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平稳、共同富裕等多项国家发展重大方针战略,是关系国计民生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及传播先进的经营销售理念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具有贴近“三农”、学科门类齐备及培养体系健全等先天优势,与乡村振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能够成为乡村振兴强有力的推手。职业院校可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三个方面发力,探索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职业院校应以问题为导向,以“产学研推”的产业联盟为平台,实施“四体融合”科技赋能模式,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敏 《皖西学院学报》2023,(1):14-17+36
乡村红色资源开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塑造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治理有效、进而达到乡村生活富裕意义重大。当前红色乡村带动乡村振兴面临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薄弱、基础设施开发尚未完善、红色资源挖掘力度不够、产业带动效应不足等瓶颈阻碍。革命老区六安市D村从“强体——铸魂——造血”等几方面切入,为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样板。下一步,可以从修复红色旧址,建强红色阵地;激活红色文化,守好红色根脉;串联红色资源,壮大村内产业等几个层面发力,确保红色资源开发带动乡村振兴实践更为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3.
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议题。新时代条件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对农民组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农村党组织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及群众优势,是实现党建引领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四川省典型经验的分析发现,实现党建引领农民再组织化的关键在于利益联结机制、信赖机制和优秀带头人机制的实践构建。  相似文献   

4.
林筠 《海峡科学》2022,(12):82-84+96
乡村振兴背景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成立人文与传播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与服务中心,走出一条学科优势组合、团队协作的特色道路。其中,漳州市科技特派员及“乡村振兴品牌研创”团队科技特派员在漳州市华安县的乡村工作取得系列成果,从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到明确艺术乡建的优势方向,不仅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更为乡村振兴大业培养重要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  相似文献   

5.
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是有效实现乡村文化繁荣,激活乡村内在价值,重塑民族精神的重要路径。通过对皖西革命老区近些年组织开展的系列乡村文艺惠民工程成效的调查研究分析,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新生职业与就业岗位、文化与政治认同感以及幸福感等三个主要方面。三个评估体系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审美鉴赏力、丰富乡村精神生活和创造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凸显了文艺介入乡村振兴形成的社会效益之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农村女性“半边天”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参与乡村振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社会关注度和满意度提高。以拱桥镇为例,进入基层最前沿,通过研究农村女性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实践,分析面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困境,提出从组织建设、创业机制、技能培训以及文化引领等途径促进农村女性在参与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各地区开始发展产业以助推乡村发展。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动力,如果产业发展势弱,那么乡村振兴如同无本之木,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而且影响实现脱贫攻坚的进程。目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以乡村振兴为助推器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也有助于营造更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的稳步提升,促使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和实现途径,而全面共同富裕则是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图景。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至今,我国已在乡村品质提升方面取得卓著成效,但囿于乡村地区长期存在产业粗放化、人才空心化、文化荒漠化、生态零散化、组织碎片化等桎梏,制约了乡村振兴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转变。因此,持续推进高质量的乡村振兴需要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厘清其内涵特征和战略目标,坚定推进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领域高质量的整体性振兴,方能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的美好图景,促进全面共同富裕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从福建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实际出发,以邮储银行福建分行的普惠金融实践为例,探索福建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是推进资源型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典型资源型城市临汾为例,阐释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优化发展的产业、空间、管理和旅游4种转向,并对旅游业驱动乡村振兴的过程和实践模式进行分析,探讨资源型城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机制。结果表明:(1)临汾市产业由第二产业向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型,空间上农业用地适度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管理由传统粗放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旅游由单一要素向多元要素转变;(2)临汾市探索出乡村旅游实践模式,即明确定位,重塑旅游形象,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探索发展工业旅游,重建乡村生态环境,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3)乡村旅游从农业、农村和农民3个维度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资源型城市乡村发展亟需转型,资源型城市乡村应注重旅游形象的重塑,明确自身定位,开发新型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本地完整旅游产业链条,以谋求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进入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推进的阶段,产业作为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增收的主要途径,既是激发农村土地多种功能价值的重要媒介,也是指导村庄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村庄发展的基础支撑,当前国内对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产业振兴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较少,迫切需要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实现村庄产业振兴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在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范围以及思路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发展历程和以“基础农田建设—数量挖潜探索—重质保量提升—三生全面发展”不同阶段政策支持重点,并厘清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措施与产业振兴目标之间的联系机制,即通过“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措施实现“农业规模产出、产业潜力释放、生态效益转化、文化经济多元”的产业振兴目标。在此基础上,以甘肃省显胜乡蒲河村为研究对象,提出“以塑造产业特色为统领—优化空间布局为核心—强化生态修复为策略—增进文化产业化为补充”的村庄产业振兴具体发展路径。以期对中国同类村庄的产业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虚拟企业依托新木桶理论与外部优势资源进行互补合作,可提升虚拟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和乡村振兴能力,是“互联网+”时代先富帮后富发展飞地经济的理想载体。基于新木桶理论的虚拟企业包括“联合体”模式和“外包”模式两种虚拟型结构类型。广西富川县推行互助联动、合作经济、桂粤协作乡村振兴等“联合体”模式,云南昭通市探索粤滇合作、专业合作社外包、昭通苹果新木桶创牌等“外包”模式的虚拟企业乡村振兴实践,对生态振兴、精准乡村振兴,特别是飞地经济,提供了成功经验与运作启迪。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市场、社会等外部资源进入乡村社会,乡村组织在承接这些资源的过程中却呈现出既"脱嵌"于乡村社会又"脱嵌"于乡镇政府的双重"脱嵌"情境,其发展逐渐"悬浮化".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文章基于嵌入性理论,从政治嵌入、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和关系嵌入四个维度探索乡村组织嵌入性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实现乡村组织嵌入乡村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地正在按照"五个振兴"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大批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形成。乡村振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这也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品质,让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无缝对接,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北部、巴山腹地的醉美玉湖-七彩长滩乡村旅游区为例,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线上文本收集数据,重点探讨旅游发展能够促进乡村地区实现振兴,以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开发形成的发展模式。结果显示: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旅游发展带动了乡村地区在思想、组织、文化、人口、环境和经济上的振兴,它们同时会对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反馈;乡村旅游开发基本形成了以"管委会+企业+村民"为主体,以"节事活动"为特色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各个主体角色会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变化,但政府的监督和协调角色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着重从国家政策理论层面并结合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以法治功能与法治精神为引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探索乡村振兴与法治乡村之间的关系、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力争探索出实现乡村振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与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要素是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活力保障,在当前城镇化吸引率高、“三农”问题依然存在的大背景下,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而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浪潮为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然其仍面临整体质量低、流失严重、结构失衡、开发不足等严峻形势。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盘活土地要素为保障,抓住各种改革机遇,转变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策略,构建农村人才补偿机制、人才“引进”与“输出”互通机制、人才互动和管理一体化机制,以期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开局之年,既需要总结扶贫的科学经验,也要直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使命.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方法以广西大新县扶贫产业培育为例,分析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通过对大新县扶贫产业培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扶贫产业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实现转型和升级的现实性.从产业规划引领、长效机制建立、生产要素驱动三个方面着手,为进一步实现全面可持续脱贫,乡村全面振兴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既是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乡村教师的主阵地,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卓越取向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对地方师范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提出了客观要求。淮阴师范学院突出实践导向,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实践教学从“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的全过程探索,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地方师范院校的理论与实践分割、反思与行动分离的问题,最终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国家政策和国民经济收入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政治、经济保障。找准用力点、确保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