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极端宗教恐怖组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活跃分子所发起,他们视西方社会为洪水猛兽,并对西方文化渗透到穆斯林国家感到极端仇恨。他们屡屡以西方,特别是美国为袭击目标,在全球各地或在某一区域发起恐怖行动。如沙特阿拉伯富翁本·拉登所领导的恐怖组织,就被指控曾在世界各地策划了多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爆炸活动。日本臭名昭著的奥姆真理教也属于这种类型,只是它更是一个邪教组织,该组织于1995年在东京地铁制造了震惊日本的东京地铁毒气泄漏案。  相似文献   

2.
<正>在经历了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和巴列维国王时期的"全盘西化"之后,伊朗人更多关注和了解东西方经济发达国家。20多年前去过伊朗的中国人,很多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德黑兰大街上行走时,热情开朗的伊朗人总喜欢问"你是哪国人?"如果让他们猜,他们会从日本开始,一直数到泰国、越南都不会想到中国。即使有人能够从记忆中搜索出关于中国的信息,最多也就是"遥远、贫穷、落后"这类词汇。最近十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无论是在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职学院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无疑有着其重要地位,而高职院校学生由于他们自身的特点大部分对词汇学习都存在着问题,怎样才能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本文提出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加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词汇学相关知识以及掌握合适的词汇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4.
"民科"一词,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 词汇,指那些游离于科学共同体之外而热衷 于科学研究的人员。有些置身于科学共同体 之中,但从事一些并未列入科研计划的个人 兴趣研究课题的人,也被称之为民科。 有些人一提起民科,总有一种不屑一顾 的神情。他们断言,民科"不会取得有任何 科学意义的成果",甚至把民科看做是正常社 会生活的干扰因素,认为"民科的大规模存 在,必定是某种社会问题的反映"。如此极端 的观点,着实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5.
时事概览     
<正>第二名日本人质疑遭"伊斯兰国"杀害凶手称"日本噩梦从此开始"1月31日,疑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放出的最新视频显示,被绑架的日本记者后藤健二已被杀害。凶手称:正是由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鲁莽地加入到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中",他们不仅将屠刀挥向后藤,还会对日本人进行大屠杀,"日本的噩梦从此开始"。但视频中没有提及早前被俘虏的约旦空军飞行员卡萨斯贝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法国人真的宁愿使用哑语也不愿说英语吗?他们对外国移民到底是宽容还是仇视?他们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浪漫而"懒惰"?他们到底是"左"还是"右"?还有,对所谓"法兰西斯坦"的调侃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中国人曾经以为,法国是整个西方世界和中国最接近、最亲密、相互了解最多的国家,但近年来随着中国人越来越频繁地往返中国一法国之间,法兰西的各种大事小情在中文圈俯拾皆是,人们猛然发现,中国对法国、  相似文献   

7.
<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崛起,引发人们对中东局势的忧思。追根溯源的话,中东一切的乱似乎都能从100年前找到缘由和答案。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许多地方的政治格局,但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和中东受到的影响相提并论。其他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接受了历史和战后条约强加的边界线,但是一战前后西方在中东划分的边界线,至今仍被许多当地人认为是非法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西方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瓜分中东,无视这一地区的民族、宗教现状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极端主义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巨大安全威胁,而各种复杂因素致使中东成为极端主义的扩散中心。虽然在国际力量的打击下,"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等中东极端组织受到重创,但中东其他极端组织仍然活跃,他们利用相对政治"真空"空间继续孳生且愈加猖獗,呈现出暴恐模式群起效尤,作案手段愈加残忍,"本土化"特征凸显,出现网络恐怖主义,组织结构逐渐分散,极端组织层出不穷等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中东的反恐前景不容乐观,"伊斯兰国"人亡政未息,地下影响不断扩大,私人媒体以及女性、儿童在未来的恐袭中地位增强,使我国面临的周边恐患增大,增加了"一带一路"倡议在相关国家实施的安全风险,需要我国做好各方面的防控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9.
正满眼的璀璨银河,天地辽阔,眼前只有远处的沙丘和最爱的人,你是否会激动得热泪盈眶?终于走到了沙漠脚下,我想我毕生的阅读都不能给我提供准确的词汇来形容撒哈拉的壮美,如同被抛入画卷中,又像是跌入神奇世界里。"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很难想象,我脚下的这片地方竟形成于250万年以前。我站在沙漠上,几乎不能呼吸,它静若静止,庄严蔚然,全然没有一丝的轻浮,广阔辽源,无边无际,壮美无声。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怎样看待西方式的“民主”呢?一位英国学者在《经济学家》杂志上发表的一则被称为“美钞游戏”的故事发人深省。故事是这样的:有三个人得到了100美元。怎样分呢?合乎逻辑的答案当然是三个人平分了。但是根据“民主”原则,三人中谁赢  相似文献   

