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工业油脚或皂脚制备混合脂肪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新的油脂水解工艺——常压多级催化水解法 .主要考察了油脂水解工艺的各项制约因素 ,如 :水的用量、p H值、反应温度、催化剂体系以及反应时间的影响 ,确定了油脂水解最佳工艺条件 ,并针对水解条件初步探讨了催化剂作用机理和油脂水解反应动力学特征 .实验表明 :在所考察范围内的最佳条件下 ,以花生油脚与花生皂脚为原料制备混合脂肪酸产率分别可达 75 .4% ,88.5 % ,同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证实了产物的主要官能团 .  相似文献   

2.
脱酸与脱色处理是废弃油脂回收利用预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采用浸渍法制备活性炭(AC)/活性白土(AB)复合型固体碱,借助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表征固体碱性能,并使用固体碱对废弃油脂进行脱酸脱色处理,考察载体配比、浸渍液浓度、固体碱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脱除游离酸和有色杂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固体碱的最佳工艺参数为AC∶AB=6∶4,浸渍液浓度为10 g/L;脱酸-脱色处理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体碱用量为150mg/g,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70℃;在该条件下,废弃油脂的脱色率为54.77%,脱酸率为90.91%。  相似文献   

3.
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菜籽油毛油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化工艺条件.酯交换实验以菜籽油毛油和过量甲醇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主要对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等三个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找到了对酯交换反应影响最大的条件因素,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C、醇油摩尔比7.9:1、催化剂用量1.9 wt%.此时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4.
皂基就是一种制皂的基本原料,是将油脂和碱与水反应而成的。利用皂基制皂就是把皂基加热融化,加入精油和色素,定形冷却后即可得到造型美观的手工皂。制作工艺较冷制皂来说相对简单易操作,而且安全成功率高。对于皂基制作手工皂来说,透明度和软硬度以及润滑度都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笔者认为这些与加入乙醇的含量、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加入乙醇的时间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研究的方向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在选择皂基这种基本原材料的时候,为了使研究更加充分,我们对于皂基的市场平均价格以及皂基制皂的成本进行了计算,在选取最佳的制皂工艺条件的同时,也考虑到了成本的问题,使得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废弃毕赤酵母甘露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NaOH浓度、时间、温度和毕赤酵母浓度对甘露聚糖提取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对影响甘露聚糖提取的这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毕赤酵母甘露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5%,时间2.5 h,温度80℃,毕赤酵母浓度12.5%.最佳工艺条件下,甘露聚糖的提取率约为4.4%.  相似文献   

6.
以油脂、茶麸、碱液为基本原料,采用冷制法制取手工皂,研究制备过程中皂化温度、油脂种类、陈化时间和搅拌速度对皂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皂化温度为40~50℃时,皂样的总游离碱量更低且泡沫度较好;采用山茶油制皂的泡沫度较高;陈化时间超过70 d, pH值相对稳定在8.3左右;搅拌速度在200~300 r/min时,皂化反应可在30 min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一种工艺简便、价廉而高效的处理剂——改性吸附剂,对烹饪废弃的炸油进行了再生试验研究。对油脂再生工艺的最佳条件、安全性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酸性稻壳炭作为油脂脱色剂的制备及脱色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稻壳为原料,以 NaOH、H_2SD_4为辅料制备油脂脱色剂—酸性稻壳炭的方法,并确定了制备和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工业油脚或皂脚制备混合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新的油脂水解工艺--常压多级催化水解法,主要考察了油脂水解工艺的各项制约因素,如:水的用量、pH值、反应温度、催化剂体系以及反应时间的影响,确定了油脂水解最佳工艺条件,并针对水解条件初步探讨了催化剂作用机理和油脂水解反应动力学特征,实验表明:在所考察范围内的最佳条件下,以花生油脚与花生皂脚为原料制备混合脂肪酸产率分别可达75.4%,88.5%,同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普表征,证实了产物的主要官能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薏苡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90%乙醇,料液比为1∶8,在65℃热回流提取120 min。薏苡仁油的提取率为13.64%。本研究为薏苡仁油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酸和软脂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备上千种化工产品.如油酸的锰盐、钴盐可用作油漆催干剂,铜盐可作为渔网防腐剂,铝盐可用作织物防水剂等,油酸和软脂酸也可制做增塑剂、润滑剂、增稠剂等,用途极广,社会需求量很大.工业生产通过动植物油脂皂化而得,需消耗大量的食用油脂.目前,棉油加工过程中,大量的下脚皂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本法介绍了一种利用棉油皂脚制取油酸和软脂酸的方法,并经过多次实验,选择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提供了一种综合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制备了S2O82-/TiO2-ZrO2固体酸催化剂,对其催化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S2O82-/TiO2-ZrO2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S2O82-/TiO2-ZrO2在反应压力3.5KPa下催化废弃动植物油脂的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25℃,醇油摩尔比10:1,催化剂用量5%,反应时间3 h,此时废弃动植物油脂的酯化率超过89%,且催化剂重复和再生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型热压法制备凝胶化油脂,以降低高熔点、高黏度的乙基纤维素凝胶剂对油脂的氧化作用.实验以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为指标,在热压条件下制备凝胶化大豆油和起酥油产品,研究热压制备凝胶化油脂的工艺参数优化及对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工艺能够显著降低凝胶化油脂的各项氧化指标,制备凝胶化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搅拌速率150 r·min~(-1),热压压力0.20 MPa,物料预热温度100℃,在此条件下,凝胶化大豆油产品过氧化值比传统常压油浴工艺降低52.7%,茴香胺值降低45.1%,总氧化值降低48.5%,凝胶化起酥油产品过氧化值降低43.2%,茴香胺值降低34.8%,总氧化值降低39.3%.  相似文献   

