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黄河流域1868座博物馆为研究样本,借助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位序规模法则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2012-2018年黄河流域博物馆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8年黄河流域博物馆数量呈上升趋势,占全国博物馆总量比重不断增长,增长率达到20.05%;黄河流域博物馆密度呈现不均衡的特点,随着年份的增长,密度高值不断增加且显现,分布呈现“多中心”模式并不断集中演化;黄河流域博物馆重心居于东部,椭圆空间形态具有“西南—东北”的分布,重心移动轨迹逐年向东移动,椭圆转角呈现出持续增大的态势;黄河流域博物馆整体呈正相关,极化作用明显,聚集格局愈发突显;黄河流域博物馆时空分布演化的影响力有差异性,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为次要因素,资源因素为一般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规模、密度、聚散及空间关联性等方面分析兰州市流动人口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市区流动人口规模相对较大且增长趋势明显,分区数量相差悬殊,街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密度变动差异显著,流动人口密度出现中心城区流动人口密度稀疏的内部异质特征,空间格局由单中心集聚向多中心集聚转变;流动人口分布具有近郊扩散的态势,分布重心向主城区西部和北部移动;空间关联较明显,集聚现象逐渐减弱,但整体上流动人口的西疏东密格局未打破.  相似文献   

3.
4.
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综合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空间变差函数和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了东北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加深的空间格局,高-高和低-低集聚特征显著;10年间高-高集聚区由南向北扩展,低-低集聚区由北部向南...  相似文献   

5.
基于南昌市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南昌市人口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南昌市人口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人口密度大致呈现"中心外围"格局,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西湖区系马桩街道内部,并向西南方向缓慢移动.②人口分布在空间上呈显著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特征,且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软件,采用人口密度、人口结构指数、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以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定量测度案例地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黄山市人口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的分布特征,其中屯溪区是黄山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黄山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呈正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分布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山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日趋明显.海拔、城镇化率、交通、旅游发展、政策等是影响黄山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乌鲁木齐市各类餐饮业的基础上,从文化地理角度,运用空间分析、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总结该市餐饮业的空间特征.结果得出乌鲁木齐市规模大、档次高且经营类别多的餐馆主要集中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这些城市中心地区,并且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郊区递减的态势,总体呈圈层式发展.餐饮业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水平、人口分布、交通便利程度、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化技术和土地利用的兰州市GDP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分产业建模的思路,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面积权重、反距离加权、距离衰减加幂指数的GDP数据空间化方法,实现了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的兰州市500 m×500 m格网GDP数据空间化仿真模拟.结果表明,2006年兰州市GDP总值分布具有明显的沿河谷地带聚集和沿交通线分布的特征,黄河兰州段及其支流湟水谷地是GDP最集中的地带,庄浪河、大通河、宛川河河谷和陇海、包兰铁路沿线是次聚集地带;同时,在永登县坪城、秦王川盆地和榆中县三角城盆地,GDP总量呈不连续的面状聚集,相对周边地区为GDP高值区,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差异,对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动态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煤炭省际调运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我国煤炭省际运输空间格局的演变及其影响,有助于我国煤炭综合运输及能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通过对我国1985年以来煤炭省际输出,输入量和省区的空间变化及社会和环境影响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煤炭省际调运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全国省际煤炭输出和输入量迅速增长,输出和输入的不均匀程度稍有减小。输出省区向西、向北偏移,输入省区向东南方向偏移。在主要的煤炭净输出省区中,山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内蒙古和陕西省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分散的区域性煤炭输出省区影响范围不断萎缩,输出量向邻近省区集中。我国煤炭省际运输空间格局的演变带来了一些社会和环境影响,煤炭省际运输量和运输距离的增加不仅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影响,也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带来了挑战,并对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了更多的隐患。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兴建,有效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对研究城市空间演变也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地面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出行时间以及交通路网为基础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最小阻抗的可达性分析模型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兰州市轨道交通相比地面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效率提高了2.64倍,有效缩短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市区外围轨道交通站的辐射范围大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的建设更有利于市区外围居民.轨道交通影响下兰州城市空间结构由扁椭圆状变为近似圆状特征,城市的时空压缩效应明显;城市的空间可达性得到明显提高且分布更加均衡,有效增强了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之间的城市联系.  相似文献   

