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九七二年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的完整女尸和精美丰富的文物,吸引了国内外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医学界人士等密切的注意和热烈的讨论。这个墓,发掘时现存封土高二十多米,底径五、六十米,巨大的椁室,万多斤防潮木炭,随葬品达千余件,丝织品很多等等,都表明这是一个很豪富的人的墓葬。根据出土文物研究,这墓是西汉初年轪侯家属的坟墓。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二年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的完整女尸和精美丰富的文物,吸引了国内外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医学界人士等密切的注意和热烈的讨论。这个墓,发掘时现存封土高二十多米,底径五、六十米,巨大的椁室,万多斤防潮木炭,随葬品达千余件,丝织品很多等等,都表明这是一个很豪富的人的墓葬。根据出土文物研究,这墓是西汉初年轪侯家属的坟墓。 轪侯利仓初封仅仅七百户,其家属墓葬竟如此豪奢,足见轪侯平日的财富是很多  相似文献   

3.
句町王墓主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广南县黑支果乡发现木椁墓葬出土的简牍,通过与马王堆汉墓、居延汉简等汉代隶书文字的比较,可辨识出木椁墓筒牍残缺不全的文字与王莽对句町王的贬职有关,漆木耳杯底部的"王成"就是<汉书>中的王"承",因而广南县黑支果乡发掘的木椁墓葬亦即<汉书>中的句町王"承"的墓葬.  相似文献   

4.
<正>1979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高邮县神居山发掘汉墓两座,前后经历四年时间。根据发掘资料初步考证,一号墓墓主人可能为西汉广陵国第一代历王胥,二号墓墓主人当为历王胥的夫人。刘胥为汉武帝之子,掌广陵王国,辖今扬州、高邮、宝应等地。神居山汉墓为大型“题凑”木椁墓。“题凑”木椁墓迄今全国已发掘出六座,但保存都不完好,唯高邮神居山汉墓保存较好。二号汉墓有三椁两棺,该墓木结构部分经推算约由500多立方米木材组成,用材种类很多。关于汉代墓葬结构所用木材,历史文献有所记载,为弄清这方面的问题,同时为研究中国古代丧葬制度及中国古代建筑史,我们对二号汉墓结构用材进行了鉴定。 一、材料和方法 送检木材分外棺木、内棺木、内椁木、“棺柩架”、中椁木、外藏椁盖木、“棺柩架”木栓、“题凑”木、“题凑”上盖木、“题凑”下盖木、木牍、地龙、底木、御马俑、木马等部分(附示意图),内木马因压缩变形,基本组织已无法分辨。棺椁由于埋入地下达两千余年之久,木材变色、腐朽,并压缩变形,有些已面目全非。鉴定工作主要以显微构造为依据,辅以肉眼和扩大镜下的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5.
浅论中国丧葬民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丧葬民俗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葬俗,以土葬为主。土葬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已经出现。 (一) 土葬的形式 最早的土葬多为地表葬,即在地面上放置死者,上面覆盖以土石。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大石墓或石棚,指在地表以大石块建筑墓室,也属于地表葬。除地表葬以外,常见的土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竖穴墓,指自地面向下掘土为墓穴,棺木下葬后,垒土为坟(也有不垒坟的)。竖穴墓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流行。比较讲究的竖穴墓,在墓室四周构置木椁或砌上砖石,称作“木椁墓”和“砖室墓”。木椁墓始于商代,战国、西汉时流行,汉代以后少见。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即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所能了解到的墓葬情况分析,初步确定六安双墩汉墓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大体上是可以接受的.但对墓主人身份的确定,不宜取铜壶"共府"铭文为核心证据,因为环绕双墩墓"共府"铭文的证据链基本上并不指向刘庆. 事实上,"六安飤丞"封泥等物件在确定墓主身份时更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我国绘画远在西汉时期就已有相当高的水平,以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帛画》为例,其创作思想和艺术技巧,就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产物,它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艺术总要推陈出新,所以中国画的创新问题,也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主椁室出现数量惊人的金器堆,马蹄金、玉器、竹简等陆续出土。2016年,这一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为近年考古工作所罕见,是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2011年3月,一通群众举报电话引出一座沉睡两千多年的古墓。现在,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千年古墓有哪些惊世发现?海昏侯墓重大考古发掘背后有哪些趣闻轶事?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如何展现他们的奢华生活?墓主身份的确认2016年1月,考古队员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这是西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7月29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义明大道东段赣州市水泵厂返迁房建设工地发现了一座东晋古墓,赣州市博物馆紧急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发现时后室被挖掘机无意揭露,并且墓顶中部发现一个椭圆形盗洞,早年被盗。墓葬形制为多级单室墓,用台阶分为前室、后室、祭台、甬道。墓室内残长7.47米,后室放  相似文献   

