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木刻讲习会"成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端。到鲁迅去世前,中国一代新兴木刻家始终受到鲁迅的悉心指导,鲁迅也被后人称为"中国现代版画之父"。年仅56岁的鲁迅,生命付出最多的,除了创作和翻译之外便是在美术活动上。童年的鲁迅最喜爱的是图画书,甚至大量影写书中的插图。青年鲁迅购买美术画谱及带有插图的书籍如醉如痴。成年的鲁迅更以收藏画谱、碑帖及汉画像拓片为乐趣。鲁迅的最后十年,几乎都在编辑出版美术书刊,并全力引进和介绍外国美术。尤其是对中国新兴木刻的倡导不遗余力。读书方面,鲁迅说他古书几乎读过二十四史,从日本留学后,又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史哲学著作。鲁迅在美  相似文献   

2.
滕固是我国现代重要的美术史家和艺术理论家,他在美术史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特别重视美术史的研究方法问题,将西方影响较大的“风格演变”或“风格发展”概念介绍到中国美术史学界。  相似文献   

3.
李明 《科技咨询导报》2007,(14):197-197
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均是它的主要内容。美术学要研究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现象,同时也要研究美术思潮、造型美学、美术史学等。此外,美术学还要研究本身的历史即美术学史,就像哲学要研究哲学史一样。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的密宗造像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像风格和艺术魅力在中国美术史及中国民间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通过对藏传佛教密宗部造像艺术的系统、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它是在保留了古印度、喀什米尔、尼泊尔风格深刻影响的基础上与藏民族自身文化相互融合,最终形成民族美术样式。  相似文献   

5.
意境美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尺度。在高校美术创作中加强对意境美的重视和研究是提高高校美术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该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需要和提高教学质量及创作水平等方面论述了意境美在高校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艺史专题研究之一中国的美术,在世界美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为了发扬祖国的文化,把祖国的文化贡献给全世界人民,我们不能不研究美术史。但是研究中国美术史,此起研究中国史里的其他专门史来,要困难些,其原因是讲美术必须依靠实物,没有实物,而空讲某种美术怎样美,是会抽象到令人不能理解的。可是中国古代美术品流传下来的,并不很多,许多美术品的真实性都有问题,由於过去封建地主们讲究‘好古’,往往附庸风雅,搜求古物,於是就有一批以贩买古物为职业的骨董商出现;这些骨董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文学世界中出现的众多女性中,女娲是存在的异数。女娲身上潜藏着其他女性少有的生命强力和创造伟力,无论从人格意义还是文化意义上,女娲都显现出鲁迅文学世界中罕见的理想光芒。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女娲是一个拥有多重寓意的文化符号,显然,鲁迅将这些民俗寓意隐晦地编织进《补天》中。论文的主旨在于,探寻鲁迅创作《补天》的潜在心理缘由,在对女娲民俗文化身份的追溯和民俗文化中性文化隐喻的分析中,将鲁迅封存在于《补天》文本之下的情爱心意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书法家。以《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起点和标志,肯定鲁迅美术思想在现代启蒙运动及现代美术教育史中的作用和地位,就很有新意。研讨鲁迅在中国美术教育史的地位,显得特别有意义,这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研究,更是对未来鲁迅研究的开拓。  相似文献   

9.
一、艺术史家的眼睛 2006年底,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罗一平撰写的一套“艺术史中的图像丛书”,厚厚的四大本,分别是《破碎的逻格斯: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中的图像》、《造化与心源:中国美术史中的山水图像》、《历史与叙事:中国美术史中的人物图像》、《语言与图式:中国美术史中的花鸟图像》。  相似文献   

