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取象思维方式是源于《易经》的一种思维模式,在文学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代女真族的诗词受这种思维方式影响较大,他们在诗词中有的借物象吟咏雄壮豪迈的建功立业之情,有的借物象歌颂太平盛世,有的用以怀古伤今、感时伤事,有的用以抒写闲适之情。  相似文献   

2.
民国诗词学,是民国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诗词学的一部分,是与唐宋诗词学、元明清诗词学相衔接的断代诗词学.当前对民国时期诗词学史料的全面整理与研究还未提上日程.“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为专门对民国诗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大型攻关课题,也是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并且具有开启多维、辐射全局意义的重大攻关工程.其体系相当庞大,整理与研究方式当围绕“七大要求”来进行.开展对民国诗词学文献的全面整理与研究,不仅于民国学术史特别是民国诗词学史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诗词按性质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曹雪芹以小说作者身份而做的诗词;另一类则是小说作者为书中人物代拟的诗词。本文主要是研究带有谶语意义的判词所具有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古典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认为在高职语文的诗词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为了强调美学在诗词教学中的应有地位,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有意识地感受美,鉴赏美,进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是经常采用模糊性词语,使诗词更生动、更形象。另外,毛泽东诗词中经常用到典故,所以,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须要进行典故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诗词翻译中用到功能对等和异化翻译策略,译者要在准确理解原典故前提下,采用变通的方式创造性地翻译并再现原典故。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是20世纪中国诗词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精神,具体可以表现为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从毛泽东诗词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可以吸取治国理政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而采用全媒体传播毛泽东诗词,对于其价值意蕴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典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古典诗词对于陶冶少年儿童的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鼓舞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凤梧先生(晚年自号蕉窗老人)国学根基颇为深厚,勤于著述,诗词多有佳作。有的咏史怀古,有的托物言志,反映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忧患爱国之情。其作品对于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因此,诗词的赏析是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本文试从四方面进行论述。一、是了解意象包蕴的文化功能。二、是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三、是善于积累特定意义意象,形成解读诗歌的知识宝库。四、是重视景语在诗词中的表现性,更好把握意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大量超常搭配现象。该研究运用认知的语义框架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对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形成的认知理据和其意义建构过程进行试探性分析,发现上述理论对于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拓宽了中国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歌流变,由诗而词,由词而曲的过程,显示了诗词发展的独特规律--音乐化运动、俗化运动,因而唐诗宋词元曲之后的流变方向则应该是当今的歌词,而不是“五四”以来的新诗,并且歌词必将主宰未来诗坛。  相似文献   

12.
语义取象对词义演变的影响——以“首、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所指对象依照认知经验会在人的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心理意象,我们称之为"语义取象"。通过对"首、头"的词义分析,文章认为,受深层认知因素的制约,两个词即使词汇意义大致相当,但它们在人们认知体系中有不同的意象和各自突显的特征,这深刻影响着词的使用和词义的发展,对词义系统的自我调控与平衡是极有利的。聚焦于词的语义取象,获得了词义分析的新视角,能够为多义词的义域分布和发展趋势提供解释,也为同义词的辨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白"多项修辞义主要从"日光"、"帛"、"曰"分别派生而来,它们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联想、认知及修辞手法等有密切联系。"白"在汉语里存在着两种极端对立的修辞义且用于消极义项的明显高于积极义项。  相似文献   

14.
蒙兴灿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1):121-124
Good是常用形容词,词义灵活多变,搭配能力很强。通过几本权威词典提供的Good释义义项,探讨了英汉词汇意义各自的特点、提出大胆而合理的词义引申是高质量翻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译应选择恰当的具有引申意义的汉语词来表达或根据上下的逻辑关系进行引申转义,甚至再引申再创“义”,以使原的思想表达得更加准确,译更加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15.
词汇意义主要由概念意义和一组附加意义构成,其中包括文化附加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附加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词典是对词汇意义的记录和描写,是英语学习者最重要的参考工具。但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编制的英汉学习词典在阐释文化附加意义方面还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还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空间,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地阐释词汇的文化附加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新词"晒"的产生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指出新词"晒"的广泛使用,已经使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以"晒"为共同特征的词族。新词"晒"的高频使用有其语义和结构上的基础,其中类推机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对"晒"族词语使用中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也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色彩词往往具有多重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语言中,色彩词也是不同文化的载体。在同一种语言中,同一色彩词迥异的文化内涵则在于文化结构的多重性。多重的文化从各自的角度投影在词汇上,就形成了色彩词文化内涵的错综复杂的特点。文中通过解析英语色彩词“blue”的文化内涵,力图揭示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得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有四个意思,分别是:领会旨趣;犹得志;及第;称心,满意。但这四个意思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且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了“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意思。“得意”连用较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最初并不是一个能够独立运用的词,而是一个词组。直到明代,“得意”才演变成一个能够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相似文献   

19.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起源于汉语,很多的汉字词都保留着它原有的汉语词义。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汉字词与它相对应的汉语又产生了很多的差异,其中词性褒贬、词义范围、词义内涵、习惯用法等都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起源于汉语,很多的汉字词都保留着它原有的汉语词义。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汉字词与它相对应的汉语又产生了很多的差异,其中词性褒贬、词义范围、词义内涵、习惯用法等都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