10.
海昏侯刘贺为汉武帝之孙,西汉第二代昌邑王,第一代海昏侯,一生经历了王、帝、侯的身份转换,最终逝于江南豫章. 2015年之前关于刘贺的讨论较少,2015年底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情况公布,引起轰动,也直接推动了海昏侯相关研究. 两年多来,学界围绕"海昏"含义、刘贺身世与废黜原因、海昏侯立废与当时政局、海昏侯墓制及出土器物等问题展开热烈探讨,现结合墓葬发掘以前的研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有关古尸组织学和细胞学方面的研究陆续有所报导,但绝大部分的研究对象都属于干尸;属于软古尸或湿润古尸的研究也有一些报导。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首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其保存时间长达两千一百多年;其他古尸都是清代或明代的,保存时间在200—4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之前对西汉张汤墓考古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汉代墓葬考古出土的相关文物,认为西汉墓葬中出土的陶鱼的功能应为洁身沐浴的工具.另外,通过对张汤墓出土穿带印和其他汉墓铜印的对比,明确了秦汉时期双面穿带印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指出张汤墓出土的星云纹镜,是汉代星云纹镜分期演变的重要补充,并判断星云纹镜至迟在汉武帝初年就已出现.  相似文献   

13.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省山出土西汉墓葬,在一号木椁墓中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兵书残简共存而同时被发现,从而解决了自唐以来中外学术界对孙武、孙缤是否各有其人、各有兵法传世的千年悬案,同时也引起史学界研究《孙膑兵法》、考证孙膑故里、搜集孙膑传说的浓厚兴趣。近年来.台湾和东南亚的孙膑崇拜者来大陆探亲、访问的与日俱增,更促进了史学界的考察和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4.
1973年,在挖掘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时,发现了我国出土文物中历史最早的医疗保健体操——帛画导引图。这充分证明,早在两千一百多年以前,我国就巳经利用体操运动作为锻炼身体、防病治病的手段了。这张图,绘制在整幅缣帛上,宽约53公分,长约110公分,共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御谷食气篇》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后一部分是导引图(也有人称为“健身图”)图中有人体动作形像四十余幅,分为四个横排,每排十至十二人。人物图像有男有女,其高度不等,动作姿势各异,服饰不一,年龄也不相同。在每个横排和上下排之间没有动作的相互联系,因而可以认为每个图像只是一个单独动作,或是某种运动的重点部分。  相似文献   

15.
从文献记载和出土的织绣品看,我国古代织绣品上用动物纹饰作为装饰图案,有悠久的历史。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织绣品,到北京故宫收藏的明清两代宫廷御用的生活用品,织绣品上的动物纹饰不仅工艺造型精美绝伦,而且品种数量也不胜枚举。织绣品上  相似文献   

16.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中《春秋事语》之"鲁桓公与文姜会齐侯于乐"可以与《管子·大匡》、《左传》中的文段对读。通过简本和传世本的对读,发现一些可以做进一步讨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地图?简单地说,将地表面缩小描绘在平面上即称为地图。它用图解的手法表现地面事物及其间的联系,生动而直观。地图的发展概况我国地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三幅帛制品地图(地形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考古学者、海昏侯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杨军,是第一个进入海昏侯墓的科研人员,此后一直负责该墓葬的发掘工作。杨军说,"要想把海昏侯墓的情况研究透彻,不仅仅是一两代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几代人的接力。"杨军不止一次回忆第一次看到海昏侯墓的情景:"2011年3月23日下午,我接到考古所所长电话,说新建县有个墓上出现盗洞,群众举报了,让我去看。我刚结束出差,正在家做饭,本不想去,所长特意提示,是在铁河。一说铁河,我反应过来,文献记载,铁河一带传说是海昏侯待过的地方,可能真有墓葬,就马上放下锅铲,拿了200块钱打车出了门。  相似文献   

19.
洞室墓是从先秦时期沿用至今的一种古老墓葬形制,关中地区是洞室墓早期流行的中心地区,学界多认为关中地区的洞室墓起源于战国时期。通过对相关考古资料的梳理,可以认为:洞室墓在关中地区出现的时间早于西周,西周时期仍然存在。不过,这些洞室墓的主人很可能是居住于关中地区的戎人,尚未影响到华夏族群。战国中期以后,洞室墓成为秦文化的重要特征,并随着秦的扩张及西汉定都长安而影响到了东方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土圹墓是中国古代陵墓上较为常见的墓葬形制。由于陵墓工程规模浩大,因此建设者们采取相关措施确保地下工程的质量,坑壁的保护就是其中一种。但是诸多因素致使对此类遗迹现象并未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收集部分墓葬资料,从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环境学、土力学等角度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所发现的西汉竖穴土坑墓葬的墓圹防护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及分析,认为主要有阶梯加固、墓外临时建筑、修建天井这3种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