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时纬异常与阿根廷San Juan地区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静  曾志访 《科学通报》1997,42(19):2106-2108
1 时纬残差的取得及地震资料的选取 早在唐山地震发生后,李致森、张国栋等发现强震发生前,天文测时测纬残差会发生较大异常.许多研究表明,这种现象是一种地震前兆.特别是已有学者利用这一前兆成功地预报了六次发生在云南天文台附近的中强震. 北京天文台的 Ⅱ型光电等高仪于 1992年搬往阿根廷 San Juan大学天文台执行中国科学院和阿根廷国家科委的合作项目,开展全天等高星表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观测结果. San Juan地区属地震多发区,它毗邻 Andes山脉,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San Juan天文台原有的一架丹容等高仪一直从事地球自转参数及星表的观测任务.本文正是取这架仪器 1970~1987年累计 17 a的观测数据处理时纬残差,研究时纬残差的长期变化与台站周围地震的活动关系. 光学天文时纬残差是指某架仪器的天文时间和纬度观测值扣除地球自转变化影响后的剩余部分.某仪器测时残差RT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2.
时纬残差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辉 《科学通报》1995,40(21):2014-2014
云南天文台的光电等高仪经过现代化改装之后于1992年第四季度恢复了正常观测,开始定期提供时纬残差报告.云南天文台的时纬残差曲线相继出现了一些变化与异常.而正在此时,1993年1月27日在云南省普洱县发生了6.3级地震.随后,云南地震进入了活跃期,云南及邻区先后发生了8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震情形势严峻.国家地震局与云南省地震局先后在云南召开了两次大型会商会,根据云南天文台的时纬残  相似文献   

3.
王博  尹志强  韩延本 《科学通报》2012,(22):2043-2050
介绍了天文时间和纬度观测资料的残差在地震前出现短期异常波动现象的发现及多年来开展的相关研究的进展,分析了不同地区天文时纬仪器的时纬残差异常变化与其周围地区地震的关系及残差异常变化的特征.论述了地方铅垂线的震前异常变化造成的天文时纬残差的异常波动,以及天文时纬观测监测垂线变化的意义及对其开展深入研究的重要性,讨论了该现象发展成为有效的强地震短期前兆的可能性和深入该研究目前面临的情况和应当注意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研制新型高精度自动化天体测量仪器在地震多发区布设试验观测网,以深入发展该研究并优化观测及提取异常信息用于短期地震预测的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姚进生 《科学通报》1986,31(4):283-283
经典时纬观测都是以观测点的垂线为依据。从理论上讲,只要观测点周围和地球内部出现非对称性物质分布就会使观测点的垂线偏差发生变化,而影响时纬观测结果。 任一时纬观测仪器不管相对哪一标准系统(如国际时间局、国际极移服务或我国综合系统)都存在大小不一的系统差,这种系统差人们常常习惯用(A-O)的值表示之,A是标准系统的采用值,O是各仪器的观测值。影响(A-O)变化的因素很多,有周期性的和非周期性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信息     
地球自转运动的国际联合观测计划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从1980年8月1日至1985年期间将共同组织一项称为MERIT的国际协作项目,以监测地球自转并对观测分析技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禄劝6.3级地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韩延本 《科学通报》1986,31(16):1244-1244
强震前震区附近天文台站时纬仪器的测时测纬残差同时或单独出现异常波动的现象,已为不少震例所证实。许多震例表明,在天文时纬台站周围大约300km范围内发生7级以上地震,或大约100km范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时,一般在震前测时残差的五日均值会出现∽形的正负异常波动,或测纬残差的五日均值出现单峰异常波动(以超过两倍标准偏差者为异  相似文献   

7.
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海洋活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周永宏  郑大伟  虞南华  廖新浩 《科学通报》2000,45(24):2588-2597
地球自转运动(自转速率变化和地极运动)表征着地球的整体运动状态以及固体地球与大气和海洋各种时空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它们在维持总角动量守恒的条件下,,构成了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系统,近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大促进了地球自转与大气和海洋活动相互作用的研究。着重综述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和海洋活动以及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理论研究的课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太阳的自转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旋转.人类藉以生存的地球就在自转,月球也周而复始地在转动.行星、恒星、星团、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等都在旋转.太阳也不例外,也在不断地自转.由于太阳是一大团气体(更确切地说,是等离子体),它的自转比固态的地球、月亮和行星要复杂得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太阳的活动规律与自转运动密切相关,甚至围绕广义相对论的一场论战也与太阳自转有联系.因此许多  相似文献   

9.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触发地震的初步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建国 《科学通报》1981,26(5):293-293
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文章评述。在统计两者之间关系时,有用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对变化率与地震频度、应变值、能量值的,也有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与地震频度的,还有用地球自转季节性加速度进行比较的;在认识这两者之间关  相似文献   

