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标准抗心衰治疗.别嘌呤醇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 g/d,观察12周.两组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后由专人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SVI),测量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尿酸浓度.结果 别嘌呤醇组在血清尿酸浓度明显减少,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在标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 g/d)能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52例难治性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托伐普坦片口服,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衰改善效果。结果持续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肺淤血、下肢水肿改善更明显;血清NT-proBNP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增加、血清钠离子浓度升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 <0. 05);同时患者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升高(P> 0. 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托伐普坦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较好,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联用螺内酯和比索洛尔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联合比索洛尔。在治疗前和观察期满12周时。分别进行测定心率、血压、血清钾离子浓度、肾功能及心脏超声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95.8%、心率明显下降、心脏LVEDs及LVEDd缩小,LVEF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王莉  郭萧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6):183-184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血尿酸浓度,为临床判断慢性心衰疗效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1)检测70例心功能Ⅰ~Ⅱ级,50例心功能Ⅲ级,73例心功能Ⅳ级患者血尿酸浓度,对其比较;(2)对193例心功能Ⅰ-Ⅳ级病因分别为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风心病组患者观测其预后;(3)对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浓度比较。结果(1)心功能Ⅰ~Ⅱ级组血尿酸浓度(209±29)μmol/L,HI级组血尿酸浓度(448.05±54)μmol/L,Ⅳ级组血尿酸浓度(526.11±102.8)μmol/l,心功能Ⅰ-Ⅱ级组分别与Ⅲ级组、Ⅳ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Ⅲ级组与Ⅳ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功能Ⅰ-Ⅱ级组治疗前(209±29)μmol/L,治疗后(178±36)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8.05±54)μmol/L、(276±98)μmol/L,Ⅳ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26.11±102.8)μmol/L、(324±106)μmol/L,Ⅲ级组与Ⅳ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越严重血尿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心功能改善后血清尿酸浓度明显下降,动态检测血清尿酸浓度是判断心衰的预后的一个有意义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永修县人民医院住院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随访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心室率控制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中患者心室率控制及LVEF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疗效好,可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许珊丽  秦俐侬  张浩 《甘肃科技》2004,20(1):127-127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 42例病人分为两组 ,A组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B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 (5mg,2次/日→ 2 5mg,2次/日 ) ,疗程 6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治疗均降低心率及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但两组比较 ,B组较A组疗效显著 (P <0 .0 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可有效降低心衰竭患者心率及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改善心衰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人选的69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n=34)服用S阻滞剂、ACEI和利尿剂,治疗组(他汀治疗组,n=3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1年,出院后随访观察1年,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20.23%(P〈0.005);治疗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律失常(如房颤等)发生率下降26.98%(P〈0.01)、再次住院率下降30.68%(P〈0.01)、死亡率下降29.58%(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慢性缺血性和非缺血性cHF患者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3次/d,30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与心脏超声多普勒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治疗后治疗组较观察组明显增加,自身对照两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降低,但治疗后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葛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葛根提取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用蒸馏水(10ml/kg·d^-1)和56%酒精(10ml/kg·d^-1)灌胃,连续12周;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给予56%酒精(10ml/kg·d^-1)灌胃,连续12周,治疗组在第9周开始用葛根提取物灌胃(10ml/kg·d^-1),治疗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在12周末全部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ALT、ASTTL铁含量,检测肝组织和血清s0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差、毛发光泽差、食欲差、大便溏泻、反应迟钝、而且活动减少,血清ALT、AST及铁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SOD活力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较治疗对照组精神状态好,血清ALT、AST及铁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及肝组织SOD活力高于治疗对照组、MDA含量低于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具有一定对抗酒精所致的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α1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改善其肝纤维化情况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中药(扶正化淤胶囊)保肝降酶治疗,干扰素治疗组加用干扰素a1β(赛若金)40腭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以及血清胆碱酯酶(ChE)、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治疗组肝功能显著好转。