11.
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西宁市创新企业的发展能够推动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创新产业的发展.本文以西宁市主城区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分析法、空间集聚程度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索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旨在通过研究创新企业集聚,推动西宁市创新产业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西宁市创新载体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西宁市创新载体呈现"主核心区+双次中心区+周边分散"的空间格局;西宁市创新企业的集聚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不同行政区影响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兰州市孕妇妊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孕妇的产前心理健康水平,使其顺利度过妊娠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兰州市某医院孕妇,以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兰州市孕妇与全国常模对比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一胎孕妇与二胎孕妇焦虑情绪的发生都与年龄有关,一胎孕妇焦虑情绪的发生与文化程度密切有关,二胎孕妇的焦虑情绪与居住地有关.结论:兰州市孕妇产前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应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提高孕妇的产前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孕妇的身心健康,以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178 749条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区位熵分析,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方面,探讨贵阳市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贵阳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已基本形成"双核多组团"的结构,极化成核现象显著,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空间上整体呈"Y"型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交通网络中心性好和地势低平的地区;②服务业分行业视角下,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数量和集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体分布模式呈现3种类型;专业化功能区差异明显,在城市边缘更易于形成专业化集聚区;③交通、地形、人口、城市规划是影响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策略,对山地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其富集程度逐渐成为衡量区域创新发展水平的重要表 征。基于2016—2020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法分析中国独角兽企 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影响中国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的关键性因素。 研究发现:(1)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集聚特征显著,分布密度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总体 上形成以沿海和沿长江为主轴的T字形空间发展格局;(2)独角兽企业空间重心向南方移动,标准 差椭圆向内陆地区延展;(3)东部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 企业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进入发展的起步阶段;(4)政府的科技投入强度、地方薪资水平、产业结 构和经济规模是影响独角兽企业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城乡收入比为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15年黄河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整个经济带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整个研究期表现为波动下降状态,近期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2)从空间分布看,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区域在西南部占据主导并形成连绵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小区域在中东、东部地区且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3)从空间关联特征看,主要以HH区和LL区为主,表明空间上存在集聚性.显著HH区在青海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和东部及吕梁山区形成连绵分布区,显著LL区逐渐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河南省中北部区域、内蒙古东西两侧区域等集聚分布.(4)从影响因素看,地形地貌发挥重要的"本底"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起基础性支撑作用,乡村振兴层面的"产业兴旺"起重要的支撑作用,"五化"的交织作用明显,电子商务业发挥的作用在不同区域表现不一致,"路径依赖"的效应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Moran’s I指数对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创新产出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索不同因素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特征,江苏、浙江、上海3个省级行政区已成为典型的区域创新“热点”,并对周边区域形成辐射效应;R&D人员全时当量、R&D投入强度、每十万人中高校在校人数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在不同区域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8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数据和2022年吉林一号高分遥感影像,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分析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十邑地区的195个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福州十邑传统村落聚落规模空间分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冷热点差异,研究区北部乡村聚落规模最大,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聚落规模最小;(2)传统村落聚落在形态上可以划分为团块型、条带型、散点型和团簇型4种类型,其中团块型村落的数量最多,条带型数量最少,不同类型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指数差异较大,且分布数量和规模与不同的地貌之间关系紧密;(3)传统村落聚落在空间上主要沿着十邑西部边缘地区大致呈C字型分布,表明古田、屏南、永泰和闽清4县的传统村落是历史上以福州城为中心的乡村地域的重要组成部分;(4)福州十邑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到高程、河流、道路、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和行政中心的影响较为明显,海拔越高、距河流越近的传统村落数量和规模越大,距离道路和行政中心越远、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越低的传统村落数量和规模越大。  相似文献   

19.
县域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和空间要素配置的基本单元。通过构建县域旅游竞争力评 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晋中市县域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借助最优参数地理探 测器模型(OPGD)分析县域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异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晋中市县域旅游竞争 力整体水平较高,各县域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高值区集中在西部呈带状分布,低值区在东部片状分 布;(2)晋中市县域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异的主导影响因素分别是旅游公共设施资源、旅游业发展实 力、旅游资源、经济发展实力、社会经济支持力,各影响因素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交互作用呈现出 双因子增强的效果;(3)经济发展实力、社会经济支持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影 响并不是简单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省晋城市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核密度估计、Voronoi图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居民点集聚在阳城县北部、市区中心和高平市中部,陵川县居民点分布比较分散,高平市、沁水县、阳城县和泽州县呈现为高度聚集分布;(2)高程、坡度、河流等自然因子和距离道路、中心城镇距离等人文因子影响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单因子影响最大的为高程,交互影响最大的为高程与距离中心城镇距离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和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