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本文探求利用SBR法处理含酚污水的可行性及其应用特性,并对SBR提出改进。用模拟污水试验证实,SBR法处理含酚浓度达500毫克/升的污水是可行的。在平均酚负荷为0.24-0.30克/克·日时,酚的去除率在99.9%以上,COD去除率约为99%。文中从充水时间、曝气方式等方面探求SBR在处理含酚污水方面的特点。研究提出了新的SCS系统,处理效果及运行灵活性都比SBR优越,而不需增加任何设备和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SBR方法在处理污水中的技术要点。根据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的理论.在SBR的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出现有毒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和尽可能提高反应速度,应合理地选择充水历时,运行周期和曝气型式。  相似文献   

3.
在SBR反应器中安装纳米活性碳纤维处理生活污水,进行正常负荷与有机冲击负荷的对比试验,并对生物相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表明:正常负荷运行时,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种类多、活性大;出水COD去除率均在90%以上;NH3—N和TP去除率分别在95%以上和72%~85.5%之间,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要求.系统抗有机冲击负荷的能力强,在提高进水COD浓度3~4倍的情况下,去除率仍保持在86%以上;有机冲击负荷对脱氮效果影响较小,对总磷的去除率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小规模城市生活污水,本文应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工艺,确定了SBR池运行周期;同时采用三菱系列PLC作为控制中心,并应用FX2N-4AD采集PH值、溶解氧浓度等信号,实现了对污水处理的自动控制,构成了低成本污水处理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采用AB法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大量含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城市污水,其中硫化物浓度较高.运行中主要通过调整A段的运行参数,将大部分硫化物去除,以消除对B段的影响,保证AB工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厌氧酸化-序列式活性污泥(SBR)工艺处理屠宰污水的工艺原理、试验及工艺设计参数.原污水先经砂除杂,接触床厌氧酸化,SBR工艺采用半限制或限制曝气方式运行,排泥周期5~6个月,处理水优于GB8978-88新建企业一级排放标准,氯消毒后回用于性猪栅及水膜除尘等作业,回用率50%以上。  相似文献   

7.
啤酒酵母对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啤酒酵母作吸附剂吸附水中Cr(Ⅵ),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值和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吸附效果受pH值影响最大,当pH值为2~3时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啤酒酵母对Cr(Ⅵ)的吸附遵循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啤酒酵母是一种有效去除废水中Cr(Ⅵ)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啤酒酵母对水中Cr(VI)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啤酒酵母作吸附剂吸附水中Cr(VI),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值和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吸附效果受pH值影响最大,当pH值为2~3时Cr(VI)的去除效果最好.啤酒酵母对Cr(VI)的吸附遵循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啤酒酵母是一种有效去除废水中Cr(VI)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进水基质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板式SBR反应器处理校园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基质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实际生活污水与试验室人工合成生活污水对好氧颗粒污泥快速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废水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处理效果与实际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相当,进水基质不同并不会明显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稳定性,但是由于校园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种类丰富,有机负荷较大,取用方便。从实际可行的角度出发,人工模拟合成废水成本较高,因此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培养基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运行研究比人工模拟合成废水进行培养研究更有说服力和实际意义且可操作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城市污水厂工艺出水氨氮和总氮值偏高等问题,采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对低浓度模拟氨氮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氨氮初始浓度,电流密度,氯离子浓度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5 mA.cm-2氯离子浓度300 mg.L-1,氨氮初始浓度20 mg.L-1时,氨氮与总氮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去除并达到国家标准。在反应过程中,氨氮与总氮的去除符合准零级反应动力学,该方法用于低浓度废水的脱氮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城市污水氮、磷处理工艺.研究表明,用活性污泥一藻共生的间歇法有效地去除模拟城市污水中的氮、磷.采用人工富营养形式利用氮,可以取消惯常缺氧反硝化过程.活性污泥在系统中提供良好的絮凝作用,无需专门除藻措施.混合条件不影响藻类生长.藻类死亡后形成的有机物能被活性污泥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四异丙醇钛和异丙醇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纳米TiO2对造纸废水的暗吸附规律和光降解性能.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如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及废水pH值等因素对制浆造纸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对造纸废水的吸附规律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2h制备的纳米TiO2用量5g/L,pH=2,160W高压汞灯光照反应2h,造纸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91.83%.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该反应为扩散控制过程,表观反应级数为1,表观活化能约为5kcal,mol-1.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充水期内交替轮换曝气-厌气及两次进水的方法,对城市污水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脱氮.为了探求最优的操作运行决策,本文对间歇活性污泥法硝化及脱氮过程作模拟分析,讨论了31种运行方案与决策,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提供最适宜的运行方式.采用AN-A-AN-A交替轮换厌气-曝气法进水,在充水结束前实现有机氮、氨氮、氧化氮同步降低的过程,从而获得最优的处理效果.采用两次充水的方法效果比充水期内交替轮换厌气-曝气的运行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二氯化氯·五氨合钴(Ⅲ)配合物[Co(NH3)5Cl]Cl2 的热分解反应机理.非等温热重数据通过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进行拟合,结果得到第1 步反应的微分动力学函数f(α)= 4α3/4,积分动力学函数g(α)= α1/4, 活化能E1 =132.628 kJ/mol,E2 =24.888 4 kJ/mol;指前因子A1=2.843 9×10-14/s,A2 =2.199 1×10-2/s;动力学补偿效应方程lnA1=4.463 6E1+5.696 4,lnA2=4.516 6E2+38.465.第2步反应的微分动力学函数f(α)=3/2[(1-α)1/3 -1]-1,积分动力学函数g(α)= α+(1-α)ln(1-α), 活化能E1 =137.306 1 kJ/mol,E2=332.607 8 kJ/mol;指前因子A1=2.744 4×1011/s,A2=1.395 8×102 5/s;动力学补偿效应方程lnA1=5.005 8E2+5.617 4,lnA2=5.031 7E1+43.026.  相似文献   

16.
石煤提钒湿法工艺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石煤提钒湿法工艺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推导,将试验数据与所推导的动力学方程相结合,得出该反应属固模扩散控制,在浸出过程中降低颗粒粒度,适当提高浸出温度,可加快浸出反应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季戊四醇生产废水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季戊四醇的可生化性,及其在生物酸化-SBR串联反应器中的生物降解原理,季戊四醇在A/O过程中生化降解速度远高于连续曝气的好氧过程,废水中季戊四醇浓度小于1000mg/L时,不妨碍甲醛等有机物的降解,且季戊四醇在SBR出水中不会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