治疗组AⅡ为(58.8±26.4)U/L,高于对照组(129.6±36.9)U/L(P〈0.01);治疗组BⅡ为(31.0±17.9)μmoL/L,低于对照组(49.3±19.6)μmol/L(P〈0.01);治疗组ALB(40.5±6.6)g/L,高于对照组(32.1±6.1)g/L(P〈0.01);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也有显著改善,如血清ChE治疗组(3919±101)U/L、对照组(2289±191)U/L(P〈0.01);TGF-β1治疗组(101±31)μg/L、对照组(144±19)μg/L(P〈0.01);HA治疗组(91.6±36.2)μg/L、对照组(149.1±30.9)μg/L(P〈0.01)。治疗组患者腹胀及肝区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脾肿大有较大程度的缓解。结论应用干扰素a1β治疗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纤维化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在生化指标方面的恢复并缓解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NⅧcHD)患者在合并心力衰竭和/或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方法39例NMICH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和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分A、B、C、D4组,与30例健康志愿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B、C组的SDNN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D组的SDNN、SDNNindex、rMSSD、PNN5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或B组较C或D组的SDNN、SDNNindex、rMSSI)、PNN50皆豆著降低(P〈0.05);A与B组之间,C与D组之间的SDNNindex、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观察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中,SDNN是反映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最敏感的指标。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较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更易引起心率变异性下降,可能具有更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8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病区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均行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总疗程26周.治疗前后检测血脂全套、左室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两年的住院次数、住院总日数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LVEF明显提高,治疗后两年的住院次数和总日数相对减少,差异无显著性;病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5例,并与51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对照.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ACEI、利尿剂、洋地黄类制剂)做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临床评分、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改善CHF患者左室重塑, 改善预后,提高CHF患者的免疫功能 ,促进心功能恢复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心率振荡现象的变化以及心率振荡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通过NYHA心功能分级法选择心功能Ⅱ级一Ⅳ级的患者102例,另选正常健康对照者8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心率振荡现象(HRT)的两个参数,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同时行心脏彩超比较LVEF与LVEDD两组之间差别;并计算TO、TS、LVEF、LVEDD之间相关性.结果:CHF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O与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CHF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与心功不全程度明显相关.HRT可能作为评价心力衰竭危险分层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硝苯吡啶联合使用治疗充血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充血性心衰患者 6 2例随机分成 2组 ,将联合使用卡托普利和硝本吡啶的病例称为联合组 3 2例 ,单独使用卡托普利的病例称为单用组 3 0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充血性心衰比单用组的疗效较好。前者显效率 6 2 .5 % ,后者显效率 3 3 .3 % ,x2 =5 .2 7,p<0 .0 5。结论 :卡托普利与硝苯吡啶均有减轻心脏负荷 ,改善肺肾功能 ,降低血粘滞性、防止血管痉挛 ,纠正心功能作用 ,二者联合使用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对照组67例,采用常规的抗感染、平喘、强心及利尿等治疗;治疗组7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溶于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0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8%和74.63%(P<0.01);两组治疗后心输出量(CO,L/minm2)、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E/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气治疗后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Library、ProQuestResearchLibrary、MEDLINE、Embase、PEDro、OpenSIGLE、Na—tionalTechnicalInformationService(NTIS)、ScienceDirect、CNKI、VIP、WanfangData、CBM,文献检索日期截止于2013年4月30日。收集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评价。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387例患者,Meta分析4个主要结局的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方面、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方面、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改善方面、6min步行距离改善方面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分别为5.99(5.90,6.08)、-5.04(-5.90,-4.19)、-4.6(-8.59,-0.64)、42.73(32.48,52.97),均无不艮反应。4个主要结局的倒漏斗图显示左右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现有证据显示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min步行距离、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的改善明显。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评价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以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内质网应激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的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术后2周组、4周组、6周组和8周组,测量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蛋白,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Caspase-3、Bcl-2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手术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 max)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 或 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则高于假手术组(P≤0.05)。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GRP78、CHOP、Caspase-12、Caspase-3的表达量随术后饲养时间的增长而增高(P<0.05或P≤0.01),且表达量与术后饲养时间呈正相关(P≤0.01);心肌组织中Bcl-2的表达量随术后饲养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P≤0.01),表达量与术后饲养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内质网应激激活了相关的细胞凋亡通路,使得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