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南非境内的莱索托王国,大概因为它的“国中之国”的处境而具有一种特殊的神秘色彩。如果从它的首都马塞卢说起,便会引出一段有关这个王国的历史。“马塞卢”在当地的塞索托语里,是指一种红色的沙岩。据说在十九世纪中叶,这里确是一片红色的沙石地,  相似文献   

2.
蜡烛树这种奇特的树生长在巴拿马,因为它能结一种外形很像蜡烛的果实,而且树蜡含量相当高,可点燃用来照明,因此被人誉为‘蜡烛树’。煤树西非有一种被人称为‘煤树’的奇树。它长得魁梧高大,树体内的树液已凝成固态。当地的居民砍下  相似文献   

3.
吃蜡烛     
有一天,编辑部里。老编程勇拿着一支点燃的蜡烛,对大家说:“我现在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就是将这支点燃的蜡烛当着大家的面吃下去!”吃蜡烛?不会吧?要倒大霉的哦,地球人都知道——玩火自焚呢!何况是点燃的蜡烛,又不是美味汉堡。 程勇开始表演了。只见他把蜡烛放在嘴边,张口对火头,吹灭火,把蜡烛塞进嘴里,一口咬掉蜡烛头,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不一会,一根蜡烛全让他吃光光了!掌声雷鸣,大家赞叹不已,没想到,程勇也很会摆酷,竟然是个身怀绝技的高人。 还没等大伙儿回过神来,只见他拉开上衣拉链,从里面忽然又取出一支点着的蜡烛来。见鬼了!这…  相似文献   

4.
帝国主义对非洲掠夺的历史,是一部残酷掠夺非洲的人力、矿产、农业资源和土地的历史。十九世纪以后,欧洲列强用他们的权力制定法律掠夺非洲人的土地。把本来是非洲人的土地,宣布为“皇家的”或政府的土地。很多居住在“皇家的”土地非洲人,被迫赶进“保留地”。掠夺非洲人的土地,是造成非洲大陆贫困的一个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非洲面具不仅是雕刻、图案和表演,它更和非洲人的生命融为一体,是非洲人一代又一代的记忆、文字、宗教和精神归宿,是沟通万物的灵魂图书馆。在非洲,秘密社会通常连接着部落传统和习俗,成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权威。这一社会通过"面具"悄悄崭露出一角:每一张面具都用自己的奇特造型传递出独一无二的含义,成为整个社群共享的秘密语言。使用面具在非洲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在史前时期的非洲塔西利山脉撒哈拉沙漠地区,  相似文献   

6.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各成员国领导人8月24日在莱索托首都马塞卢举行首脑会议,签署了一项重要的贸易协定。根据这个协定,12个成员国将通过平等、互利的贸易安排。在8-10年内分阶段逐步取消货物及服务贸易的关税及关税壁垒,增加贸易自由化程度,最终实现本地区贸易  相似文献   

7.
非洲大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矿产物资十分丰富,历来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对象。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非洲成为一个重要的战场。非洲人民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反法西斯战争期间,非洲在人力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反法西斯战争兵力的重要来源地。在英属非洲殖民地,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战时参加英国军队的非洲人达到30万人,他们来自乌干达、肯尼亚、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在英国军队后方从事军需劳动的还有数十万非洲人。此外,直接参加英国的土著军团的还有1万名北罗得西亚人和3万名尼亚萨兰人。在南非联邦,…  相似文献   

8.
非洲的居民     
非洲是一个十分广阔的大陆,总面积(包括附属岛屿)达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居住着大约两亿五千六百万人(1961年),占世界总人口的8.3%。非洲由于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人口分布极不平均,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很悬殊,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八人。尼罗河下游两岸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平方公里达六、七百人;撒哈拉大沙漠地区大约每四平方公里才有一人。非洲是一个多民族的大陆,在全部非洲人口中,97%是当地的各族居民。就人种类型来讲,基本上分为欧罗巴种和尼格罗种(此外,还有东北非的埃塞俄比亚种,马达加斯加岛上的蒙古人种以及南非洲的布须曼人和霍屯托特人)。欧罗巴种居住在撒哈拉以北的阿拉伯人和柏伯尔人均属此种。欧罗巴种现有人数约占非洲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后来成了阿联、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等国的主要居民。这一地区的阿拉伯人有五千多万。居住在北非等地的柏伯尔人约有五百二十多  相似文献   

9.
帝国主义的宣传家和辩护者一直企图使人相信,非洲的土地是贫瘠的,因此非洲人不得不经常挨饿;非洲人是愚昧无知的,因此他们多病而且贫穷。这种宣传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引导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帝国主义的征服和奴役乃是一种“教化的使命”,一种仁慈的善行,彷彿帝国主义者是非洲人的救星和恩人.为了揭穿帝国主义的这种谎言罗网,让殖民主义的罪恶面目大白于世,首先需要一本材料丰富的、报道非洲的真实情况的书。英国“工人日报”记者德莱克·卡东的这本小书正好适时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作者在书中开宗明义地写道: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人和许多带有偏见的人眼里,至今仍然片面地认为贫困和落后就是非洲的代名词。诚然,一些非洲国家贫困、落后,但非洲国家就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吗?。周总理号召向非洲学习周恩来总理站在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立场上,认为我们应当向非洲学习。周总理认为,首先应当学习非洲人民百折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对帝国主义、反对  相似文献   