14.
以红橘种子为原料,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量4因素对萃取红橘籽油得率的影响,以期获得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红橘种子油的最佳工艺.经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柑橘种子油的最佳工艺实际操作条件:萃取压力27MPa,萃取温度46℃,CO_2流量33L/h,萃取时间2.3h,在此条件下红橘种子油得率为31.90%.所得油脂色泽金黄,透明澄清,且符合食用植物油的常规理化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S2O82-/Al2O3-ZrO2固体酸催化剂,对其催化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S2O82-/Al2O3-ZrO2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S2O82-/Al2O3-ZrO2在反应压力3.5KPa下催化废弃动植物油脂的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25℃,醇油摩尔比10:1,催化剂用量5%,反应时间3h,此时废弃动植物油脂的酯化率超过87.9%,且催化剂重复和再生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通过改变NaOH的用量、CS2的用量、黄化搅拌时间、MgSO4的用量的单因素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NaOH溶液用量为20ml,CS2溶液用量为0.4ml,黄化搅拌时间为30min,MgSO4溶液用量为25ml的条件下制备的废弃茶叶渣纤维素黄原酸酯的吸附效果最好,其吸附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浓度为50mg/L的含铅或镉废水经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得到的废弃茶叶渣纤维素黄原酸酯处理后,铅或镉的吸附率提高了41.56%和34.78%.  相似文献   

17.
提取黄连木果油并以此为原料,通过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采用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确定酯交换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得生物柴油进行成分分析和理化性能检测.实验表明:以石油醚为溶剂,超声提取35min,黄连木果油得率可达到50%以上.所得黄连木果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4∶1,催化剂用量为1.6%,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40℃,转化率可达到98.74%.它与0#柴油的主要性能指标相接近,可以考虑按一定的比例调入柴油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葡萄籽油的提取和精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葡萄籽油提取和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文中的试验条件下,葡萄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石油醚为浸提剂,葡萄籽粒度60目、含水量7.0%、料液比1 g∶7 mL、温度70℃、浸提时间4h.葡萄籽油精炼工艺条件是:碱炼初温45℃,碱液浓度9.50%,超碱用量0.3%;水化加水量2%,水化时间分别为1.0、0.5 h;二次脱色工艺为活性脱色白土,加量第1次1%,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80℃,第2次加量1%,脱色时间15 min,温度85℃,真空度0.08 MPa;在真空度0.08 MPa、温度180℃、脱臭时间1 h条件下可以脱除葡萄籽油中的臭味成分,保持葡萄籽的固有香味.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八角茴香油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八角茴香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选取超声提取时液料比和温度为随机因子.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油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28℃,液料比(mL/g)为54:6.采用该工艺条件,八角茴香油的提取率可达到14.54%.验证试验值为14.40%,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96%.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栝楼籽油的萃取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栝楼籽粉碎细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对萃取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萃取栝楼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栝楼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栝楼籽粉碎细度90目、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3 h,萃取得率可达3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