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蒋介石与宋美龄两人从结婚开始,家中就没有小孩,人口简单,而蒋宋两人出身背景不同,生活起居也差异极大。蒋介石生活规律,每天早起,宋美龄有烟瘾,又爱熬夜,早饭往往在床上解决,虽然一起用午餐,但也是各吃各的,互不妨碍。蒋经国一家情况可不同,蒋经国与蒋方良育有子女四人,刚到台湾时,还到外头吃饭,当蒋经国官越做越大,生活就越来越谨饬。原本蒋方良还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引入瞩目的一件大事。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要求抗日救国,停止内战,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一日于西安对蒋介石发动了“兵谏”。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采取了坚决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和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的正确方针。经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蒋介石一方,张学良、杨虎城爱国将领一  相似文献   

3.
正蒋介石偶尔心血来潮,仍会在院中,支起炉子,亲自下厨,又以"鸡油炒饭"最为著名。人们传播消息之际,难免穿凿附会,对名人的私生活,还会加上许多想象,甚至脱离时空。就拿饮食来说,原本普普通通、又咸又辣的湖南农家菜,也在各地流行,但又有几个人真能消受?蒋介石算是近代的名人,领导军民抗战8年,因为名人效应,有关蒋介石的传说相当多,如何追求宋美龄,如何经历"西  相似文献   

4.
石源华 《世界知识》2008,(17):61-63
宋美龄(1897—2003)在美国的声望起始于显赫的宋氏家族及其留美的经历,缘因于她与蒋的政治婚姻。盛鼎于抗战期间对美国的访问。  相似文献   

5.
正蒋方良到了台湾,每逢思乡情切之际,常制作高丽菜卷,聊解乡愁。说到国际化与世界观,近代中国各个家族中,恐怕没有比蒋介石一家人更国际化的,蒋介石本人留学日本,夫人留学美国。两个儿子,蒋经国留俄多年,后来蒋介石与俄国人交涉,多半由蒋经国负责;蒋纬国生母是日本人,他东吴大学毕业后,曾经留学德国与美国,两种语言都通,直到晚年仍是风度翩翩,有德国  相似文献   

6.
徐青 《世界知识》2014,(1):62-63
晚年在台的宋美龄,在时运不济之下,其个人生命中充斥着诸多的忧郁和无奈。这样的人生际遇,以历史的脉络而言,源于个人立场、理念与时代潮流的相悖;从个体的人生轨迹观察,其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卷入蒋介石身后的政治权斗漩涡,更昭示了依附而非掌控权势的女人的宿命。  相似文献   

7.
在南京的王家湾,有一座抗日烈士公墓,里面不仅埋葬有在抗日空战中牺牲的国民党飞行员和美国志愿队飞行员,还有抗战初期在中国的蓝天洒下碧血的苏联飞行员。苏联的四个战斗机大队和两个轰炸机大队,共400架飞机是1937年秋应蒋介石呼吁来华作战的。当时国民党空军经过在宁沪一带与日本强大空军拼搏后,几乎丧失了作战能力。说起来,国民党空军本来就十分弱小。1932年在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才重视空  相似文献   

8.
1937年9月-1942年8月,胡适在美国度过了5年外交生涯。任大使期间,在经费困难和国际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与美国上层频繁接触,获得了美国的两笔贷款,为抗战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豁出性命讲演,宣传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为抗日作舆论宣传。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他人的误解,以及与宋子文之间的龃龉,最终被蒋介石免职。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贯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蒋介石卖国集团在中国大陆上的反动统治被彻底摧毁了,美帝国主义者企图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政策也遭到了失败。从这时起,蒋介石卖国集团由大陆逃到台湾,美国侵略中国的  相似文献   

10.
张佳玮 《世界博览》2012,(22):85-85
英国人不愿自称欧洲人.又懒得和美国人攀亲戚。 美剧常拿地域说事。比如,说密尔沃基是个怪地方;笑犹他州荒无人烟,还有异端邪说似的摩门教;科罗拉多冻得死人;内布拉斯卡这样的中部州,满地长土豆似的傻白人;得克萨斯要么是墨西哥后裔每天吃玉米饼,要么就是些顽固的白人基督徒。  相似文献   

