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加拿大的生态环境太适合野生动物生存了,这和加拿大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倡议以及人们的配合分不开。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实际上就是保护了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提起温哥华,人们最容易想到"好山好水好无聊"。其实,我觉得这里丝毫也不无聊,哪怕不出院子,只要看看身边的野生动物就其乐无穷呢。我不知道加拿大的动物是否真的比人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加拿大人绝对拥有更多接触野生动物的机会,且达到了与它们和平相处、共享生存空间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加拿大发明仿生镜片,10秒内可恢复视力!""2017年,世界上将不存在近视眼!"这个"福音"从2015年5月起就在微信朋友圈传,至今还时不时地有人问我这是不是真的。有报道称,加拿大科技公司Ocumetic发明了一款仿生镜片,将其折叠好与生理盐水一起置入注射器,然后通过无痛注射植入眼球。用生理盐水冲洗后,10秒钟内,仿生镜片就会在眼球上扩散开来,马上矫正视力,而且还能比1.0的  相似文献   

3.
陈治光 《科技潮》2013,(5):16-23
"2013年以来,经常有外国人突然就敲门进来了,有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的人。他们都是带着技术或项目来中国找合作伙伴的。仅我接待的客户就有美国康奈尔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代表,还有斯坦福大学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位于韩国的亚洲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等。"日前,在中关村鼎好大厦A座20层办公室里,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综合发展事业部刘  相似文献   

4.
正在加拿大做义工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习惯,大多数人做义工的动机,就是想为社会多尽点义务,更多回馈社会。当您一踏上加拿大这片土地,就会觉得有很多地方和国内情况大相径庭。而我感到最吃惊的便是加拿大义工非同寻常的盛行。走在大街上,随便拉个人过来采访下,没做过义工的,恐怕算是稀罕人物了。据"Voice of the People"发布的全球"义工国家"(义工占国民比例最多的国家)评选中,加拿大仅次于挪威,位居世界第二。很难想象,如果加拿大没  相似文献   

5.
魔逗城堡     
正不知道大家猜出我最喜欢几月份了吗?"青"字上下拆开就是"十" "二" "月",而加拿大的班克斯岛地处北极圈内,每年12月的冬至日会有极夜现象,是个看极光的好时间。挖趣机你也想成为笑点挖掘手吗?那就努力在生活中挖掘最有趣的笑话,然后发送给"魔逗城堡"吧!(1)提问:怎样使麻雀安静下来?回答:压它一下。原因:鸦(压)雀无声。(笑点挖掘手江苏李瑶)(2)同桌一大早趴在桌上闷闷不乐,说自己非常孤独。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全班就剩他没交作业了。  相似文献   

6.
正加拿大作为发达国家之一,几十年前就致力于构建政府和社会养老制度,千方百计让老人们安享晚年。联邦以及各省政府不仅为老人发放养老金和补贴,而且还资助或鼓励社会筹办养老机构,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终。人人都称加拿大为"孩子的天堂",其实,从身边加拿大老人的日子看,我觉得在加拿大养老也不错。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在加拿大出生的,一个8岁,一个5岁,但见过他们的许多朋友都说,老大更"中国化"而老二更"西化"。就拿学习来说吧,老大各科文化成绩都很不错,刚上到加拿大这边小学三年级,就能基本弄懂中国初一数学、物理课本里大多数内容,英文、中文都不错,还有音乐和美术的天赋,但他颇有中国孩子"敏于行而讷于  相似文献   

8.
正加拿大一些学校积极参与了难民安置工作,这种全面参与救助难民的志愿者现象是加拿大独特的"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这些难民选择进入加拿大温暖港湾的原动力。远程通勤让我养成了在上下班路上听新闻的习惯。近年来,关于"难民"的报道始终未间断过的。据统计,仅在去年一年中,加拿大  相似文献   

9.
正值得我们深思的不是中国富豪压垮加拿大的移民计划,而是庞大的富豪群体的集体出走导致的巨大资金和人才外流。最近,被誉为"移民天堂"的加拿大决定暂停投资移民计划,此则消息与我等普通国人关系不大,但是却让准备移民环境好、福利好、门槛低的加拿大的富人们措手不及,尤其是那几万名已经提交了入籍申请的中国富人。  相似文献   

10.
谁改造了谁?     
正"小马"没想到看上去比自己年轻的韵姿,居然整整大自己五岁;韵姿呢,则没想到这个滑雪场领班的父母,居然是加拿大排名TOP10企业的业主。两个来自不同族裔、操不同母语的人结合,他们的下一代会说什么语言?这个问题曾被加拿大的菲沙研究所当做课题郑重其事地研究过,研究的结果,除了作为加拿大官方语言的英语(当然,魁北克省是法语)外,孩子的母语往往随母亲。但凡事总有例外,我儿子幼时的玩伴"小竹笛"是个中西混血女孩,爸爸是西人,叫Matthew,妈妈是第一代华裔移民,叫韵姿,她就似乎并未遵循前面提到的那个"普遍规律",至少我从没听这孩子说过多  相似文献   

