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屈光手术在眼科是一个最有创新和发展的领域。而波前像差技术的出现是近年来屈光手术领域的一大进步,通过该技术,可精确测量患者的像差并指导治疗,从而可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视觉效果。随着个体化切削技术的出现,屈光手术的目的不仅是摘掉眼镜,而是改善或最低限度地防止眼光学性能的退变。 相似文献
2.
为实时、准确地测量人眼的像差,保证人眼像差校正时数据的准确性,依据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测量像差探测原理,设计搭建了一套基于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的人眼像差实时测量系统。用该系统对人眼的动态像差进行了测量实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为了满足传感器获取光斑图及保证人眼的安全,入瞳的激光功率80μW较为合适;像差测量的结果折算成屈光度与主观方法验光值结果基本相符;动态像差连续测量观察像差波动的时间约在0.2~0.5 s,与人眼的波前像差变化频率在5 Hz左右的结论基本相符。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了人眼像差测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波像差方法是M.Chrisp在研究超环面光栅的像差分析时提出的,采用像散面作为参考波阵面,发展了多元件系统波像差理论,是目前为止可以用来研究多元件系统像差分析的很好方法.在Chrisp波像差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二次曲面面型的变线距光栅的波像差表达式,讨论光栅面型和刻槽分布对成像特性的影响,最后介绍波像差方法在光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5.
波像差法构建非球面干涉检测的误差分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球面元件光学干涉检测中,获得客观、准确的面形信息是实现元件快速、确定性制造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实现大口径光学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高精度检测,对其干涉检测结果中的误差信息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将离轴非球面反射镜检测工装视为具有5维自由度空间刚体设想的误差分离矩阵,并从波像差理论出发,寻求出调整误差作用分量的分立表现形式及影响参数,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检测大口径光学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基本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克服M.Chrisp光栅波像差理论中存在的限制,使其适用范围得到推广.首先,用广义多项式表示光栅的面形方程,推导光栅的波像差系数,使该理论不仅适用于超环面,而且可适用于二次圆锥曲面等面形光栅的优化设计和成像分析;其次,以像散面作为参考波阵面,推导出光学系统出射波阵面为像散面,像面在非聚焦面处的几何像差计算公式;最后,应用Shadow光学追迹程序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波前编码成像技术是一种景深延拓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在简单介绍波前编码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并具体介绍了波前编码成像系统在实际光学系统如显微镜、红外成像系统以及虹膜识别系统中的应用,最后指出波前编码成像系统实际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未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具体原因。对519例患者经术前系统检查和沟通后未行手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519例中主观原因未行手术者占56.3%(292/519),客观原因者占43.7%(227/519);其中心理因素占53.4%(156/292),手术动机占35.3%(103/292),经济因素占6.8%(20/292),年龄偏小占4.5%(13/292);角膜厚度不足占56.8%(129/227),最佳矫正视力不良占13.2%(30/227),可疑圆锥角膜占10.6%(24/227),眼底病变8.8%(20/227),干眼5.7%(13/227),高眼压占1.8%(4/227),其他占3.1%(7/227)。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严格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建立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计算模型来引导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根据角膜非球面的生理特征,将手术前角膜表面假设成在2个主径线上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复曲面,在理论上建立屈光不正和角膜切削量的关系,按照规则散光的5种不同分类(研究复性近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混合散光的准分子激光切削数学模型)来计算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时角膜的切削量,达到矫正人眼规则散光的目的,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推导出新的角膜屈光力公式,并以此探讨由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引起的角膜屈光力变化.收集710只近视眼(362例)LASIK术前、术后数据,获得本组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增量(ΔSIMK)与眼总屈光力增量(ΔD)的回归方程:ΔD=1.209ΔSIMK-0.265(r=0.979,P=0.000).由角膜屈光率得出:正常角膜前表面屈光分力F1=K/[1-(n2-n3)/(n3-n1)];后表面屈光分力F2=K/[1-(n3-n1)/(n2-n3)].结合上述回归方程和角膜前表面屈光分力的关系式可以得出近视眼LASIK术后ΔD=1.065ΔF-0.265.结论: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FL=1.135 14KL-0.135 14K;近视眼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增量(ΔF)与眼总屈光力增量(ΔD)基本一致;LASIK术后,常规角膜曲率测量仪测出的仅为角膜前表面曲率,不能代表整体的角膜曲率;近视眼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小于角膜曲率测量值;该角膜屈光力公式计算过程简单、结果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VLCC总体性能资料和设计变换,依据船舶总体设计原理,动用数理统计分析的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船舶总体性能数学模型;包括主尺度、船形系数、重量、容积、稳性,吨位和干舷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年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对500例双眼或单眼屈光度在-0.50~-19.50D的近视行LASIK手术治疗.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复查,考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在1~6月内趋于稳定,术后1年平均裸眼视力远大于术前平均裸眼视力.结论:LASIK治疗近视效果理想,具有安全、有效及预测性佳、术后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设计数字式控制棒位置探测器,根据线圈编码棒位探测器编码机理,确定了探测器的3个编码要素,即测量线圈的布置方式、线圈的分组接线方式和衔铁运行位置。提出了包括编码三要素的函数、4个定义以及探测器输出码推导的数学模型。探测器的输出码(GRAY码)矩阵表征了控制棒在堆内的实际运行位置。以大亚湾核电站的控制棒位置探测器为例,其输出码计算结果表明了线圈编码棒位探测器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该数学模型对于其他类型的数字式棒位探测器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5.
液化天然气泄漏扩散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化天然气(LNG)的泄漏扩散已成为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以LNG蒸气云扩散数学模型的开发进展为对象,详细分析了用于该类型扩散的经验模型、积分模型、浅层模型、拉格朗日非线性烟团模型、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研究指出:尽管基于Navier-Stokes(N-S)方程的模型在所有模型中性能最好,但用于预测LNG泄漏扩散时,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要考虑科里奥利力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最后,重点针对当基于N-S方程的CFD模型用于LNG扩散时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用回归分析建立有机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分析法,根据发光细菌半致死量EC50、有机化合物的折光率nD^20和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数据,建立了有机化学器对呆鲦鱼(Fathead minnow)半致死量LC50的数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利用该模型对19种化学器的毒性LC50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流场是影响其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建立了针对PEMFC流场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对5种常见形式的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其中气体流速及电流密度等物理量的分布情况.模拟结果显示,流场形式对电流密度分布影响很大,适当拉近上游和下游流场之间的距离可以促进电流密度的均匀分布.所建方法可以用来评价流场,对流场形式的设计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在实验基础上获得的电火花等效计算数据为能量输入,并按照粉尘云的点火机理建立了完整的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研究了粉尘粒径、粉尘质量浓度、湍流度、火花能量密度及火花放电时间对最小点火能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将模型计算与实验测量相结合将使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确定更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光盘机械系统的径向动态特性,给出了描述该特性的完备数学模型.将根据该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的结果和当前高性能光盘国际标准规定的性能参数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改善现有光盘机械系统径向动态特性的途径.研究表明,影响光盘径向动态特性的关键参数是比值K,适当减小K能大幅降低径向偏摆及偏摆加速度.研究了光盘机械系统动态特性对下一代光存储系统结构的影响,并指出下一代超高密度光存储系统必须采用固定式装夹形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