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人类社会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男女两性语言差异存在于不同文化之中。语言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人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是现实生活最真实的反映。女性被视为弱势群体在语言使用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美国英语中"女性语体"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揭示和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并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形象,以及两性语言的强弱模式。  相似文献   

2.
方喜军 《科技信息》2007,(23):236-236
本文从话题与用语两个层面具体论述了两性在英语言语中的差异,并且分析了产生这些话语风格差异的社会文化根源,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中性别差异现象会逐步减少,男女两性应在会话中学会转化角色从而减少误会,进行积极的和有效的交谈。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男女两性互为基础,性别差异客观存在。两性的并存,使社会更加丰富多彩两性差异心理学是以研究男女两性心理差异为内容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新学科。由于男女存在着生理机制、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早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初,男女就各自担负起了一定的社会职能。男人多从事生产劳动,妇女则多从事家务料理、抚养子女。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由于封建的道德、伦理及思想体系的束缚,这种分工被强化了。于是,在人们的思维意识中男女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变异的角度对跨性别交际失误现象进行社会语言学分析,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造成男女两性话语风格的不同,进而影响彼此的交流。在对《老友记》部分语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社会的变化导致两性差异的缩小,两性话语风格随之变化,有些方面甚至出现与以往相反的趋势。两性话语风格的趋同将有助于减少跨性别交际中的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交际中,男女两性在话语风格和话语语言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男性谈论社会,话语直接、坦白、果断甚至粗俗;女性谈论个人,话语间接、委婉、含蓄、客气,比男性更懂得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理特征差异、心理特征差异、角色关系差异、社会偏见和社会地位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话题选择、话语量、话轮转换及控制等角度研究英语会话风格的性别差异,从社会文化视角研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出男女混合会话,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及认识两性会话风格差异,促进跨性别文化交际等改进英语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龙婷  周莉莉 《科技信息》2008,(36):275-275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但初期的研究大多是从语言的结构和形式入手对男女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进行观察和研究,有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重点逐渐转移到了交际中的话语风格方面,力图在更高的层次上较为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语言使用与性别差异的关系问题。本文从话语风格角度探讨男女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源,指出社会文化因素是导致男女话语风格差异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种语言都具体反映了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不同地位及其生活方式等等。本文目的在于研究和分析英语中当今所用的一些男女两性指代用语、男性和女性常用的一些语言 ,以通过这些来揭示英语中存在着的一些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9.
大量研究发现,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两性在交际角色的自我定位、交际行为举止、话题和语言形式的选择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倾向:就交际态度而言,女性较低调、合作、更在乎对方的感受,男性则更积极、主动、乐于对谈话过程的操纵;就措辞而言,女性更礼貌、婉转,男性则顾忌较少、言语更直截了当;在话题选择方面,女性的话题较琐碎和生活情感化,男性的话题则更具竞争性和实用性。从社会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言语行为的这些性别差异可能与两性从小归属的亚文化群、两性所担任的社会角色以及两性希望树立起来的社会形象等方面的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10.
性别言语差异是指男女两性在语言应用上的不同,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相关知识,对跨性别交际作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男性及女性基于性别上的不同,以及长期的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导致了两性在语言结构、措辞以及语言使用方式上的诸多差别。导致这些差异的因素除去纯语言层面的因素外,更多情况下是社会因素造成的。英语中的诸多词汇鲜明反映出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体系中的差异,尤其凸现了社会地位中的阳性强势这一特点,同时亦反映出女权运动对于语言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性别文化与性别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两性在化特征上存在着差别,性别化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偏见.性别化中性别偏见主要表现在大众语言、大众传媒以及教育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男女两性是人类这一整体的两面,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单纯从女性的角度来谈女性的发展是不完全的。历史上对女性的种种文化限制是不公正的,但客观目的是男女的极化,过度强调了两性完成自己的性别职能,同时也使生理差异异化为社会等级差异。西南地区各民族虽然广受儒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但其男女有别也有自己的特点。生殖干预技术的出现及人均寿命在20世纪后半期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但近年来发达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口形势其实已经在暗示着,我们必须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协调男女两性的角色。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社会对人们生育意愿的前瞻性保护。  相似文献   

14.
男女不平等关系的产生及长期存在不仅取决于两性物质生产力的不同,更取决于两性精神生产力的差异。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观念作为两性精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决定和影响着男女不平等关系的长期存在。解放和发展女性精神生产力,不断提高女性的平等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实现男女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是反映社会中各种观念的镜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现象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各种文化共有的现象。由于人们没有意识到性别语言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原因,导致相互误解甚至产生冲突,因此了解性别语言的差异并利用其差异进行交流就显得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话题选择、语音语调、词汇、句法方面阐述了两性使用语言时的主要差异,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英语中性别差异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源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江西省畲族人体头面部器官测量数据。方法采用国内研制的人体头面部摄像-计算机测量系统,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择江西省吉安市200名正常的畲族成人进行了头面部器官测量研究。结果得出了该民族成年男女两性头面部16个测量项目和13个头面部指数的资料,发现该民族成年男女两性头面部除容貌额高所测值男女两性无差异外,其余各项所测值男女两性间差异有显著性,并以4个头面部指数对男女两性头型、面型分别进行了分类、对比。结论该研究成果对人类学、民族学、医学和工业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江西省畲族人体头面部器官测量数据。方法采用国内研制的人体头面部摄像-计算机测量系统,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择江西省吉安市200名正常的畲族成人进行了头面部器官测量研究。结果得出了该民族成年男女两性头面部16个测量项目和13个头面部指数的资料,发现该民族成年男女两性头面部除容貌额高所测值男女两性无差异外,其余各项所测值男女两性间差异有显著性,并以4个头面部指数对男女两性头型、面型分别进行了分类、对比。结论该研究成果对人类学、民族学、医学和工业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5例两性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性别可根据性染色组型、生殖腺结构、外生殖器形态以及第二性征加以区分.但有些患者生殖器同时具有男女的某些两性特征,称两性畸形[1].  相似文献   

19.
张国平 《科技信息》2011,(33):235-235,201
科学研究发现,男女两性在视、听、嗅、味、触觉等外部感知觉方面存在差异,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这些差异主要源于男女的原始社会分工。在扮演各自角色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机能都进化出了适应性的特征,但在距今近一万的时间中,人类的身心没有发生多大变化,面对现代化的生存环境,却依然拥有着石器时代的身体,但其功能都是有利于自身生存与繁衍的。  相似文献   

20.
颠覆父权制文化的理论先锋--社会性别理论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女权/女性主义运动浪潮中,社会性别差异理论成为最令世人瞩目的女权/女性主义话语。这种理论是针对传统男性中心主义在两性关系上的“自然主义态度”提出的,认为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决定的,而是由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造成的。人类历史上男女不平等和女性受压迫、受歧视的社会文化根源在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父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