10.
2 0世纪初是中国美术走向新纪元的时代 ,美术界的先贤们以“美术救国”为动力 ,引进外美术、改良中国美术 ,在美术教育、美术理论、美术技法和美术创作等方面开辟了一个新局面。回眸 2 0世纪 ,剖析中国当代美术 ,我们应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加大改革力度 ,为 2 1世纪民族美术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文学中,鲁迅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他在此类小说中所坚持的创作倾向,对台湾作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台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不仅在民族灵魂的发现上沟通了与鲁迅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而且显现了一种深深的"鲁迅情结".这种"鲁迅情结"既影响了台湾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风貌和主题流向,有力表明了两岸文学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又从海峡彼岸文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与鲁迅,谊兼师友,交谊极深。1921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出长教育部,鲁迅为部员。蔡元培长北大,鲁迅任兼职讲师。宋庆龄和蔡元培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是这个组织的领导成员之一。1936年鲁迅逝世,蔡元培极为悲痛,挽以联曰: “著作足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相似文献   

13.
中外美术史课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必修课。了解中外美术的发展演变史况,了解不同风格艺术流派,提高艺术修养及审美鉴赏能力等是中外美术史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要真正完成这些任务或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必须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与反思。文章就“以史带画”和“以画带史”两种不同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力求找到一条提高美术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属于"支那史"、"东洋史"的分支;冈仓天心的中国美术研究较明显地带有军国主义思想的印记;即使比较纯粹的学术研究的大村西崖等采取西方科学研究方法,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准确地判断中国美术品的价值和地理分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为日本掠夺中国珍贵文物资源奠定了基础。由此,从日本的中国美术研究亦可窥见日本侵华的图谋。  相似文献   

15.
苏柯仁是英国著名博物学家,长期在中国进行博物学实践活动,对中国科学,尤其是生物学的发展十分关注。20世纪20年代左右,他的工作重心发生转变,由田野考察转向文字写作和学术团体,于1923年在上海创办《中国科学美术杂志》,第二年成立中国科学美术学会,学会与杂志有效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本文主要以苏柯仁传记、美国克拉克艺术研究所图书馆藏书信、《中国科学美术杂志》及民国相关报刊等文献资料为基础,对苏柯仁工作重心转变的原因进行分析,还原杂志和学会的创办、发展及转变过程,并结合时代背景与外国人在华科考引发的争论,探讨苏柯仁的观点,分析引发争论的原因及杂志特征。  相似文献   

16.
屠格涅夫和鲁迅是两位自觉"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以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勾勒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鲁迅则以几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和民族命运。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翻译观方面主张直译。体现他直译翻译观的两部译著——《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的翻译出版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轰动,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翻译策略的大讨论。鲁迅的这两部译作完全反应了作者的观点和心声,可以说是原作的再版。仔细研究可以发现,鲁迅本人的创作与原作作者在很多地方存在惊人的相似,原作作者厨川白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鲁迅以后的创作风格。从几个角度分析了他们的相似性以及鲁迅相应翻译观形成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8.
时间与空间在我们的感知中具有相对分离的特点,这形成了各有侧重的时间思维与空间思维。鲁迅的小说创作主要对准中国人精神世界深处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国民劣根性,这决定了鲁迅的思维方式是空间性的。在鲁迅小说中,这种空间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对时间、发展的漠视,二是对空间物象的偏爱,三是小说叙事单位之间多是并置(对比或并列)的空间关系,呈现出鲜明的空间性特征。因此,鲁迅小说是一种与传统的时间性小说完全不同的空间性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伟大的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中国面临被外国列强瓜分的危险,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挽救自己的祖国,积极地寻找新的理论,尼采哲学在这时来到中国。尼采影响了鲁迅对人类的看法,其思想是鲁迅关于个性解放和思想革命的看法的真正源泉,尼采反传统的批判精神也影响了鲁迅。鲁迅受其影响,先后创作了《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作品;但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鲁迅最终形成了有别于尼采的新风格。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为新文学的奠基者,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文学的产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的小说确立了乡土小说的规范,众多乡土作家在鲁迅和他作品的影响、启发下走上乡土文学创作的道路。在反封建主题、关注妇女命运、批判国民劣根性,以及人物塑造、结构艺术诸多方面,其他乡土作家均与鲁迅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在悲剧风格上,特别是"几乎无事的悲剧"这一点上,更有着惊人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