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字技术和智能算法深入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日益被数据决定,数据主义日益兴起并且影响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数据主义强调以数据为本,在人类价值领域、认识领域以及经济和政治领域都有巨大影响,主张对万事万物进行量化分析,这种思路难以揭示事物间的真正关系、数据决策不能确保决策的道德性和准确性、对数据的神化导致人类主体客体化,其实质是背离人文主义立场。因此,从人文主义角度对数据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是重新审视人类在智能时代的主体性地位、反思人类的自由和维护人类尊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19(1):20-25,38
本文立足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思想,对目的论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可以将人类迄今为止的目的论思想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本体目的论-以寻求终极目的因为宗旨;认识目的论-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遵循的选择道路为主要任务。其中建基于现代科学基础之上的认识目的的论将为人类打破机械自然观统治。建立更科学合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新的实践目的论的自然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科学起源于哲学,科学的本质在于对自然界事物或现象背后原因的精确认识或解释。这种认识或解释是人类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理智法则,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获得的。因此,作为对自然界理性认识或精确解释体系的科学,与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信仰信念及其方法论密切相关。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具有明显的哲学特质,科学思想本身就属于哲学思想。所以,科学创新与人们的哲学思想直接相关,它需要人的思想的自由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异常天象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天象在中国古代受到高度重视,是历代天文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象人类对所有事物的认识一样,中国古代对异常天象的认识也是以最初自发的直觉认识为开端,形成异常天象的概念,在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关于自然的理论形成以后,对异常天象的解释随之产生。此外,按照占星术理解异常天象是中国古代异常天象观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先秦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我国早在先秦时代就已产生。它大体经历了三个认识过程:(1)对人类在天-地-生(人)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2)对生态环境结构的认识;(3)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之一。历代贤达对这一思想有过许多深刻认识和独到发挥,但目前人们对这一思想在许多具体领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本文结合水利工程抗震专业的实践,对“天人合一”思想给出自己的具体见解。首先,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这表现在水工抗震的实践中,就是必须注意水工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能只顾人类自己的利益。其次,人类应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我们不有过分强调“掌握和驾驭”自然规律,而更应该“尊重和顺应”这些规律。最后,人类必须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该明白,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因而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强调主动去适应自然,切忌“反客为主”,以免引出诸如“水库诱发地震”之类的人为灾难。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历史上,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与西方从以太到场论的思想演进,有着一种十分相类似的平行性。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元气,非常类似于近代物理学中的场;元气学说中关于有形物体是元气凝聚的思想,在爱因斯坦那里重新以场论的语言把它表述了出来。虽然,由于元气思想的多义性和有机整体论特征,它并没有发展成为近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物理场论,但它深刻的哲理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完全有可能为我们提供进行类比、以资互补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事物内在矛盾的运动使得事物具有两重性,但不同事物所具有的两重性深刻程度是不同的。人们因实践活动的历史过程性和感知与思维能力的局限,未必能同时认识并辩证地把握事物的两重性,因而形成悖论。由悖论的这种本质和根源,可以明确悖论研究的应然方向。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4):122-127
直觉思维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整体领悟。它将有关对象事物的各种感受、体验和观念融合为一个整体,提炼能够解读其整体性质的基本关系,以求达到融会贯通的理解。直觉有其内在的思维机制,它以对象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网络为认识对象,将对关系的识别("取象")、关系的"同构映射"("嵌入")和意义的解读("贯通")融为一体,在瞬间完成了有关对象事物本质特征的整体性判断。直觉思维并不完全准确,但具有很大程度的可靠性,原因在于其符合在宏观层次上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一般规律,能够发现被逻辑思维框架忽略了的事物内在联系,并且以隐蔽方式利用逻辑思维方法和相应思想资源,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成果。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7):106-110
支持工业文明的科学是现代科学,它是还原论的,还原论设定自然事物是线性的,即复杂事物可以归结为其各部分之总和;现象是杂多而变动的,但决定着现象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掌握越来越确定,从而对万物的控制越来越确定。现代科学思维有其致命盲区: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这种思维方式与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是一致的,它支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量子力学与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非线性科学是一种新科学。新科学承认自然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也承认人类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它反对征服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科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thoughts that Michel Puech formulates on wisdom, technology and the art of living are timely at a moment when soci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are pressing upon our societies and the speed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eems to overwhelm our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dapt new technologies in our lives and societies. However, he restricts his concept of wisdom too much to a personal endeavor and overestimates the relevance of non-confrontation. I argue that his project can only be of value when it is embedded in a broader societal and political strategy for change.  相似文献   

12.