11.
正记得差不多10年前,从加拿大回到北京,和一干媒体圈的朋友在星巴克谈事,一位性格活泼的女店员和我一位朋友闲谈,问"咖啡原产地是哪里,答得出你这杯我付钱",朋友说"哥伦比亚吧",被告知"错了",我这个"老非洲"接口"是埃塞俄比亚的咖法省"。这个让我赢了一杯免费咖啡的"知识点"在我那个年代的中学世界地理课本里就白纸黑字的写着,只是不怎么被考到,大约也就没什么人关注罢了。咖啡原产地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但当地的咖  相似文献   

12.
<正>"你爸爸出差了,今晚我们不做饭了。我买了你爱吃的饭带回来。"妈妈下班回到家,有气无力地说。我发现妈妈脸色不好且声音有些沙哑,便关心地问:"妈妈,您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我有点头痛,睡一会儿就好了。你吃过饭,记得写作业。"妈妈说完,就进卧室了。我答应了一声,然后去洗手,准备吃晚饭。吃过晚饭,我收拾好餐具,回房间写作业。等我写完作业,已是晚上八点。我悄悄走  相似文献   

13.
正星期天,表弟到我家来玩,一见面,他就得意地对我说:"我学到了一个新的本领,想不想见识一下?""好啊!我洗耳恭听。"我回答。只见他摇头晃脑地说:"用你的年龄乘3,再加上9,然后再用3除,把得数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今年的年龄。""好啊!"我按照他的方法心算出得数后,告诉表弟是"15",表弟随即说是"12岁"。我惊奇地说:"一点也不错,你是怎么猜对的?对了,你知道我年龄的,不是忽悠我吧?""才不是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我,她总有份特别的感激,因为就在帮我签合同的时候,她和丹尼的搭档组合获得房产局嘉奖,走上了局里庆功仪式的红地毯。大温哥华地区恐怕是全加拿大房地产经纪密度最高的城市了。从"97大限"前后起,华人就成了大温买房置业的主力之一,近几年更是如此,因此华裔房产经纪也变得越来越多。雅津就是其中的一个,对于她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正原来以为加拿大人都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其实加拿大的主流层面也期望培养既有学识又具优秀品质的人才,而且社会精英大多数还是当地人。在加拿大家长眼中,“乙等生”是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如果自己孩子得到“A”,他们在其他家长面前可是风光十足了。很多家长知足地对我说:我孩子在学校表现不错,虽然有几门得了“C”。但C是“好”的意思。这话不假,在加拿大即使高中毕业成绩是C,也有机会跨进口碑不错大学的门槛。加拿大家长并不像中国家长那样在乎孩子在班上的成绩排名。说实话,即使家长想知道也难,因为老师从不排名次,甚  相似文献   

16.
正科尼尔不止一次讲:我很感激加拿大政府。它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及人们无限的爱心让我父母摆脱贫穷,使我们兄弟姐妹受到良好教育。在加拿大上过学的孩子都知道这里老师有多好。我儿子上的虽然是所法语学校,却保留着传统社区小学一切优良品质。比方说,从校长到各位老师个个都特别友善,其中教三年级的科尼尔老师口碑尤佳。去年,我儿子就在她班上。科尼尔老师出生在波兰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幼年时跟随父母及其他兄弟姻妹从波兰移民到加拿大平原省份的温尼伯市,父母依然和在家乡时一样当着农民,不同的是他们把四  相似文献   

17.
正移民加拿大后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你可以丝毫不关心政治,但"政治正确"禁忌却绝不能当成儿戏,否则你一定会吃苦头的。我的一个朋友比我早移民几年,她的女儿是在国内出生的,在国内上完了小学一年级,到了加拿大因为语言问题只能"回炉"重读一年级,这位朋友送孩子上学时嘱咐"多和白人同学玩,少跟黑人、印度人打  相似文献   

18.
我的哥哥     
正每次看着微信上这张"哥俩好"的照片,我就会特别想我的表哥宋星航。说是表哥,其实是表表哥,他是我妈妈表姐的儿子,我爱亲热地叫他航航哥哥。航航哥哥读初三了,学习很紧张。这不,一个多月过去了,我们还没有见过面。我好想他,因为航航哥哥对我非常好,从小他就很疼我。  相似文献   

19.
正克莱尔并不是特例,加拿大官员就都是这样平易近人。朋友们知道我来加拿大时间稍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对当地教育体系相对熟悉,又乐于助人,就介绍好多新移民找我帮忙注册孩子学校,办理留学生就读手续等等。因此,我和教育局打交道不止一次了。不过,这次与以往不同,居然是为了自己的事,且交道打得旷日持久,也让我对教育局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认识。某日,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难关,随时可能面临"不容易"的处境。出国前,我也做好克服重重困难的思想准备,可想不到的是,我遇上的困难根本不是未踏上这片国土前所能预料得到的。朋友简很有趣,刚刚得知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为"真的不容易"后,感慨万千地回顾在加拿大四年的移民生活,连夜成篇一吐满腹苦水为快。而我——用我妈的话说——一个把自己最美好青春时光都献给了加拿大的中生代老移民,已然失去了这份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