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教学实验中从茶叶提取咖啡因的方法,阐述升华法、微波提取法、微型实验法的优化实验条件及特点,提出了在该实验中引入咖啡因的鉴定和含量分析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2.
用萃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探讨氧化钙量、焙烧温度及升华温度对咖啡因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氧化钙量4 g,焙炒电压100 V,升华电压为150 V,最佳条件下,咖啡因产率可达1.83%.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产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对茶叶、咖啡和可乐中咖啡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了邻苯二胺分光光度法和GB/T 16344-1996标准中的紫外分光光谱法.在邻苯二胺分光光度法的研究中发现:酸性介质中咖啡因能与邻苯二胺于沸水浴中反应,生成浅橙黄色物质,并确定了该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88 nm,最佳反应温度为90℃,最佳反应时间为15 min.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以氯仿作溶剂,对待测样品中的咖啡因进行多次萃取后于276.5 nm的波长下测其吸光度.两种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茶叶渣在离子浓度、茶渣量、时间、pH和温度等不同条件下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作出吸附率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饮用过后的茶叶渣对铜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溶液的pH和温度对吸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氢化物一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硒含量探索建立快捷、方便的样品处理方法.从加混酸的比例、加混酸消化时间、超声波的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比较.样品称量后直接加混酸经20min超声波,硒的提取效果最好,可以大大提高茶叶样品前处理效率,显著缩短样品的检测 周期.这是一种省时、经济、操作简便的茶叶样品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交联聚合物和纤维素负裁萨环糊精聚合物,并通过薄层色谱研究了它们对绿茶提取物中咖啡因和儿茶素多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聚合物都可以快速吸附儿茶素,但几乎不吸附咖啡因,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绿茶提取物脱咖啡因的吸附材料.而且。它们对儿茶素类物质也表现出一定的吸附选择性:对酯型儿茶素比对非酯型儿茶素的选择性更高些.  相似文献   

7.
李雪飞 《松辽学刊》2006,27(3):79-80
用直流弧光放电的方法已经合成了C-BN的纳米晶体.并用XRD,TEM方法鉴定了其生长粉末的特性.其结果已经表明在粉末中,从20~60nm,c-BN和h-BN颗粒可以共存,升华-再杂化-结晶的反应途径已经提出来用以解释C-BN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8.
3—羧甲基绕丹宁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甘氨酸与二硫化碳为原料,将加成、取代、环合等三步反应直接在“一锅”内完成,得到3—羧甲基绕丹宁,并且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对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多个因素对3—羧甲基绕丹宁合成收率的影响,使收率提高到85.3%,简化了合成工艺,缩短了反应时间,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提高了收率,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采用焦化苯代替石油苯合成苯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产品收率高,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将咖啡因与β-环糊精形成包结物,研究了包结物的制备方法,并应用热重-差热分析,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三种方法鉴定了包结物的物性,实验结果表明,药物分子被包结在β-环糊精分子疏水性空穴内,其失重速率降低了,热稳定性提高了以及包结物中环精精分子1位氢的δ值随咖啡因含量减少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非水介质中合成了一种新型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该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胀能力适中,非常适合作为柱色谱固定相.对绿茶提取物的吸附研究表明,该聚合物不吸附绿茶提取物中的咖啡因,但能吸附儿茶素类多酚,而且表现出对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特殊高选择性.因此,该新型β-环糊精聚合物不但可以用于绿茶提取物脱咖啡因,而且可以用于纯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单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安钠咖注射液中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福建,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茶,福建茶文化源远流长.福建茶文化的产生及发展,宋徵宗赵舍功不可没.他不仅喜爱饮茶,品茶赋诗,还研究茶学,撰写了<茶论>一书.皇帝的推崇,使福建茶在历史上得到了"建溪官茶天下绝"的至高荣誉,从而使福建茶文化几百年来经久不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4.
红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确定了红茶饮料适宜的工艺参数: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10 min,茶叶加量 1. 5%.探讨了影响成品色泽、气味和滋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真空升华法制得酞菁锌(ZnPc)薄膜,与ZnPc溶液相比较,电子吸收光谱谱带明显变宽,且Q带吸收峰分别红移了22nm,表明ZnPc分子在基片上以J-聚集体存在;红外光谱谱图基本相似,表明分子基本呈无序状态,ZnPc薄膜为无定形.气敏性研究表明ZnPc升华膜对NO2气体的灵敏度与成膜时蒸镀电流和蒸镀时间均有关系,当电流控制在85A蒸镀时间1.5h时,所得ZnPc薄膜室温下对浓度为50.0mg/m3的NO2气体的灵敏度达到2300,而对醇类、SO2、Cl2等气体几乎不响应,表现出对NO2气体特殊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南海绿藻石莼的一般营养成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以及一些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石莼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纤维素和灰分的海藻.石莼蛋白质全部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总氨基酸量的41.2%,表明石莼富含必需氨基酸;四种呈味氨基酸含量为41.5%,因此石莼是一种营养且味道较鲜美的海藻.石莼的蛋白质营养价根据第一限制氨基酸价(44.3)评价较低,不过第二限制氨基酸价(88.0)为较高,其他氨基酸价较均匀,缬氨酸价最高.石莼五种矿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海藻,以铁、镁含量最为明显,表明石莼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3种雉科鸟类的种群繁殖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7月,采用录音回放和样点统计的方法,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3种鸡形目雉科鸟类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和雉鸡(Phasianuscofchicus)的种群繁殖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保护区原生林中的种群繁殖密度(占区雄鸟/km2)分别为9.05,5.54和0.92,而在次生林中则分别为15.75,8.90和4.45.3种雉类在保护区次生林中的种群繁殖密度均高于原生林,但在以往3种雉类较喜好的茶地中没有发现其繁殖.喜欢在林缘生境筑巢和不同雉类的生活史特征等因素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保护区内遗弃、荒废和无人管理的茶地,已经对许多鸟类的繁殖和觅食活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