哥白尼革命和数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评介了库恩对哥白尼革命根源和性质的"纯数学解释".由于纯数学是由数学哲学思想决定和规划,所以,理解哥白尼革命有必要开启数学哲学的视野.在伯特思想的启发下,从数学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哥白尼革命的根源以及性质,提出了与库恩有本质不同的观点,为理解近代科学的数学性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对杜威和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加以分析对比,考察他们在技术之本质问题,即技术的概念和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上存在的分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追问技术之本质的渊源、研究方法和技术探究的意义三个维度,分析导致两种技术观点之对峙的深层原因。最后从突破形而上和人道主义视角,归纳两种技术思想对当下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启发作用,为当代技术困境的解决提供的多元化出路。  相似文献   

14.
古为今用:美国学者眼中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HPM)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数学教育研究领域.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家们对数学历史的教育功能多有阐述,成为促进HPM创立并深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些功能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数学观、使数学人性化、让学生从原始文献汲取数学家的原始思想和社会文化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和认知过程、为教材编写提供借鉴等等.这些功能对于我们今天运用科学史于科学教育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也让我们树立这样的信念:数学史并不是无用的学问.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兵书中的军事地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地理思想最为活跃,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该文通过对这一时期主要兵书中对”地”的军事意义,特别是地形在战争中作用等方面的论述,探讨了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地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W.H.布拉格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科学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对他的科学思想在科学观的意叉下比较系统地做了一定的探索性的分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目的是试对W.H.布拉格并不广为人知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予以充分展示,同时相信W.H.布拉格的科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热衷讨论的科学技术观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否具有只重视经验证伪而完全否认经验“证实”的片面性,学术界对此的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而他的科学哲学思想是否前后一致,则是学术界的一个重大分歧。本文试沿着波普尔的思想轨迹,通过对他先后提出的三个理论评价标准的深入剖析,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become aware of inconsistencies, one must first construe of the world in a way that reflects its consistencie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tentative model for how a set of discrete memories transforms into an interconnected worldview, where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mories are forged by way of abstractions. Inconsistencies prompt the invention of new abstractions. In regions of the conceptual network where inconsistencies abound, a cognitive analog of simulated annealing is in order; there is a willingness to question previous assumptions - to ‘loosen’ conceptual relationships - so as to let new concepts percolate through the worldview and exert the needed revolutionary effect. In so doing there is a risk of assimilating dangerous concepts. Repression arrests the process by which dangerous thoughts infiltrate the conceptual network, and deception blocks thought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assimilated. These forms of self-initiated worldview inconsistency may evoke feelings of fragmentation at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or the societ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不能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也不能因此而随意地把"人化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简化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依靠科学技术创建人工自然界既要遵循规律,更要合乎伦理。面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危机现实,必须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理性和合理性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认知术语学认为,概念是思维对客体进行范畴化而形成的知识节点,对专业领域知识的认知即为对概念与概念关系的系统化认知.文章以认知术语学的核心方法论原则为切入点,将翻译过程描述为译者在思维、现实和符号三者之间进行循环往复式认知处理的过程,明确专业领域知识在译者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多模态媒介在提高译者概念认知准确性和概念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