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新工科的思想理念,需要重构铁道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的方法,建设可推广的适用于新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发展模式,并构建相应的评价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办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习基地建设是目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该文在肯定实习基地积极作用的同时,对目前新办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新办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实践教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地位和特点出发,结合国家新工科建设背景和中国矿业大学专业背景与现状,介绍了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与发展历史和基于新工科的建设目标与实践探索,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训练、推进课程建设、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等入手,旨在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存在的众多问题,以达到新工科背景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新时代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林祖胜  兰靛靛 《实验室科学》2023,(1):228-231+235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车辆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传统工科专业,急需改革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目前国内车辆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与不足,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通过专业实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适应新工科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提升方法。实践表明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设计等方面,分析新工科专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信息技术新发展下的工科专业建设策略,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究了实践教学培养的新模式.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确定多元化培养目标,建设并整合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夯实基础、提升设计、启发创新"的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具体课程中探索了分层次实验教学,为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驱动力,面向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未来、面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对传统软件工程专业升级更新增设了大数据方向。依托新工科建设试点项目支撑,以大数据新工科创新实验班的模式在大数据人才培养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兄弟院校和相关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背景下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具有以需求引导、注重实践的特点。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以及实践教学的开发,提出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体系与改革办法,以完善专业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协同发展。通过教学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平台达到了拓展学生机器人技术综合素养和强化实践创新能力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必然要求。新工科专业的内涵要求专业名称新,专业要求新;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应体现在培养应用型、城市型、地方性所需的人才;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落实学校办学定位,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在学院的名称、学院和专业建设内涵发展方面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依托行业、拓展资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国家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在分析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内涵基础上,农业机械生产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分析高等工程教育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基础上,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从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教学相结合,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促进提高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工科与工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新工科内涵的充分理解是明确改革方向的前提,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学校校情的工科教学实践改革之路势在必行。该文在明确转型普通本科院校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从分析国内改革现状、剖析新工科内涵,到分析校情,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工科教学改革实践的落实方案与可行性。提出以行业需求定位专业特色,以成果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在专业认证导向指引下,以人为本改革教学实践运行模式,顺应国际形势发展,明确新工科前沿发展方向进而完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良性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是落实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理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实践教学是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一环,是工程专业人才在学校阶段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工程综合素质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新工科建设中实验实践教育课程体系模式,并从实验实训模块、实践科研模块入手着重介绍了实验实践教育的新方式方法,以期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食品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的一些不足,分析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课程知识体系中"原理-技术-系统-网络"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入工程实验教学模块化设计,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按照"体验-应用-开发-创新"四个阶段提升,从而优化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培养体系。对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块进行梳理,并进行模块化设计。此外,结合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于2016年提出"新工科"这一概念,新工科背景下,高校需要打造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满足新经济需求的专业。该文概述了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及配套的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因此,高校应立足于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创实践载体,同时以校企合作构建双创协同体系,共建双创项目成果。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大挑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围绕服务地方和工程应用型培养特色,以南阳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设定、专业方向的设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环节设定等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从多级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协同保障下的人工智能特色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来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正加速进行,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传统制造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人才竞争更趋激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迈入智能化时代,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应重点围绕本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工程教育观,培养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新工科工程技术人才,重塑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人才培养新目标与新标准,构建符合新工科特质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新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路径及新工科专业建设需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以培养适应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实干型应用工程人才为目标,与产业龙头企业开展紧密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针对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代表性专业课程《数控技术》的教学现状,以新工科课程建设改革为指导,从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内容组织上开展《数控技术》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采用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结合,课程练习与工程项目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训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初步探讨了新工科代表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新工科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新经济发展态势下,教育部适时提出了发展"新工科"的建设规划。以光电信息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探索了创新型光电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经过对实验教学体系的合理规划与初步建设,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实验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实验教学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研究工作对其它"新工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具有新工科教育文化、学科交叉融合和多元化培养三重向度。其中,新工科教育文化是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工科建设的路径,多元化培养是新工科建设的动力。新工科教育文化是在新工科建设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工程教育"新理念"的升华,主要包括器物、制度、行为和精神4个层面的内容,其发展需要从理论、制度和机制上进行顶层设计,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协商氛围;新工科建设应该是一种宽口径的工程教育,强调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融合,而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在于坚持社会性、系统性和多样性原则,注重学科群的模块化设计;新工科的多元化培养强调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标准的多元化,其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学科或专业的谱系化设计,以及政府、高校、企业、专业性社会团体等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的协力推进。新工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一种"总体性"的视野与方法进行审视,即应从历史性总体、结构性总体和实践性总体3个维度进行"总体性"构架。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专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科专业,在新学科建设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缺口大、师资力量薄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等多种亟待解决问题.针对新工科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本文阐述如何构建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厚基础、强方向、促交叉、重融合”的总体课程体系建设思想,结合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探讨适合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