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水热技术,以MnCl2·4H2O、水杨酸(H2Sal)和二吡啶[3,2-a:2',3'-c]并吩嗪(DPPZ)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的新型配合物[Mn2(HSal)2(Sal)(DPPZ)2(H2O)2]2[Mn4(Sal)4(DPPZ)4(H2O)2],并使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a=13.8342(11)A,b=15.7681(13)A,c=23.1455(19)A,a=89.8250(10)°,β=83.9240(10)°,γ=64.2860(10)°,V=4518.2(6)A^3,Z=1.该化合物是由两个双核和一个四核Mn(Ⅱ)结构单元构筑的,而且在相邻的配合物分子单元之间,存在着分子内和分子间DPPZ配体不同方向上的π-π堆积作用,最终将其连接成一个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液法合成了[Cr2(HLact)6]配合物,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9.496(3)A,b=12.239(3)A,c=15.017(4)A,α=96.873(5)^0,β=91.189(5)0.γ=92.312(6)^0,V=1730.7(8)A^3,Z=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萘并15冠5与CdCl2·2.5H2O,KSCN的反应,得到标题配合物[K(N15C5)2]2[Cd(SCN)4]CH2Cl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数据:a=15.521(2)A、b=15.617(3)A、c=20.582(3)A,α=73.528(3)°、β=80.355(3)°、γ-61.295(2)°,V=4193.6(12)A3,Z=4,Dcaled=1.411Mg/m3,F(000)=1848,R1=0.0579,wR2=0.1227,R1=0.1757,wR2=0.1708.标题配合物由两个[K(N15C5)2]+配阳离子和一个[Cd(SCN)4]2-配阴离子组成.两个N15C5分子和钾离子通过10个K—O键形成夹心式配位结构,[Cd(sCN)4]2-中的Cd2+与四个NCS基团中的四个N配位,形成变形四面体结构.配阳离子子[K(N15C5)2]+与配阴离子[Cd(SCN)4]2-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液法合成了|Ni(mal)(Im)3|配合物,同时对该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X-衍射等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c,a=8.4036(16)A,b=8.4820(17)A,c=22.320(4)A,V=1590.8(5)A^3,Z=20.  相似文献   

5.
通过升华法生长出铱(Ⅲ)配合物(btfmp)2Ir(dbm)(btfmp=2-苯并噻吩-5-三氟甲基吡啶,dbm=二苯甲酰甲烷)红色单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核磁、质谱、红外光谱表征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α=11.776(3)A,b=29.409(7)A,c=11.515(3)A,α=γ=90°,β=102.730(3)°,V=3889.9(15)A^3,Z=4,Dc=1.660g/cm^3,F(000)=1904,μ(MoKa)=3.608mm^-1。,R=0.078 4and wR=0.1373.该配合物呈现近似八面体配位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水杨酸(H2Sal)和二吡啶[3,2-a:2′,3′-c]并吩嗪 (DPPZ)为混合配体,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未见报道的配合物{[Zn2(HSal)2(Sal)(DPPZ)2]2[Zn4(Sal)4(DPPZ)4]}·4H2O,并通过元素分析和X 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3.821(2)(A),b= 15.694(3)(A),c=22.969(4)(A),α= 84.481(4) °,β=83.300(3)°,γ=64.366(3)°,V=4455.3(14)*!3,Z=1.该化合物由两个双核和一个四核结构单元构筑而成,且在相邻的配合物单元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以及O-H…O氢键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微波辐射加热方式,快速合成了一种新型多吡啶钴功能配合物[Co(5-NO2-phen)2dppz](ClO4)3(5-NO2-phen=5-Nitro-1,10-phenanthroline,5-硝基-1,10-菲咯啉;dppz=dipyrido[3,2-a;2′,3′-c]phenazine,二吡啶吩嗪),利用元素分析、电化学和光谱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分别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8.