11.
<正>晚年在台的宋美龄,在时运不济之下,其个人生命中充斥着诸多的忧郁和无奈。这样的人生际遇,以历史的脉络而言,源于个人立场、理念与时代潮流的相悖;从个体的人生轨迹观察,其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卷入蒋介石身后的政治权斗漩涡,更昭示了依附而非掌控权势的女人的宿命。当然,这些跟她的性格都有着不能忽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石源华 《世界知识》2012,(20):60-61
蒋介石虽然被视为民国时期的"英美派领袖",然而,蒋介石与美国关系密切是真,与英国关系密切却说不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英国成为他推行"改订新约"外交的主要交涉对象和障碍,但英国在对待日本侵略中国问题上的绥靖态度,使蒋英关系时好时坏,难以取得进展,即便在太平洋战争中英结盟期间,英国顽固坚持殖民主义立场的远东战略和对华政策,仍使蒋介石愤愤不平,双方冲突不断,终其一生蒋都没有改变对英国之帝国主义本性的恶感.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台湾就一直在寻求美国的保护。1954年美台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随着国际形势 的变化,美国一方面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一方面却抛出《与台湾关系法》,用国内法的形式重新提出了对台湾安全 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过去在蒋介石集团还统治着祖国大陆的年代里,美国侵略者在我们的国土上干下了很多暴行,给我国人民留下了令人切齿的记忆。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垮了蒋介石反动统治,赶走了美国强盗,才结束了那无尽的屈辱。可是现在,我国的领土台湾仍然被美帝国主义侵占着,一千万台湾同胞仍然受着美国侵略者的直接威胁与迫害,愤恨难平。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美帝国主义者于1950年6月27日悍然派遣第七舰队侵据台湾后,为了阻挠我国人民解放自已的领土,不断增加强驻台湾的海、空军人员。1951年5月成立的美军驻台“顾问团”人数,由当时的一百一十六人,增加到了现在的四千五百多人。1954年12月又和蒋帮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协定”。1957年夏季及冬季,一支“斗牛士”式导弹部队被先后调到了  相似文献   

15.
1925年6月,广州国民政府将驻扎在广东的各支军队统一改称国民革命军,并颁布施行党代表制度。在各军编组过程中,国民党中央单纯依靠军事手段解决内部矛盾,并极力扶持蒋介石,企图以蒋介石个人的力量实现对国民革命军的控制。蒋介石为取得最高领导的地位,采取了与各军妥协的方式,削弱党代表制度,背离国民党以党制军的初衷;从而使国民党丧失了对国民革命军的控制,国民革命军也失去了一种可以实现军政、军令统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台湾就一直在寻求美国的保护。1954年美台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一方面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一方面却抛出《与台湾关系法》,用国内法的形式重新提出了对台湾安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很多朝鲜人将李承晚看做他们的“乔治·华盛顿”。他1875年生于北朝鲜,读书期间成为朝鲜学生运动的头面人物。在1897年,他被监禁,并在监狱中遭受了严刑拷打。在监狱里,李承晚变成了一个基督徒。他在1904年获释后,他去美国留学,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8.
他巧遇和资助了孙中山,又结识了孔祥熙,后又深得蒋介石的器重。他在币制改革、桐油借款、滇锡抵押借款等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中与美国多方周旋,终得成功。实际上,他始终是个银行家。  相似文献   

19.
看如今台海局势及美国的对台政策,让人不由得回想起60多年前抗战后期中国国内局势以及美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1944年末,侵华日军已成强弩之末,美国的对华政策也逐渐发生转变,由“援蒋抗日”到“扶蒋反共”。美国一方面以“内部和平”为由敦促中共谈判,以牵制中共的军事行动,一方面又向蒋介石提供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以期加大他在谈判中的筹码。但这种政策却让蒋介石误以为有了美国作靠山,进而自掘坟墓——挑起内战,最终使美国对华政策全面破产。当年,美国把蒋介石作为其“拯救中国”的惟一选择,不断予以援助。尽管到后期美国国内已经意识…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当时美国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狼狈为奸,一方面,不让日本侵略军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投降,另一方面,却加紧用美国空军的运输机和海军舰只,把大量的蒋介石军队运到被日伪军占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港口,以挑起内战,企图从抗日军民手里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美国政府还派了5万名海军陆战队,抢占了我国沿海的好几个主要港口,以阻止我军受降和进驻。当时的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在他卸任后于1956年出版的同忆录——《考验和希望的年代》一书中不得不承认说:“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尽管美国政府用了种种办法,给了蒋介石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