10.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学祥 《自然杂志》2004,26(3):151-155
通过对1950~2002年厄尔尼诺事件资料、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资料、环南极海冰变化资料、臭氧变化资料、气候振动和大气环流准两年周期资料的模拟验证,我们发现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温升高、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增大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在一切细节上有惊人的对应关系.这个综合检验结果给出了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与厄尔尼诺事件对应关系的发现和最终确认是一项有历史意义的综合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11.
赵成鹏 《科学通报》1986,31(1):56-56
就目前所知,与地震有关的因素,诸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速度、大气环流、干旱和地热变异等,大都可使气温发生变化。因此,研究气温与地震的关系也是有意义的,前人已做了不少工作。我们对云南资料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气温与强震的对应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正>长久以来,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被"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一命题困扰。随着我们逐渐了解了过往的岁月,未来的道路反而显得越发模糊。地球自转的同时会跟随太阳系一起运动,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它会毫无保留地听从召唤,跟随银河系一起运动。这种运动的速度之快,是你完全无法想象的——银河系在宇宙空间的运  相似文献   

13.
大西洋中脊现今扩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双根  朱文耀 《科学通报》2002,47(13):1027-1031
基于最新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发布的ITRF2000速度场建立独立于任何板块模型假设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0VEL,并求出北美与欧亚、北美与非洲、南美与非洲板块的相对Euler矢量,同此给出了大西洋中脊的现今扩张速度,与地质模型NNR-NUVEL1A相比,呈现出南大西洋中脊扩张速度大于北大西洋,但南大西洋中脊在减速扩张,北大西洋中脊在加速扩张,反映了大西洋中脊现今扩张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14.
1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三维的地球自转变化可分为两个分量,即(1)一维的自转速率的变化,常以日长的变化来表示;(2)两维的地球自转轴指向的变化,亦即极移.在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地球内部地球物理过程会导致大尺度的物质运动造成“地球物理变化”,这包括固体地球及海洋的潮汐形变、大气波动、水圈的变化、洋流、地震的位错、冰川期后的回弹、地壳和地幔的移动以及地核的活动.本文论述的是极移与地震的关系.地震活动性与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自从100多年前极移发现以来就可能已被注意到了.一方面,非均  相似文献   

15.
日长变化观测资料预测El Nino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大伟 《科学通报》1990,35(16):1244-1244
自1982年底,东太平洋赤道带区域海水异常增暖的一次强El Nino事件发生后,地球自转运动与El Nino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步受到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重视,并进行了一些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然而,这些研究工作似乎还未涉及对El Nino事件的预测方面。由于El Nino事件的发生,将会使全球出现大范围的灾害性气候,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天文观测地球自转的日长变化资料研究预测El Nino事件的可能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科学难题" 19世纪中叶,在全世界物理学家面前摆着一个难题:证明地球的自转!就是证明地球本体的旋转运动.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相似文献   

17.
王强国 《科学通报》1987,32(13):1003-1003
在国际地球自转联测期间,美国McDonMd天文台用76cm的激光测月系统(MLRS)代替了2.7m望远镜上的测月系统,因此所获得的观测数据不多.为此国际地球自转联测工作组又在1985年5—7月期间组织了一次VLBI,SLR,和LLR三种新技术的加强观测,以便相互  相似文献   

18.
1976年,文献[1]讨论了广义相对论中的质量亏损问题,但仅限于静止球体。此后,文献[2,3]进一步计算了荷电静止球体和自转不荷电球体的质量亏损。本文把这个问题推广至荷电自转球体。与J.K.Ghose等人的方法不同,我们用拉格朗日方程直接得到粒子的能量积分。荷电试验粒子的拉格朗日方程为  相似文献   

19.
地极周年运动和自由摆动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有 《科学通报》1979,24(14):646-646
地极的周年运动和自由摆动(钱德勒运动)是地极周期运动的两个主要成份。按照地极坐标的定义,地球瞬时自转极相对于惯性极的位置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20.
地震的形成存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从天体物理学上看,太阳系其他天体产生的引力可作用于地球,即天文潮汐,相较于其他行星而言,月球对地球产生的引潮力较大,有研究表明大地震与天体引潮力的变化存在关系。从表面上看,地震的发生是地球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自转向心力、地幔热液对流作用下发生了运动,但实质上板块运动与天体引潮力、太阳黑子活动等事件存在关联——在这些外部因素的诱导下,引发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化,导致地震的发生。对地球产生作用最大的天体引潮力来自月球和太阳,两者处于同一数量级上,月球引潮力大约是太阳引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