合成和表征了一个新的氧钒配合物[VO2(Sal)(Phen)]·H2O.在该配合物中,钒(V)原子与六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变形的八面体结构.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3.0857(9)nm,b=0.7256(2)nm,c=2.0470(6)nm,β=127.413(4)°,γ=3.6407(19)nm^3,Z=8,Dc=1.468g·cm^-3,F(000)=1648,R1=0.0772,ωR2=0.1067.在晶体结构中,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使晶体构成了一个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研究合成了3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双安息香缩乙二胺(H2L1)合Co(Ⅱ)、Fe(Ⅱ)和Ni(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磁矩测定方法对配合物予以表征用常规气体吸收容量测量装置测得配合物在DMF溶剂中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吸氧量,并研究了配合物氧合反应的热力学.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单核锰配合物[Mn2(C16H13O3)4(H2O)8]·2H2O(C16H13O3为酮洛芬阴离子),并且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PXRD、热重、荧光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标题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67 42(4)nm,b=0.897 47(3)nm,c=2.194 13(9)nm,α=92.207(3)°,β=99.615(4)°,γ=108.738(3)°,V=1.587 03(11)nm3,Z=4,R=0.044 9。Mn(II)位于反演中心,每个Mn(II)离子分别与两个配体中的羧基氧原子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了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标题配合物中,在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共同作用下构筑了该化合物的三维氢键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与酮洛芬配体的荧光相比,形成配合物后,发生了荧光的猝灭。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单核锰配合物[MnCl2(4,2-L)2(H2O)2].2(4,2-L).2(H2O)(4,2-L=N-[(4-吡啶基)甲基]-2-吡啶胺),并且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荧光、粉末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标题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0.938 3(19)nm,b=1.056 1(2)nm,c=1.224 6(2)nm,α=90.997(3)°,β=96.304(3)°,γ=109.39(3)°,V=1.135 9(4)nm3,Z=1,R=0.058 9。Mn(II)位于反演中心,每个Mn(II)离子分别与2个配体中的氮原子、2个氯离子和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了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标题配合物之间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氢键超分子网络结构,同时该配合物在室温下于355 nm处表现出较强的紫色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溶液法合成了Na4[Ti4O4(nta)4].12H2O配合物,同时对该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和X-衍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9.8062(17),b=11.937(2),c=12.059(2),V=1200.8(4)3,Z=4.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铜(Ⅱ)-叶酸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5.00),Cu(Ⅱ)可以与叶酸形成稳定配合物,配比分别为1∶1和1∶2,条件稳定常数分别为β′1=1.25×103,β′2=2.50×106.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瓜环与氯化锶及间苯二酚形成的化合物,其结构为单晶X-射线分析方法所确定。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其中a=15.658(3)A°,b=11.522(2)A°,c=15.031(3)A°,Mr=1481.28,V=2711.6(8)A°^3,Z=4,Dc=1.814 g/cm^3,μ=2.172,F(000)=1520,R=0.0627,wR=0.1710。在此化合物的结构中,主体分子瓜环的空腔内包有一个氯阴离子.  相似文献   

15.
设n是正整数,A是二阶实矩阵.该文证明了:如果A^n=E2且|A—E2|=n,其中E2是二阶单位矩阵,则必有n=3,A=(^a c ^b -1-1a),其中a、b、c是适合a^2+a+bc+1=0的实数.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邻硝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与Ce(Ⅲ)的3种固体配合物.根据初步化学分析,推断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e(C7H4O4N)3·nH2O(n=2,1).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讲等方法测定了所合成的3科配合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咪唑、吡啶、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和噻吩嗪等轴向配体对单取代谷氨卟啉[5—对—(N—谷氨酸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氯苯基)卟啉]钴(Ⅱ)、铁(Ⅲ)、锰(Ⅲ)配合物电子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法和循环伏安法等方法研究了铜(Ⅱ)配合物[Cu(phen)(BIP)](ClO4)2(phen = 1,10邻菲咯啉;BIP = 2(3′,4′亚甲二氧基苯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 (CTDNA) 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为插入方式,与DNA的键合常数为106×105 L·mol-1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氯化锰与4-氧-1(4H)-吡啶乙酸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Mn(H2O)6](4-OPA)2·2H2O(4-OPA-=4-氧-1(4H)-吡啶乙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光谱和单晶X射线的表征。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2561(3)nm,b=1.2949(3)nm,c=0.68547(14)nm,β=98.68(3)°。V=1.1022(4)nm3,Z=2,Mr=503.32,最终R=0.0319,wR=0.0827。Mn(Ⅱ)原子与六个水分子配位形成八面体构型,4-氧-1(4H)-吡啶乙酸根作为抗衡阴离子,配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和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氢键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新型的钒磷酸盐(H2NCH2CH2NH2)3[V9O12(HPO4)6(PO4)2(H2O)2]·H2O,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确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4.324(3)A,6=10.162(2)A,c=18.367(4)A,β=95.15°,V=2673.5A^3,Z=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