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回顾“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简要历史,说明中国人民追求科技发展的坎坷经历;通过对比分析“五四”科学精神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和新中国成立后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并就当前如何贯彻执行“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化运动,发生了一场意义十分深远的语言革命。这场语言革命的先驱人物李大钊、胡适、陈独秀等,不仅批判了旧化,而且呼唤新化,创立一代新的语言符号系统。语言不仅仅是思维与交流的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就是本体.就是基表范式。它是人类一切交流工具的元命题,是人的生存本体所拥有的基表范式之一。因此.改革语言符号系统本身就是深化人的认识作用。语言革命的结果,不仅创造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学,而且还学到了科学与民主精神,从而将“人”从君权、神权和旧道德概念中解放出来。这场语言革命,不仅当时受致到保派的非议和攻击,而且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曾两度被扬弃扣否定。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图书馆应适应新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4.
王光祈(1892m1936年),是以“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社会活动家和音乐学家双重身份载人史册的。早在1989年3月,我国著名音乐学家冯文慈、俞玉滋即撰文④指出:关于王光祈的一生,有三个问题值得分析研究。一是,他作为“五四”爱国反帝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后来何以转向以音乐学为终生事业,如此强调音乐在复兴祖国中的作用。二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进人物,在音乐思想上何以如此强调孔子“乐教”,所谓“谐和精神”。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两个最为伟大和辉煌的时代,前者成功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古代发展路径,后者则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道路。对这两个时代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个时代在新旧路径选择的异同点,从而使我们可以从第一次路径选择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坚 《海峡科学》1998,(2):38-40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理应把图书馆工作提上有关领导的议事日程.摆正它应有的位置,促其发展.发挥其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图书馆是科技工作的一部分,是教育事业的一个机构,不论是发展科技工作,还是发展教育事业,均离不开图书馆工作的配合和参与。图书馆状态应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技与教育水准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是湖湘士人治学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继续得到传承,但在整个中国文化"凤凰涅槃"的新时代,湖湘文化也在传承中得到锻炼,获得新生,实现了与现代文化的对接。在这一历史文化蜕变的过程中,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赋予了这一蜕变以动力、以方式、以特色。从新闻报刊的运作来看,"傍着活事件讨论"是"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经世致用"精神十分突出的表现,围绕着"赵五贞事件"和"湖南自治运动"所展开的讨论即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五四”精神的灵魂是创新,它体现在思想观念的创新,“科学”与“民主”口号的提出,道德革新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五四”新文学新就新在运用现代汉语,这几乎已经是常识了.我们一直认为:新文学是“五四”时期方才诞生的,它是“五四”一代作家用现代汉语创作的新型文学作品,正是这样一批新文学作品奠定了现代汉语的地位.按照胡适等“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说法,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学,走的是言文分离的道路,直到“五四”白话文运动,才确立了“言文一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煤炭教育信息》报在实施《国家煤炭工业局“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科教兴国”和“科教兴煤”战略目标所起到的信息传媒作用及传媒作用的强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以“五四”女性文学的崛起为其标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色:独立的女性意识;浓厚的自传色彩;强烈的主观抒情;阴柔的艺术风格,这种文学风貌对当代女性文学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本文对“五四”女作家群小说创作进行综合考察,整体地分析“五四”女性文学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在欧洲几经演变的“莎乐美”的形象基础上成功地创作了悲剧《莎乐美》,成为了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五四”时期中国出现了对《莎乐美》译介、接受的热潮,从而对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彭明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著名学者范文澜和胡华。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严谨治学,不断开拓,在“五四”运动史、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许多重大成就,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社区精神领袖,“五四”时期的柳亚子和叶圣陶在乡村社会吐纳着崭新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时代思潮与传统亚文化相互激荡。在这一过程中,精神领袖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乡村社会向现代演进的驱动器。以此为视点,乡村社会发展途径问题当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16.
封丹 《科技智囊》2006,(6):20-24
1999年9月,出于刺激消费以应对当时通货紧缩局面的考虑,我国政府出台了新的法定休假制度,规定每年国庆、春节和“五·一”期间全国放长假,从此黄金周成为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新亮点。迄今为止,“黄金周”已经度过了17个,今年的“五·一”是第5个“五·一”黄金周。  相似文献   

17.
所谓人本文学,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来看,人本文学顾名思义当然是指以人为本的文学。文学乃是人学,天地间无论哪一个民族的文学,无不以人为本。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所谓人本文学应是指在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创作的文学。人本主义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由西方传人我国,对我国新文学的建立和我国文学实现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对“五四”精神向来就有不同的阐释和评价。胡适喜欢用“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来形容“五四”;殷海光则用“启蒙运动”一词来表达“五四”;中国共产党人更强调的是“五四”的革命性。这些不同的阐释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现在,我们也应该从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出发去理解“五四”,接过“五四”的大旗,用理性和科学充实我们的头脑,创建中国型的民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五四"时期的重要小说家,台静农在台湾后半生的文化活动与早年截然不同,但依然体现出鲜明的"五四"传统,这与其早年在北大国学门求学时受到的学术、教学风气的熏陶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段经历不仅培养了台静农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更对其现代治学眼光、自由宽容教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并深刻体现在其执掌台湾大学中文系期间的学术研究、系务规划以及诗文创作中,构成"五四"精神在战后台湾的一种流脉。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使青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迈出了社会化的脚步,酝酿出全新的人格特质,打破了传统的保守、依附、工具型人格模式,促成了青年民主、进取型人格模式的形成及发展,这一人格转型直接影响了数代青年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