化率达 97%.通过调节乙醇和丙酮的质量比和单体浓度可以获得 (2 .0~ 2 4)×1 0 4的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 .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可以在氢氧化锂/尿素的混合水介质中溶解.选取三种不同分子量的纤维素,在N,N-二甲基乙酰胺/氯化锂体系中进行溶解,并通过粘度法,准确确定其分子量.而后,在4.2%氢氧化锂与12%尿素的水介质中溶解它们.通过粘度法测定其特性参数,得到该溶液体系的M—H方程:[η]=1.695×10^-3Mη^0.914(mL·g^-1).并测定了体系的ML和q值分别为387.5nm^-1和6.1nm,显示纤维素在该溶剂中以半柔性链的形式存在.同时,采用SEM和POM(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分别研究了纤维素在溶解前后结构的变化,同样证实在氢氧化锂/尿素体系中纤维素可以很好地被分散,且通过不同的组装方式形成新的集聚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改性聚丙烯酰胺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对污水中金属离子吸附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先制得交联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再用氨基硫脲对交联聚丙烯酰胺进行功能化改性,反应制得以聚丙烯酰胺为主链,侧链带螯合基团的改性氨基硫脲树脂.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并用动态吸附法测定了该树脂对几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发现该树脂对银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17.
驱油用水解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用于碱-聚合物驱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长曲线,讨论SRB对HPAM溶液粘度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稀溶液粘度法对所合成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PEASO3的分子量进行了估测.先通过含0.1M NaNO3的PPEASO3水溶液的粘度测量数据求出其特性粘数[η],再利用Mark-Houwink方程[η]=KMαη和有关文献中的三种参考聚合物的K、α值计算得到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Mη,最后取其平均值得到PPEASO3的粘均分子量为Mη≈150K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