11.
高宇 《世界博览》2008,(14):74-77
作为隔海相望的近邻,中日两国关系纷繁复杂,在日本,主张"中日友好"的人可能会付出己的政治前途、甚至生命,但从二战后到如今,走上这条道路的人源源不断。中日友好吗?中国和日本之间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加上媒体和网络的炒作和渲染,实在是让人真伪莫辨。中国和日本国民中都出现了部分极端讨厌对方的人,每每提起中日友好,人们往往会感到疑惑,如此这般,能说是友好吗?日文字典上说,友好就是"作为友人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社会有能力打击"伊斯兰国",但是谁都不想承担打的代价去年6月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突然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令国际社会万分震惊。其实,自2011年叙利亚陷入内战以后,鱼龙混杂的反对派中一直存在极端势力。国际社会、尤其美国是知道的。但是,虽然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极端势力是所有人的敌人——它反对美西方、  相似文献   

13.
吉布提杂谈     
名称的由来在非洲之角和红海之滨,夹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之间的吉布提共和国,独立快四年了。它的名字却远比这个年轻的共和国经历了更多更久的岁月。吉布提一名的由来,说法很多。其中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很早以前,有几个西方人登上这片土地,碰见一个老翁正在用锅做饭。他们问道:“这是什么地方?”由于语言不通,老人以为是问“这是什么东西?”于是顺口答道:“布提”。在阿法尔语中,“布提”就是锅。西方人没听清,又问一次。老人大声说:“吉布提”(意即我的锅)。于是吉布提  相似文献   

14.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2,(23):46-48
英美和平转移权力的过程在今天乃至未来都难以复制,而且中美关系与英美关系的巨大区别就在于文化的异质,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吸取有用的经验。美国大选又使"未来四年中美关系走势如何"被频频提起,而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在彼此竞争中也一再热炒中国话题。正是在本届美国政府在任期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而美国和西方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崛起后会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吗?不少人自然想起了西方和世界历史上那些霸权兴替的先例。  相似文献   

15.
西方男人来东方寻找他们的真爱,梦想找一个“传统、贞洁“的女子能成为他们的妻子,他们抱怨说在西方“解放了的女性”中找不到这样的人了。他们在东方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16.
凤凰也叫"不死 鸟",欧洲人给自己的航 天飞机取名凤凰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了。可这架被命名为"凤凰"的飞行器只 是欧洲未来的"跳蚤"航天飞机的样 机……什么?跳蚤?从凤凰变成跳蚤,难道他们就没有更好的名 字了吗? 这架"凤凰"体长6米、重1200千克,只有未来"跳蚤"航  相似文献   

17.
李彬 《世界博览》2013,(10):26-27
比起"9·11"式的恐怖袭击,美国面临的更大威胁是本土的"自我极端"的个人,他们发动的袭击更难以防范。4月15日发生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造成包括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内的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五天后,疑犯之一塔梅尔兰·察尔纳耶夫在逃亡中被警方击毙。他的弟弟焦哈尔被捕时受伤,经过治疗后接受检方审讯,并被联邦检察官提起诉讼,罪名  相似文献   

18.
对于道德,我一直有一个可能很极端的认识:道德就是别人对你私生活的看法,尤其是性生活更容易被无限放大。热衷于讨论明星八卦和挖空心思寻找艳照的人,大抵可以归为“窥阴癖”。光看还不够,他们还以“道德”的名义,劫持了他人的私生活。兽兽让谁不愉快?“道德”这两个字是每个社会的热点词汇。它既是一件最犀利的武器,可以用来谴责生意场上比自己赚钱多的对手,  相似文献   

19.
八国集团(G8)领导人峰会,每年都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今年在埃维昂的峰会尤其如此。因为这是伊拉克战争后的第一次峰会,八国领导人是否会借此弥补裂痕,他们会将这个组织引向何处,甚至是否会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取代遭到严重削弱的联合国,这些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对我们来说,这次会议的最大亮点是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首次出席了同时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一时间,国内外舆论议论纷纷,在给予充分关注和肯定的同时,不少人在猜测:中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这个集团的第九个成员吗?八国集团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它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它在经历着什么变化?中国会加入八国集团吗?我们请以下四位学者谈谈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同永久性工作告别,也许,这就是劳工界的新格言。在英国,一个受过两年大学教育的人干同一个工种很可能要换10个雇主;在此期间,他至少要进修3次。"劳工界正在经历一场危机:就业状况在剧烈变化;相形之下,职业技能却在不断退化,于是人们老是失业"——此言出自就业委员会主席、伦敦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里查德·赛奈特之口。这种状况的出现,表明等级制组织的时代发生了剧烈变化——等级制组织通过福特制生产体系行使其职能,其基础是极端的劳动分工,这种劳动分工的特征是以按部就班并且可以预见的方式组织人们的时间。过去20年中,各用人机构经历了一场"革命"。作为对全球资本的回应,后福特时代的生产体制经常由一些轻易就能打破的松散网络组成。赛奈特指出,"这些高度灵活的组织,在极大程度上破坏职工对公司作出的承诺,侵蚀工人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