11.
<正>材料玻璃瓶、烧杯、圆盘、蜡烛、打火机、硬币、颜料、水。步骤1.为便于观察,向盛有清水的烧杯里加几滴颜料。2.点燃蜡烛,滴一些蜡液在圆盘中央,用蜡液固定蜡烛。3.在蜡烛两边各放一枚硬币,然后往圆盘里倒彩色水,让水没过硬币。4.把玻璃瓶倒扣着罩住蜡烛,让玻璃瓶的边缘搭在硬币上。现象蜡烛很快熄灭了。玻璃瓶里的水位上升,明显高于圆盘里的水位,水淹没了蜡烛。原理  相似文献   

12.
吸水的蜡烛     
实验材料:蜡烛、盘子、玻璃杯、火柴、水。实验过程:1、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盘子中间。2、向盘内倒入少量水(可滴两滴红墨水) (图1)。3、用高于蜡烛的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注意看,水被吸进杯中一截(图2)。说明道理:蜡烛燃烧时需要氧气,杯中的氧气被蜡烛消耗尽了,蜡烛就灭了,杯中的空气也少了。水进杯中占据了氧气原来的空间,所以杯的水面高于杯外的水面。吸水的蜡烛@东春  相似文献   

13.
在情人节或者在过生日的场合,人们常常要点燃蜡烛表示庆贺;在庙堂或者举办佛事的地方.能够看见更多点燃的蜡烛,以烘托出一种肃穆、神秘的氛围。蜡烛火苗是我们最常看到的一种火焰。其中隐藏着同热和对流等有关的许多科学道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964年是整个非洲的大好革命形势继续深入发展的一年,是非洲人民反美怒潮空前高涨的一年。这一年以东非岛国桑给巴尔人民的反美斗争开始,而以岁尾整个非洲奋起声讨美帝国主义直接武装侵略刚果(利)达到新的高潮。“美帝国主义滚出非洲!”的吼声,响彻非洲的每一个角落。反美的声势如此之大,参加的人如此之广泛,持续如此之久,在非洲是空前的。这表明,随着美帝国主义侵略  相似文献   

15.
小魔术师     
王冠 《少儿科技》2012,(10):11-11
吃蜡烛 表演:对着观众,手拿一支蜡烛,点燃它,说:“看我把它吃了。”接着,吹灭蜡烛,咬掉蜡烛头,把蜡烛一口一口吃下肚。正当大家瞪大眼睛表示惊讶时,再从怀里掏出一支燃烧的蜡烛。观众会很奇怪:难道那支蜡烛没被吃掉吗?刚才明明看他吃得津津有味呀!  相似文献   

16.
正对一个年轻的非洲国家而言,医保体系是了不起的文明成就,也是这个国家历史中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笔。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的福利医保体系是在哪个国家形成的?很多人都会以为是曾号称"非洲唯一发达国家"的南非,其实不然,最早覆盖非洲人的非洲福利医保体系,形成于法属西非,也就是今天的塞内加尔共和国和马里共和国。塞内加尔和马里自1909年起同属于法属西非,首府设在今天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自18世纪末起,法属西非殖民政府(AOF,1904年前首府在马里古城廷巴  相似文献   

17.
“非洲,这块过去的黑暗大陆,現在正在被愈来愈多的美国人视为一个未来的光明地区”。这是美国《紐約时报》在最近一篇关于非洲的文章中說的話。的确,非洲是一个“未来的光明地区”,因为今天非洲人民已日益觉醒,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波濤汹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如果《紐約时报》所謂非洲的光明的未来是指这种形势的話,那显  相似文献   

18.
在反映旧中国或描写我国贫困落后地区的电影、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在那缺医少药的时代,缺少起码科学知识的人们一旦生病,就认为是魔鬼缠身了,医治的惟一办法就是请求巫婆来跳大神。巫婆故弄玄虚,制造阴森恐怖的气氛,点燃的蜡烛忽明忽暗,火苗不时上下窜动,这就像是鬼来了。随着巫婆煞有介事地乱舞,火苗慢慢恢复了平静的燃烧,就代表鬼被驱走了。实际上这是巫婆在蜡烛上做了手脚,故意蒙骗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们。现在让我们用蜡烛来做实验吧(请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实验一:蜡烛是蜡汽化后燃烧的  将一支点燃后的蜡烛…  相似文献   

19.
1958年12月8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召开的全非人民大会,是非洲人民进一步团结的标志,是非洲地区蓬勃发展着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大检阅。大会提出的“非洲人民团结起来”、“我们要取得自由和人的尊严’、“帝国主义滚出非洲去”等口号,就是当前非洲人民的行动纲领。因此,非洲人民大会的召开,是继亚非人民团结大会以后,被压迫民族又一次向帝国主义的冲击。大会团结了具有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民族运动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分化挑拨非洲民族团结的阴谋,反映了一年来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取一支长约8厘米的白蜡烛,在底部粘上一团橡皮泥。橡皮泥的多少以使蜡烛能平稳地垂直浮出水面0.7厘米左右为宜。将蜡烛点燃。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你看到什么了?是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蜡烛不断地被消耗,却总是平稳地浮于水面燃烧不灭,直至蜡烛燃毕,火焰遇水才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